第19屆三星杯預選賽半決賽,中國棋手在中韓戰中6勝9負落后,使得某些不淡定的媒體看似焦急實則興奮地以“慘敗”為標題報道了此輪比賽,然而第二天雙方主力大對決中國棋手9勝3負壓倒性勝利,證明韓國棋手翻身未成仍需努力。不過,自從4月10日劉昌赫全票當選韓國國家隊總教練旋即成立教練組后,韓國圍棋確實有了寫新面貌,在中國棋手已經連續6次奪冠的LG杯世界棋王戰,韓國棋手連續兩輪取得中韓戰的勝利,雖然最終中韓平分了八強席位,但看上去四名韓國棋手在實力和經驗上更勝一籌。
4個月以來,劉昌赫治下的韓國隊到底做了哪些工作?是否有了改變?讓我們通過分析韓國《中央日報》記者文容直的觀察文章來了解一二,先慢下結論,從韓國隊的具體行動中感受中韓的異同。
6月9日、11日,第19屆LG杯本賽前兩輪在江原道江陵市Lakai度假村舉行,與此同時,韓國國家隊常備軍的新一期集訓也在江陵進行(8-12日)。訓練內容包括去爬五臺山國立公園內的桂芳山,討論LG杯32強戰和16強戰。睦鎮碩和趙漢乘兩位80后九段,還在深夜去了一趟5公里遠的大型超市,買來堅果和水果等零食,關心后輩們的健康。
年輕棋手們圍坐在技術委員李昌鎬等前輩身邊,提出各種問題,與技術上的難題相比,求道之路上的難題更多地被提出。
“應該怎么學習呢?”
“一直研究,直到徹底領悟,在研究的過程中就能找到答案。”(睦鎮錫九段,34歲)
“要忘記輸贏學習內容。”(李昌鎬九段,39歲)
“陷入墨守成規時要怎么克服?”
“不能因為這樣就模仿下得好的人。”(劉昌赫)
“比賽輸了,如何排解壓力?”
“去散步,沒有其它辦法。”(李昌鎬)
李國手淡淡的語氣讓大家都“哇”地一聲感嘆,引來一陣歡笑。江陵基地的訓練就在這樣的氣氛中結束了。訓練內容很辛苦,雖然大家聚在一起,但卻不能盡情地享受。習慣睡懶的人也必須在早上7點30分去早餐然后投入到訓練中,不喜歡很多人聚在一起的內向的人,也要努力去接受這樣的集體訓練。
而回到首爾后,由男女A、B、C三組共30人組成的常備軍,每周一至周五上午10點開始至下午5點,聚在一起研究如何在與中日棋手的對決中獲勝。
“真的有必要這樣訓練嗎?”這是被劉昌赫總教練被常備軍后輩們提問最多的問題。
對于緊湊的訓練日程,也有很多不滿的聲音。但是,棋手們漸漸意識到劉昌赫認為的“被中國壓制的最大原因是棋手們學習還不夠”的判斷是正確的。棋手們很自覺地一大早聚在一起,直到很晚才離去。戰力分析官金成龍(38歲)九段認為:“集訓的必要性有了提高,但團隊認同感的提高才是更大的力量”。他對棋手們的自發性訓練寄予了很大的期待。
國家隊的棋手們感受如何呢?
“也有覺得辛苦的人,但是正在逐漸適應。”--常備軍B組棋手韓泰熙(21歲)四段。
“很感謝提供了很多可以與高手們對弈的機會,我樂在其中。”--國家隊C組的吳政娥(21歲)二段。
“(因為一周內每天都要去棋院)生活漸漸變得單一,這點很好。”--李志賢(22歲)四段。
“沒錯。之前不知道,現在才體會到規律生活的快樂。”--吳政娥(21歲)二段。
國家隊常備軍是為了戰勝強大的中國圍棋界而投入的系統,這是在韓國圍棋界不曾有過的試驗。雖然現在還只是起步階段,但這很有可能形成韓國圍棋的新文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