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頭變幻大王旗——綠地集團入主上海申花俱樂部,這標志著2014年中超聯賽的16支球隊的主要投資方,全部涉足或主營房地產業務。當中超聯賽淪為房地產企業下的一個蛋,很多人都開始擔憂所有雞蛋放入一個籃子的風險。在國家調控房價的大背景下,房地產足球未來會何去何從?
最愛“玩足球”的中超老板朱駿為何放棄上海申花?不是股權歸屬難解決,也不是主場搬遷無果,而是中超的房地產集團,已經將“玩游戲”的朱駿逼到了墻角里。七年前朱駿收購上海申花時,每年幾千萬的投入就可以玩得風生水起,如今房地產球隊一個賽季幾億元的開銷,已經讓朱駿深深感受到了“玩不起”的壓力。朱駿退出上海申花,不經意間,中超聯賽的一個異類被順理成章地擠出了足球的游戲圈。綠地集團,這個房地產企業的航母,在徘徊許久之后,終于抵不住廣州恒大足球成功的誘惑,毫不猶豫地一頭扎進了中超的懷抱。
房地產在中超的燒錢運動始于2011年。當年恒大4億元創造升班馬當年奪冠的奇跡,復制了德甲凱澤申花。隨后房企老板們紛紛在中超投入巨資。2014賽季,中超16家俱樂部的投資方中,13家以房地產為主營業務,3家涉及房地產行業。如今排名靠前的廣州恒大、貴州人和、大連阿爾濱、廣州富力等企業,主營業務是百分之百的房地產。而2014賽季中超的兩支新軍哈爾濱毅騰與河南建業,也是地地道道“賣房子的”。
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差不多就是中國經濟的一個晴雨表。從當初的香煙到后來的酒類,再到現在的房地產,中國足球總是能夠很準確地與中國經濟發展的脈搏共振。盡管各地管控房價的消息不斷,但是在“丈母娘經濟”等剛性需要的刺激下,中國房地產經濟仍然生機勃勃。房地產與足球“聯姻”也是時代的選擇。
世界上最會賺錢的英超聯賽有20支球隊,投資客分布于18個不同的經濟領域。例如,曼聯的老板是做食品設備的,利物浦的后臺則是從事商品期貨。在職業足球發達的地區,從沒有出現房地產主導足球的現象。中國足球似乎與世界足球背道而馳,當下中超聯賽的發展前景,完全可以參照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走勢圖。當中超聯賽徹底淪為房地產企業的“寵物”,它的發展已經失去了應有的“自主性”。
今天中超聯賽的火爆與高調,一如房地產企業的做派。在國家調控房價的大背景下,中超的前景,也像房地產行業不可預測。當房子還賣得火,中超自然就紅火。如果有一天房地產企業不景氣了,中超也就“癟茄子”了。當然,只要中國經濟穩步向前,只要足球仍是世界上第一大運動,中國足球就不會老無所依,即使有一天被房地產老板拋棄,一定會有新大款與之喜結連理!(陳治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