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足球而言,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當然,國足除外。
前日,亞足聯U19女足錦標賽迎來了最后一輪比賽,被逼到絕境的中國U19女足以8比0大勝緬甸隊,最終以一個凈勝球的優勢力壓日本隊位列亞洲第三,獲得明年在加拿大舉行的U20女足世界杯的門票。
這僅僅是碩果之一,在過去的一個月內,中國足球的青少年隊全面開花:男足U19和U17兩支青年隊分別通過各自預選賽征程,獲得明年亞青賽正賽資格。在女足方面,以青年軍為主的中國女足在東亞運動會上取得亞軍,U16女足也獲得了進軍明年世少賽的資格。
但是與之相反的,最受關注也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男足國家隊卻疲軟無力,不久前客場被印尼1比1逼平,連亞洲杯大門都快摸不到了。
也正是在國足的映襯下,青少年隊的高歌猛進顯得更加難能可貴。有不少球迷認為這是中國足球復蘇的跡象,但有圈內人一針見血:這只是全運會年引發的“虛假繁榮”。
以綠城為例,今年4月,杭州綠城中泰基地,浙江U18和U20全運會出征大會浩浩蕩蕩。上至綠城老板宋衛平、總教練岡田武史、省體育局各級領導,下到分管兩個隊的主帥和兩隊隊長均上臺演講,如此待遇,即便當年歷史性地打入亞冠的綠城也不曾享受。
為了備戰全運會,各省都會根據目標重點培養兩個年齡段的梯隊,這對于年輕隊員來說是一個巨大利好,也是舉辦全運的初衷,所以我們也不奇怪為何全運會年,國字號青少年隊成績如此優異。畢竟無論從選材、后勤還是球員狀態,這一茬的球員都是遠遠優于同年齡段的對手。
難怪有網友說,全運會就像是一針強心劑,短時間內療效頓現,但同時也會帶來很大的副作用,因為全運之后,就是聽天由命。
(記者 聶磊旻 實習生 王佳駿)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