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第六屆東亞運動會在天津禮堂大劇場落下帷幕,歷經二十載的東亞運動會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本屆東亞運創造了設項最多、參賽運動員人數最多等多項紀錄,在“合理節儉”思路的指導下,從未舉辦過大型國際綜合性運動會的天津用流暢、高效、有序的組織工作保證了東亞運動會的完美謝幕,在東亞體育事業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四年前第五屆東亞運動會上,中國隊共派出17位北京奧運會冠軍以及劉翔、張琳、朱啟南等名將壓陣的豪華陣容。本屆東亞運中國代表團陣容中只有葉詩文、焦劉洋等幾位倫敦奧運會冠軍,盡管如此中國代表團依舊占據壓倒性優勢,共獲得134金、79銀和51銅,繼續牢牢占據獎牌榜首位。在此前進行的五屆東亞運動會上,中國代表團均高居金牌榜和獎牌榜首位。此次中國隊再次穩居榜首,可謂善始善終。不過應該看到,中國隊在三大球項目上的表現參差不齊,男女六個項目中僅女籃和女排獲得冠軍,男足則在五支參賽隊中排名墊底。
20年來,六屆東亞運為東亞地區運動健兒提供了交流鍛煉、展示風采的平臺,在促進東亞地區,特別是體育欠發達國家和地區體育事業發展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適應新的國際體育形勢,東亞運動會今后將更名為東亞青年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屆,參賽運動員的年齡原則上在14-18歲之間。第一屆東亞青年運動會將于2019年舉行。
在亞奧理事會終身名譽副主席魏紀中看來,由于近年來各代表團越來越多地選派年輕選手參賽,東亞運動會過渡到東亞青年運動會并非突兀轉折,而是在量變積累過程中的一次順應時代發展的質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