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地利,人和,當一切都有利于國羽征戰(zhàn)時,他們卻在2013年羽毛球世錦賽中“罕見”地丟掉三項冠軍,僅獲得男單和女雙冠軍。
與今年巴黎世乒賽國乒的“養(yǎng)狼”計劃不同,此次國羽馬失前蹄絕不是“放水”所致。首先是由于自身發(fā)揮欠佳,更重要的是對手日益強大。本屆世錦賽,各國羽球好手由此上演了一場群雄逐鹿的好戲。
格局無大動
賽前,李永波保守地指出“3金是底線”,現(xiàn)在看來并不是沒有原因。一方面,目前的中國隊正處于新老交替階段,今年又是全運年,還有不少隊員的狀態(tài)并不好或是傷病未愈。另一方面,其他球隊也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
老牌勁旅印尼隊在倫敦奧運會顆粒無收后終于在本屆世錦賽卷土重來,奪得混雙和男雙冠軍。但5項冠軍的歸屬全部來自亞洲,說明世界羽壇整體格局變化不大。除了印尼、泰國的強勢崛起外,傳統(tǒng)豪強丹麥、韓國、馬來西亞各自收獲一項亞軍。
倫敦奧運周期中,中國羽毛球隊在3屆世錦賽和倫敦奧運會總共20枚金牌中獨得19枚。而在此次廣州世錦賽上,國羽優(yōu)勢大幅縮水。面對已經(jīng)開始的里約奧運周期,此次失利對國羽算是一次警醒。
老將猶精彩
無論哪個賽場,“常青樹”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本次世錦賽,最閃耀的“常青樹”莫過于“林李”。當這兩位“恩怨情仇”糾纏多年的宿命對手再次相逢于決賽時,他們的對決已經(jīng)不止于勝負,更是對羽球的一種態(tài)度。
如今的林丹看淡比賽成績,打出“林丹態(tài)度”成為他的唯一目標。雖然前有李宗偉的攔截,后有諶龍的搶班,但更加“超脫”的林丹目前仍然是這個時代羽壇的王者。
除了林丹,“風云組合”無疑也是國羽的一面旗幟。雖然無緣男雙決賽令人遺憾,但對于一對平均年齡已達32歲的組合來說,四強已是不錯的成績。相比之下,中國隊本次被寄予厚望的劉小龍/邱子瀚在第二輪出局,“子龍組合”要想接管男雙大旗,還需大賽歷練。
女單最冷門
本屆賽事,中國隊最讓人意外的失利發(fā)生在女單賽場。蔣燕皎傷退似乎就是不好的兆頭,衛(wèi)冕冠軍王儀涵和亞運冠軍王適嫻先后被印度選手辛杜淘汰,去年的倫敦奧運會上一黑到底的李雪芮也嘗到了被“黑”的滋味,在決賽中不敵18歲的泰國小將拉差諾,女單“小花”最終無人染指冠軍。
倫敦奧運會后,國羽女單方面對培養(yǎng)年輕隊員的整體規(guī)劃不夠,沒有給年輕隊員更多的機會。當我們裹足不前時,其他國家女單卻進步神速,拉差諾、成池鉉、辛杜、戴資穎等“晚輩”奮起直追,她們的逐漸成熟對中國隊形成很大沖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