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22日,關于陳忠和接手新一屆中國女排的傳聞不脛而走,回顧各主帥在歷屆奧運會周期的執教年限不難發現,教練組穩定是創造佳績的基本保障,反倒主帥的頻繁更換則是容易引發成績降幅明顯。因此,中國排協在慎重選帥的同時,更應該做好四年、甚至八年的長遠規劃。
教練組穩定贏得奧運兩冠
功勛教練袁偉民是在運動員生涯退役后于1976年入主中國女排的,經過前四年的蟄伏以及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抵制,最終率領女排姑娘們在1981年世界杯、1982年世錦賽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依次登頂,八年執教生涯換來了創歷史的“三連冠”輝煌。雖然鄧若曾和張蓉芳隨后接任中國女排的執教年限分別只有一年,但是袁偉民的幕后影響力和球隊固有底蘊猶在,由此順利將1985年世界杯和1986年世錦賽的冠軍收入囊中。
1988年奧運會兵敗漢城之后,中國排協委派少壯派教練胡進走馬上任,只不過在1989年和1991年世界杯、1990年世錦賽三度沖擊冠軍均是以失利告終。略顯遺憾的是,攻防核心巫丹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出現誤服“興奮劑”事件,導致關鍵戰役接連失利給荷蘭和巴西,隨即是以第七名的成績尷尬收官。應該說,胡進的四年執教生涯雖然在奧運會爆冷受挫,但是前期維持住中國女排的成績在高位,可惜未能贏得幸運女排的始終垂青。
在1994年世錦賽僅列第八跌進歷史低谷之后,郎平在中國排協的斡旋下于次年初毅然回國執教,這一眾望所歸的主帥任命在當時引發熱議,此后的1995年世界杯季軍、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亞軍、1998年世錦賽亞軍,成功幫助女排姑娘們重塑自信心。不過,執教生涯令郎平倍感心力交瘁,身體狀況更是不堪重負而被迫請辭,這四年間盡管未能率領中國女排重返巔峰,但是再度躋身于世界排壇的一流行列已屬不易。
2001的女排選帥主要是在陳忠和與蔡斌之間展開競爭,后者攜上海女排“五連冠”和國青驕人戰績勢頭更勝。不過,中國排協力排眾議欽點陳忠和擔任主教練,從而引發“多年媳婦熬成婆”和“亂點鴛鴦譜”等諸多質疑,而2002年世錦賽的“讓球風波”更是令其壓力倍增,但是用人不疑讓中國女排贏來了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雙豐收,而后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銅牌,對于陳忠和的八年執教生涯也算是較為理想的收官成績。
主帥頻換致三大賽生動蕩
不同于袁偉民、胡進、郎平和陳忠和四位教練有足夠的時間為己正名,中國排協在其他奧運會周期的主帥選擇則是略顯毛躁,鄧若曾和張蓉芳雖然在1985年和1986年各自平穩渡過一年任期,但是分別由于身體健康和有孕在身無法堅持到1988年漢城奧運會,而后李耀先兩年執教生涯的臨危受命,則是無法理順中國女排內部的諸多問題,從而導致半決賽遇到前蘇聯以0-3慘遭零封、首局比分0-15吞蛋脆敗。
同樣,栗曉峰在1993年的倉促上陣和胡進在1999年的重拾教鞭,均是中國排協當時的無奈之選,前者在任期與領導和球員溝通始終存在著問題,后者主推的“攻勢排球”卻由于超新星趙蕊蕊的意外受傷而被迫擱置,1994年世錦賽第八和1999年世界杯、2000年悉尼奧運會第五的成績顯然難以服眾。
2009年的帥位競爭再度是在陳忠和與蔡斌之間打響,這一次中國排協選擇的是年齡更占優勢的后者,不過在經歷意大利四國賽三天兩負日本、亞錦賽不敵泰國丟金后提前解約;王寶泉在2010年上任僅5個月后由于身體原因主動請辭,助教俞覺敏于同年8月臨危受命擔正,以世界杯季軍和奧運會第五匆匆走完了兩年的執教生涯。倫敦奧運會周期主帥的三易其主,以及中國女排技戰術打法的朝令夕改和三大賽成績的起伏不定,作為主管部門的排管中心難辭其咎。
其實,2009年蔡斌走馬上任的時間是在3月23日,當時中國女排的首期集訓更是順延到4月6日,只不過由于2013年女排聯賽的提早結束,顯得這次主教練的公布時間期待已久。回顧中國女排各主帥在歷屆奧運會周期的執教年限不難發現,袁偉民、郎平與陳忠和由于教練組班子穩定而創造出摘金奪銀的佳績;反倒是栗曉峰、蔡斌、王寶泉等主帥的頻繁更換而導致成績降幅明顯甚至徘徊于低位。因此,中國排協開展女排選帥工作應該多些務實,少些折騰,同時要在聯賽職業化開發、青訓梯隊建設、以及國手培養等方面做好四年、甚至八年的長遠規劃。(搜狐體育 胡延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