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球員收入低
國內排球運動員的月平均收入也就3000左右,一女排國家隊主力更是抱怨,“主場贏球獎金100,客場50……連自己都養不活。”
全運練兵場
聯賽里的俱樂部本質其實就是各省市專業隊,它們存在的首要任務是打全運會,為給今年的全運會備戰讓道,排球聯賽被壓縮到了不到80天的時間
隨著前日北京男排首次捧起男排聯賽冠軍獎杯,2012-2013賽季中國排球聯賽大幕正式落下。在足球、籃球兩大聯賽紅紅火火的同時,作為國內最高水平排球賽事的聯賽,卻因為全運會而不得不壓縮賽程,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里“悄然開始、悄然結束”,無人關注,水平低下,淪為全運會的練兵場,這樣的落差不由得讓排球迷們感到無比心痛。近日來,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以及《體壇周報》在內的眾多媒體,紛紛聚焦排球聯賽的困局,并得出了一個幾乎相同的藥方———必須走職業化之路。然而,這條道路對于中國排球而言卻并非易事。
水平低
“世界二流”的外援也能帶領黑馬奪男排聯賽冠軍
中國排球聯賽已經走過了16個年頭,曾一度被媒體吹噓成“僅次于意大利職業聯賽的世界第二大國內排球聯賽”。但進入新世紀后,水平卻是一年不如一年:從曾經16支下降到12支,具有競爭力的隊伍也不過三五支,多數球隊甘居中游或者在保級圈徘徊。
如果說恒大女排的大手筆投入,取得三年一冠兩亞的成績尚在情理之中的話,北京男排本賽季的成功就更加令人意外。本賽季北京男排引進的薩爾瓦多、溫特斯和布林克曼三名外援,被不少國內教練都看做“世界二流”,但就憑借這樣的“二流球員”,北京男排在殺入A組之后,第一個賽季以黑馬之姿奪得第四名,一年之后更勢如破竹的拿下冠軍。這也從一個側面清晰反映出如今中國排球聯賽水平的低下。
聯賽水平的低下,導致的惡果之一,就是國家隊水平的急劇下滑。面對外界巨大的批評之聲,作為聯賽管理者的中國排協,要么是裝聽不見,要么就是用“從未說過排球聯賽是職業聯賽”來搪塞。
偽職業
隊員歸屬各省市體育局 球員想要轉會太難
聯賽俱樂部實際上就是以各省市專業隊為班底的專業隊套以俱樂部的名頭參加國內聯賽,本質仍是專業隊和專業隊所屬的各省市體育局。各省市排球專業隊存在的首要任務是四年一度的全運會,因此聯賽不過是隊伍練兵的機會。
本賽季,為了給今年的全運會備戰讓道,排球聯賽做了最大程度的壓縮,前后只有兩個半月,不到80天的時間。倉促的賽程,讓各支球隊都缺乏足夠的休息時間,再加上擔心球員受傷影響到全運會,各隊都不敢讓主力隊員太過“拼命”。
此外,這種偽職業帶來的最大惡果,就是隊員不流動。隊員是專業隊培養出來的,所有權也歸屬各省體育局,這樣的情況下,球員要想轉會簡直難如登天,財大氣粗如恒大女排,即使郎平在圈內人脈深厚,但依舊是挖不動任何一名當打之年的球員。一位地方排球管理中心領導曾如此告訴成都商報記者:“說到底,聯賽成績好壞不會影響到管理層的成績,只要全運會打好了就行了。這樣的情況下,你說人家會不會把好一點的球員賣給我?”
收入低
沒人愿投錢 女排國手都抱怨養不活自己
水平低下,關注度也就越來越低,絕大部分比賽都是觀眾寥寥。新賽季,無論是央視還是地方電視臺,都大幅度削減了轉播場次。關注低,自然也就沒人愿意投錢,以四川男、女排為例,已經數年未能找到冠名贊助商,兩支曾經的勁旅只能“裸奔”參賽,為保級而掙扎。
沒人投錢,再加上球員無法流動,自身價值無法通過轉會來提升,于是只能拿著死工資度日。據了解,目前國內排球運動員的月平均收入也就3000左右,球員的訓練和比賽熱情很難提高。《體壇周報》采訪了一位國家男排主力,據這位球員介紹,他的月工資也就2000出頭。拿到聯賽冠軍,主力可得4萬元左右;年終獎更少得可憐,當年拿到全國冠軍,或許還有2萬元。“我們隊里有些隊員的老婆,年終獎都是我們的7倍多。這個東西沒辦法,太苦了,(男排聯賽是)后娘養的。如果我以后有孩子搞運動的話,肯定挑一個能賺錢的,僅僅喜歡和熱愛是不夠的。你看現在籃球職業化做得很好,以后只要身體條件好的,都往籃球隊送”。而一位女排國家隊主力更是向《體壇周報》抱怨,“主場贏球獎金100,客場50……連自己都養不活,能有熱情么?”
媒體開藥方:
排球應該職業化
事實上,排管中心也曾做過嘗試,之所以出現倒退,中國排球協會副主席鐘秉樞認為,一是項目的差異決定排球市場化運作難度遠比足球籃球要大,二是當奧運戰略和聯賽出現矛盾時,管理者毫不猶豫選擇了維持熟悉的體制,“他們認為只要拿到冠軍,其他事情做與不做,就不被關注了。”
如何打破排球聯賽這潭“死水”?包括《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在內的媒體都撰文稱,排球聯賽應該職業化。北京關鍵之道體育咨詢公司CEO張慶,曾參與CBA和排球聯賽的推廣工作,他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邁出排球職業化的第一步還要靠行業管理機構———排球運動管理中心首先具備這樣的意識和意向。目前不需要一下子解散省隊,可以逐步以股份制的方式來讓省隊以球員資源入股。俱樂部要在民政部門注冊成為真正的獨立法人,主管機構要設計游戲規則:工資帽、摘牌、選秀和轉會制度等,可以試行準入制、準入年。”
而《人民日報》則表示:中國排球項目的管理者,有責任、有義務推動聯賽職業化的發展,且在發展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球員、俱樂部和贊助商三者之間的利益,只有職業化,球市才會越來越好。(成都商報記者 何鵬楠 整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