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體育訊 2013年1月27日在云南麗江舉辦的全國中學生足協杯比賽,已經是這項比賽的第八屆了。在如今中國足球整體處于低谷時期的大環境下,校園足球逐漸廣泛的開展讓人又看到了中國足球在未來的希望。在開幕式結束后,前中國足協青少部主任馮建明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我們的目光,應該從國字號隊伍上,轉移到后備力量的積累上了。
校園足球距預想目標相差還遠
校園足球在近幾年逐漸受到重視,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參與到了其中,校園足球的開展正呈現出不錯的狀態。不過談到這一點,馮建明卻表示,2009年開展校園足球至今已是第4個年頭,盡管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距離預想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決定開展校園足球的城市中,校園數量已經由最早的2000多所,發展到了5000所,但是在這些學校中,校園足球是不是都真正開展起來了,這5000所學校是不是已經把足球納入校園足球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是不是每個學校的校長都拿出每天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來支持足球。校長、領導層,對于校園足球的認識怎么樣,這是最重要的。”
校園足球目的不僅是培養足球人才
馮建明列舉了2009年12月布拉特曾經講過的話:讓青少年去學校去踢球,他們不僅僅懂得了尊重別人,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懂得遵守紀律。開展校園足球,是有很多紀律性在里面的。校園足球,可能有一小部分人會走入職業足球,成為中國的足球明星,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優秀的中國人。馮建明表示,布拉特這席話講的非常到位。
在馮建明看來,校園足球的開展,目的還在于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我們以前習慣講‘小日本小日本’,但是現在日本青少年在身體素質上一點都不差,特別是日本足球近幾年的提高,也印證了這一點。所以我想青少年足球發展,目前來看不在于有多大的提高,更在于通過校園足球讓孩子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從而讓家長、讓社會都明白,通過足球運動,可以使孩子們的身體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當年的校園足球毀于急功近利
當年,有關校園足球的百隊杯、幼苗杯、萌芽杯等比賽在全國搞的同樣很紅火,不過開展了一些年后,就逐漸在全國銷聲匿跡。馮建明把問題歸咎于四個字:急功近利。
“有些學校為了打出好成績,單純的為了名次,把各個學校的尖子弄到自己學校隊中,有的還謊報年齡,這些因素,都是破壞青少年足球發展的因素。中國各級國字號隊伍,為什么在青少年時候水平還可以,但是到了成年之后就不行了呢?這都是我們從小違背規律的結果。當年閻世鐸在任的時候,就想立志在國家青少年謊報年齡等問題上嚴格查處。但是堅持了一段時間后,就銷聲匿跡了。”
學哪兒目標不清晰 看看人家日本
馮建明提到,中國足球一直在說應該學習日本、學習巴西、學習歐洲、等等等等,但是我們在具體向誰學上一直舉棋不定,一直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這才導致了我們一直在轉圈。“05年日本召開了全國青少年足球會議,確定了向巴西學足球。確定了100年內要獲得世界冠軍。但人家現在已經提前完成了,日本女足已經獲得了世界冠軍了。日本就是確定了一條路,結合本國的發展道路的最適合的一條路,因此我們也要明確出這樣一條路來。”
說到這幾年一直在提的體教結合,馮建明則認為,教育部門應該是這場戰役的主角,青少年大部分分布在校園,我們應該善于完善制度,讓其適應我們的國情。
中國足球忽視了后備力量的積累
在采訪中,馮建明一直都表示,中國足球要想開展好了,確實要好好研究一下,不要把精力都放在國字號隊伍上了。“人們都講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礎如果抓不好,對國字號再加大力度,也沒用。女足,我們之前是世界強隊,后來到如今降入谷底,就是當時把成績看得太重了,忽視了后備力量的積累。”
馮建明舉了當時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個例子:“當初我和張路給韋迪寫過一份東西,就談到了當前我們國家青少年足球應該怎么做的問題,當時韋迪剛上任不久,氣勢比較盛,認為我們的思路滯后了,太消極了,他因此沒聽進去我們的意見。”
“當時我們談到了中國足球要想有起色,必須狠抓青少年,校園階段,尤其是小學6-13歲這個階段,我們還提到中國足球要想有質的變化,必須要有15-20年。但是當時韋迪對我們說:你們的觀點太悲觀了,不可能。而最后事實也證明,韋主任剛上任時狠抓國字號,沒有產生預想的效果,原因就是基礎不行,沒人啊!青訓體系的坍塌,加上中國足球發生的那些丑陋的事情,人們的心思根本沒在足球上。”
馮建明還表示,在張劍上任后,如果不能把工作重點放在青少年上,不能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那么中國足球想發展恐怕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當然,作為足球人,馮建明也希望中國足球也有質的飛躍。“搞了這么多年足球,不甘心。”
(新體)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