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進入中超開始,依靠房地產業起家的廣州恒大俱樂部,已經如同發瘋般地向足球這個與自己主業毫無關系的領域投入了超過15億人民幣!進入中超第一年,恒大買入了孔卡、克萊奧這樣的優秀外援,并且還一口氣買入了張琳芃、馮瀟霆、姜寧、楊君和楊昊五名國腳,除開球隊日常運作和球員薪水,僅獎金這一項,當年恒大給球隊發出數額就超過了1億人民幣。
賽季結束時,俱樂部老板許家印坦言,當年球隊的花費達到了人民幣7億!在上賽季開始之后,許家印也再一次表示,考慮到今年球隊將要參加亞冠聯賽,并且要以參加世俱杯為目標,他們對于球隊的投入絕不會少于上一年,巴里奧斯的加盟以及意大利銀狐里皮的加盟已然又讓我們看到了恒大高舉金元向前猛沖的態勢,粗略估計,恒大僅僅花在這兩個人身上的錢也許就將接近3億人民幣。
除了在一線球隊瘋狂燒錢之外,恒大還在青訓方面投入了大筆資金,目前俱樂部位于清遠的萬人足校已經開始招生,而到全部完工時,恒大對于足校的投入也將達到7億人民幣。
恒大隊成功衛冕,把一個自他們“橫空出世”后,就一直存在的有趣的問題,再一次推到了足球圈內人和廣大球迷們的面前:各中超俱樂部一個賽季投入的運營成本,真的需要向恒大隊看齊,動輒幾億元嗎?當然不需要。只不過恒大俱樂部“砸”錢網羅國內的國腳級球員及高水平外援,追求“短平快”的效果,也應該給頂級聯賽中超的投資人們一點啟示。
首先是引援也好,獎勵也好,錢要花在明處,花在刀刃上。不能錢沒少花,引進的外援被喊“水貨”,讓人覺得像個冤大頭。其次是假若抱定與中國足球風雨同舟、助推中國足球前進的目標,那么當前的足球環境下,想讓一支中超球隊有亮點、有戰斗力,無論是引進內外援,高水平地組隊,還是著力培養、扶持新人,都要有一定程度的資金支持,同時,也需要有創新的思維和能力。
恒大隊的衛冕讓人提氣,同時,也一下子提升了廣州這座城市,當然也包括恒大這個肯于投入的企業的親和力。做到這一點,既需要資金,更需要些眼光和能力,非鼠目寸光之輩所能為。
我們不能說恒大沒有把錢花在“刀刃”上,畢竟他們奪走了可以拿到的所有冠軍。我們只是質疑,恒大花錢的方式是否有“殺雞用牛刀”之嫌?據說,已將目標瞄準亞冠冠軍的恒大下賽季將引入多名世界級球星。并不反對他們這么做,但在把錢花在“刀刃”上的同時,恒大也應向魯能學習,把錢花在 “磨刀”上,即搞好梯隊建設和青訓工作。只有這樣,俱樂部才能源遠流長地發展下去,向著“百年老店”的方向邁進。
如果說后起之秀層出不窮的魯能俱樂部一直是在精耕細作的話,那么恒大目前給我們的印象則是揠苗助長,甚至是在不停地給莊稼噴灑植物生長素。哪一種是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相信大家都明白。
當然有人說,錢救不了中國足球,話說的有點道理。但是沒有錢,中國足球就永遠都翻不了身!有人說,中國足球應該把錢投向青訓,話說的也沒錯。但是,任何一個國家足球的興起,都是兩條腿走路,一條是青訓,一條就是聯賽。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國家的聯賽都沒人看,水平都是持續低迷,誰還會有熱情去搞足球。你還會幻想著有人把自己的孩子引向足球之路嗎?還有有孩子自覺拿起球,在街頭巷尾隨意踢嗎?如果沒有聯賽的興起,沒有聯賽的地位,沒有聯賽的知名度,中國足球就真的完了。聯賽是根本,青訓是基礎,這兩點相輔相成,本應該沒有矛盾,但究竟是誰,把他們對立起來了?
恒大巨資辦球隊,萬達3年5億投足協,上層路線和基層路線,展示的都是對于足球市場的看好。對于低谷中的中國足球,這有什么壞處?小打小鬧已經挽救不了中國足球,只有徹底的改變,只有把錢花在刀刃上,花在提升聯賽水平的投資上,中國足球才能實現真正的翻身。
(記者 何房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