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09年的中國足壇掃賭打黑風暴,在長達兩年多的調查審理后,終于迎來了一審終結。兩位中國足協前專職副主席、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前主任謝亞龍、南勇13日一審均被判刑10年6個月。中國足壇昔日呼風喚雨的人物楊一民、張健強、陸俊等人此前已分別受到了法律懲處。
為了悲劇不再重演,我們在震驚、痛惜之余,應該深刻反思中國足球,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唯有如此,中國足球才能觸底反彈,獲得重生。
反思之一:足球主管為何紛紛倒下--必須徹底改變官商一體、管辦不分的現有體制
3年前,南勇正式出任足管中心主任時,曾對祝賀他的熟人說:“說不定是壞事啊。”一語成讖。而他上任伊始用來形容中國足球的三個詞“病入膏肓”、“積重難返”和“舉步維艱”,尤在耳邊。
這不是個人的悲劇。中國足球界自1994年推行職業化改革至今,五位足管中心主任中就有謝亞龍、南勇兩人倒在“中國足球掌門人”這個火山口上。這已無法單純用個人素質和道德修養來解釋。
十年前,南勇帶病堅持親赴十強賽現場后,因胃出血病倒在醫院,他的吃苦敬業曾讓時任“掌門人”閻世鐸感動至潸然淚下。在他被捕之前,許多圈內人對他的評價也都不錯。
2002年,南勇以團長身份帶領中國男足歷史性地首次出現在世界杯賽場上;2004年他在擊破G7俱樂部“造反”中起到關鍵作用;2009年“轉正”后,他打破央視轉播堅冰,簽下耐克贊助中超的合同……
鐵腕,敬業,敢干,是圈內對南勇的普遍評價。然而,在幾乎功成名就的時刻,那個上任時高舉“反黑”大旗的“南頭”,卻將自己“反”進了牢獄。
業內人士和專家的普遍共識是:中國足球的職業聯賽在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有著體制上的先天缺陷,這不是導致足球腐敗的唯一原因,卻是根本所在。無論是“南頭”,還是“龍王”,他們雖是體制的推動者,更是體制的犧牲品。
中國的職業足球從誕生之日起就是個怪胎:一個官商一體、管辦不分、由重視政績重于聯賽利益的行政管理者所主導的“偽職業”聯賽。足球管理部門“一套班子、幾塊牌子”的機構設置早已廣受詬病。足管中心、足協、中超聯賽公司……多種身份給足球高層管理者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和擋箭牌,他們可在其中來回鉆空子,有好處就撈,有風險就躲。
成都體育學院教授郝勤提出了一個問題:謝亞龍、南勇們,他們到底是一個公司的CEO呢?還是政府的官員呢?他們應該服從誰的利益? “中國體育制度的‘雙軌制’必然產生如謝、南這樣的官倒。” 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體育產業研究專家易劍東說得更直接:“作為足球運動的管理者,卻直接介入了聯賽的市場行為,又管又做,猶如會計和出納是同一個人一樣,很容易監守自盜”。
在這兩期的審判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很多“黑哨”其實就是官哨--包括末代甲A上海德比的好戲和2009年中能保級的鬧劇。有足球高層領導撐腰,“黑哨”才敢肆無忌憚,還能成為“金哨、銀哨”。
至于足協領導們,雖然負責和主導聯賽的運營,卻不像真正的CEO一樣為聯賽的興衰承擔任何責任。體制成了“保護傘”。
郝勤說,中國體育的“雙軌制”導致體育制度既沒有完全實行商業化和職業化,而做的又是商業化的事情。“中國足球深層次的問題就在于此”。
2004年制造了聯賽首起罷賽事件的北京現代隊(現北京國安隊),如今洗清冤屈。當年執法裁判周偉新交代的案情證明,北京隊確實是“黑哨”的受害者。
時任北京國安隊總經理楊祖武當時曾向新華社記者痛斥假球。事隔多年,老人冷靜了許多:“中國足球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實踐證明不是好的,正是它制約了中國足球的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堅持“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體育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消除和防止對體育市場資源的限制和壟斷。”易劍東認為,“四分開”應該作為包括足球聯賽在內的職業體育改革方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