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刊登了開封市委書記、焦裕祿干部學院院長吉炳偉所寫的《以制度之渠疏通基層之水(治理者說)》
第8版《帶著盲人去看海》報道了鄭州的志愿者組織帶領36位從未出過遠門的視障人士乘火車去海邊“聽海”的“小事”
第11版《為民辦事要“勺子對準鍋”(微觀·努力做“四有”縣委書記)》一文出自鄭州市金水區委書記鄭灝東之手
第19版《百姓的“和事老”更專業了》,則關注了河南省建立包括醫療糾紛調委會、道路交通事故調委會在內的700多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相關情況
映象網訊(記者 王濤)8月12日,人民日報在四個版面上聚焦河南多部門的基層管理經驗和典型事例,引發社會的關注和熱議。
其中,第5版刊登了開封市委書記、焦裕祿干部學院院長吉炳偉所寫的《以制度之渠疏通基層之水(治理者說)》,暢談基層管理心得;第8版《帶著盲人去看海》報道了鄭州的志愿者組織帶領36位從未出過遠門的視障人士乘火車去海邊“聽海”的“小事”;第11版《為民辦事要“勺子對準鍋”(微觀·努力做“四有”縣委書記)》一文出自鄭州市金水區委書記鄭灝東之手;第19版《百姓的“和事老”更專業了》,則關注了河南省建立包括醫療糾紛調委會、道路交通事故調委會在內的700多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相關情況。
干部下基層,除了要帶著問題下去,摸一些在辦公室里聽不到、看不到、想不到的情況,了解基層群眾的所需所急、所思所盼,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任務,就是發現基層還有哪些可用的資源,以可行的制度來調動基層內部的積極性。在開封市委書記、焦裕祿干部學院院長吉炳偉看來,干部走進老百姓的心里,首先就要像焦裕祿那樣,撲下身子察民情、解民意;然后搭起制度的架子,讓基層的事情有人管、有規范。
帶著盲人去看海,雖然是一點小事,但它讓一些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而這也體現了鄭州基層的志愿者們的細心和用心。一直以來,對于弱勢群體的關注,很多志愿者都只停留在表面的對接上。比如,冬天有流浪漢露宿街頭,志愿者送去棉被這樣的類似活動,雖然解燃眉之急,但多關注他們的的心聲,才是最重要的。
為民辦好事,既要有問題導向,又要有需求導向。要多問群眾在想什么、想要什么,這樣處理問題才不至于盲人摸象。黨委、政府是給群眾搞服務的,要多問群眾想要什么,從身邊小事做起。想知道群眾在想什么,一定要多開渠道,多做調研。在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問題方面,鄭州市金水區委書記鄭灝東可謂下盡了功夫,也交上了一份滿意的民生成績單。
近年來,河南省探索人民調解員隊伍向專業化、職業化、社會化方向發展,各類專業性人民調解新平臺應運而生。目前,河南省已建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752個,包括醫療糾紛調委會、道路交通事故調委會、勞動爭議調委會、物業糾紛調委會等,在全省形成了較為健全的行業性調解網絡。如今,在河南,當事雙方在處理上述糾紛時,首先選擇的就是人民調解委員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