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農民工司令”的全國人大代表張全收。
映象網訊(大象融媒記者 阮海峰 文/圖)“現在農村中小學教學樓蓋得很漂亮,就是缺教師,50歲以上的老師較多且知識老化,急需能扎根在農村的教師人才。”全國人大代表、“農民工總司令”張全收說,教學艱苦、待遇偏低,是農村留不住老師的主要原因。
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 吸引優秀教師
“我是從農村走出的,雖然在外面打拼了很多年,但最關心的還是農村的發展?!?月7日,上蔡縣朱里鎮拐子楊村黨支部書記、深圳全順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全收做客大象融媒《兩會會客廳》視頻訪談欄目時說,目前農村教育快速發展,農村教師收入有所提高,農村校舍建設、設施配備也不斷改善,但與此同時,“留不住優秀教師”的老問題依然困擾著部分農村學校。
張全收認為,現在農村的小學,老師越來越少,學生也越來越少。需要想辦法把年輕、高水平的教師留在農村。
“就拿我們村來說,由于老師年紀都比較大,沒有年輕老師接班。更沒有美術、體育、音樂老師,都是班主任老師現學現教,孩子對跳舞、畫畫感興趣,卻沒有專業老師輔導,即使有天才也給埋沒了?!?/p>
他說,由于教學條件艱苦、農村的學?;A設施差、農村教師待遇普遍比城里偏低、生活不方便,即使有大學生進村教學,但也因為交通、生活工作環境差等原因而逐漸流失。
“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老師的師資力量跟不上,農村小學的教育質量下降很多,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把孩子送到縣城的小學。”張全收表示,希望國家能繼續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讓更多優秀的城市教師到農村交流任教;讓更多優秀的大學生愿意到農村任教、愿意留在農村;讓孩子們能在自己家門口上學。
如何改善這樣的狀況?張全收希望落實現有的津貼、補貼、獎金制度,待遇能否成倍提高,才能讓農村教師下得來、留得住。
此外,他還建議,探索更加科學合理的學校公用經費配置方式,讓資金投向農村中小學和貧困地區學校,“農村和城市的差別縮小甚至消除,才能留住優秀教師,農村才有更大的希望。”
加大對鄉鎮基層醫療的投入 留住醫療人才
今年,張全收在兩會上提交了10多條建議,從農村教育到新農合醫保等多方面為農村發展“支招”。
張全收表示,這幾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取得了長足發展,中央和各級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醫院及衛生站的硬件設施有了很大改善,但仍需進一步的提高。目前基層醫療水平有限,在很多縣級醫院中,本科學歷的醫生很難留在基層。
“我們提倡一般的病不出村,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存在一些問題?!睆埲仗寡裕鶎俞t院醫療設施有限,看不好病乃至小病被“治”成大病的例子很多,百姓們無奈之下只好進城市就診,不少農村患者因無力支付醫藥費放棄治療。
張全收認為,導致農村基層醫療人才缺少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水平高的醫生都想去大城市、大醫院工作;同時,有些本科畢業的醫生到基層后嫌待遇低,不能安心工作,不久就離開。
張全收建議,加大對鄉鎮基層衛生院的投入,擴大規模,增添先進的醫療設備,為附近的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務,“真正做到一般的病不出村、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