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7日11:36 來源:海外網
原標題:“一帶一路”河南力量:買全球更要賣全球
海外網8月13日電 19個小時前還掛在智利果園的車厘子,19個小時后就空運到了鄭州,再過一個小時,這批車厘子將通過海關檢驗,被派送到各大超市的貨架上。
從進口端的生鮮貨物和品牌服裝,到出口端的電子產品和機械設備,地處中原腹地的河南省,通過搭建空中、陸上、網上三條“絲綢之路”重塑對外開放新格局,做起了買賣全球的生意。
“空中絲路”:織就全球貨運樞紐網
“我們剛與馬來西亞的客戶達成一筆30萬臺的訂單,限期一年半內交付完成。”河南首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敏說,該公司生產的智能投影手機出口量占總銷售量的60%,“走空中絲綢之路,最慢也只需兩至三天就可以把貨及時地送到客戶手上。”
“不靠海不沿邊,一條跑道飛藍天。”鄭州國際航空客運貨運樞紐成為“空中絲綢之路”的“航線織女”,推動河南成為開放前沿。
在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數以萬計的貨物中,知名度最高的當屬蘋果手機。2017年,鄭州航空港區包括蘋果在內的手機產量為2.99億部,其中非蘋手機產量約2億部,占全球手機供貨量的七分之一。
目前,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已形成以蘋果手機等品牌為主的全球集散中心。富士康也將全球維修手機業務由原來在香港集貨,轉變為在鄭州分揀、存儲、維修,整體物流時效比原來縮短7天。
“通關效率,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仁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經理許平說,西班牙Inditex公司在鄭州機場設立ZARA服裝分撥中心,每年9000噸的貨運量僅次于上海,位居全國第二位。
數據顯示,2017年,盧森堡貨航鄭州航線為鄭州機場貢獻貨運量14.7萬噸,是開航之初的10倍。2017年,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也首次突破50萬噸,躋身全球機場50強。
“陸上絲路”:中歐班列“朋友圈”不斷擴大
俄羅斯世界杯期間,來自德國的啤酒在鄭州銷量大增。白俄羅斯的牛奶、法國的紅酒、波蘭的餅干、西班牙的橄欖油等產品,全程貨源直采、冷鏈運輸,質量可控,銷售平價,中歐企業和當地百姓真正享受到了“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實惠。
2013年7月18日,首趟中歐班列(鄭州)正式開行。不沿邊、不靠海、不臨江的河南緊抓“一帶一路”有利時機,依托“陸上絲綢之路”延伸交通優勢。
從最初的每月去程一班,到每周“八去八回”,集貨半徑從500公里延伸至1500公里。網絡遍布歐盟、俄羅斯及中亞地區共24個國家126個城市。
只要路子對,便沒有一成不變的劣勢與優勢。如今,該班列已成為中歐企業的“黃金班列”,承運貨物種類1300多種。
這個“鋼鐵駝隊”不僅僅是普通的火車,也是一趟趟“數字班列”。
通過對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方面的拓展,鄭州國際陸港公司開發了中歐國際多式聯運綜合服務信息平臺,客戶注冊后就可以看到每一趟中歐班列(鄭州)的時刻表,可以選擇整箱預定,也可以選擇拼箱預定。
“箱行亞歐”功能也于8月8日正式上線,解決了集裝箱空轉的問題,整合人、車、箱、貨等物流資源、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網上絲路”:世界商品“一站到家”
37度的高溫下,臺灣合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春霖正在鄭州航空港區的項目工地上忙碌著。今年年底前,鄭州合晶有望實現8寸半導體硅晶產品10萬片的產值。
“作為全球第六大硅片供貨商,我們的原材料在日本和德國,客戶遍布全球,企業決定在哪里開展業務并進行投資,十分看重營商成本。”陳春霖表示,選擇這里,一方面得益于政府部門提供了“一站式服務”,節約了時間和成本;另一方面,也與交通便利和通關效率提升密不可分。
航空、鐵路、公路構成的便捷物流通道,讓河南新經濟異軍突起。2017年,中國15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進出口包裹總量中,鄭州占三分之一。
作為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鄭州創新監管服務,實現最高每秒50單的海外通關效率,讓世界商品“一站到家”,探索出了一條貨通天下的“網上絲綢之路”。
鄭州海關駐經開辦事處副主任李曉蕓介紹,2014年起,圍繞“買全球賣全球”的發展目標,河南大力推進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目前在河南保稅物流中心園區備案的企業達1100多家,進口貨源地覆蓋63個國家,出口地覆蓋185個國家,累計帶動5萬余人創業就業。
走進位于鄭州經開區的中大門保稅直購體驗中心,人來人往的大廳、穿梭不斷的車輛、琳瑯滿目的進口商品,無不折射出內陸開放的旺盛活力。
內陸開放,不僅讓本地企業看到了轉型升級的機遇,而且吸引來更多企業和人才。
“一帶一路”五年來,河南借助空運樞紐、中歐班列、跨境電商等通道重塑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朝著“買全球買全球”的目標大步邁進,加速與世界同頻共振。
在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的“河南貢獻”“河南制造”“河南元素”帶給世界更大的驚喜。(杜羽茜)
中原城市群,內陸開放高地,航空港、國際陸港,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以下簡稱《愿景與行動》)為河南融入“一帶一路”發展進行了精準定位,也為我們描繪了這一戰略給河南帶來的無限機遇和美好前景。
習近平主席2013年9月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013年10月他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提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構想,將在會上揭開面紗。所有的聚光燈已經對準開幕式當天(28日)習近平關于“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以及隨后國務委員楊潔篪對“海上絲綢之路”的闡述。
近30家中央、地方新聞網站和商業網站的媒體代表,實地尋找屬于重慶的“一帶一路”故事。
9個國家,十幾萬公里行程,國內外4個月的拍攝,只為發現“一帶一路”上的河南動力。
日本《中日新報》社長劉成代表海外華文媒體在主旨發言中表示,海外華文媒體應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揮重要作用。
在近日于北京朝陽規劃藝術館舉辦的2016北京CBD國際金融圓桌會上,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慶萍表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必將加速。
“一帶一路”建設在探索中前進,在發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長,逐漸成為沿線各國人民的共同夢想。
當地時間6月18日晚,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庚茂率河南省代表團對盧森堡進行友好訪問,盧森堡大公國首相格扎維埃·貝泰爾在首相府會見廳會見郭庚茂,雙方進行親切友好交談.
3月22日,鄭州市政府下發《關于加快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到2017年,鄭州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交易額要實現1000億元目標。
黃河水院積極響應和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依托優質教育資源,依托中水、中建、中鐵等企業,全面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積極開拓國際工程建設市場。
5月14日至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及高級別全體會議。
7月13日至14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庚茂在洛陽調研時,曾幾次表揚中信重工,稱其有了“革命性的躍進”。而在此20多天前,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在額爾登特銅鉬礦作業現場,曾指著正在運行的半自磨機和球磨機詢問:“這兩個‘大家伙’是哪個國家制造的?”當得知該設備來自中國洛陽中信重工、并已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時,他連聲稱贊:“很好!很好!
搶抓“一帶一路”戰略重大機遇,我市外貿喜迎發展新局面。據洛陽海關最新統計,2015年上半年,我市進出口總值達到51.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6%。其中,出口43.4億元,增長17.3%。
新年伊始,老區信陽迎來河南發展高層論壇專家團一行,為信陽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進行實地考察、把脈問診。信陽市委書記郭瑞民,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焦豫汝陪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