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1日07:35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制圖楊芳芳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王琦 王俊偉
近日,國內各大城市相繼公布今年上半年發展“成績單”。河南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橫向對比,無論是在國家中心城市層面,還是中部六省省會城市層面,鄭州上半年都取得不錯的發展成績。
值得注意的是,鄭州的GDP增速在九大國家中心城市中排名首位。雖然經濟體量與武漢依然差距較大,但鄭州正逐步拉近與長沙的差距。
數據
GDP增速高于全國1.7個百分點 與今年目標相符
根據通報,今年上半年,鄭州市生產總值完成4611.4億元,同比增長8.5%,增速比全國和全省分別高出1.7個和0.7個百分點。8.5%的增長速度,也和年初鄭州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相符。
在省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建國看來,鄭州市今年上半年8.5%的GDP增速較為合理,“國家整體的經濟增速放緩,鄭州能取得這樣的發展速度很不容易”。
另外,鄭州市固定資產投資穩中有升。上半年,鄭州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分別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提高1.8、1個百分點。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取得不錯的增長,達到2091.1億元,增速高于固定資產投資1.5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鄭州市三次產業結構還在持續優化,上半年,三次產業結構為1.6∶46.3∶52.1。第二、三產業,鄭州在今年都取得不錯的增長,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
對比
九大國家中心城市:鄭州GDP總量排第八 但增速第一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和廣州被明確為國家中心城市。而成都、武漢、鄭州和西安則是獲得支持建設的國家中心城市。兩者相加,目前全國共有九大“國家中心城市”。
9個城市公布的今年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中,上海、北京、廣州在地區生產總值方面排名前三,都突破萬億,其中排名第一的上海為15558.2億元。
直轄市天津和重慶上半年GDP都在9800億元以上,距離萬億一步之遙。
剩下的4個城市,與前5位的差距較大。排名第5位的重慶,上半年GDP為9821.1億元。而緊隨其后的成都,GDP與其相差了近3000億元,為6870.7億元。
武漢、鄭州、西安位列最后,上半年GDP分別為6780.4億元、4611.4億元、3832.5億元。
也就是說,在九大國家中心城市中,鄭州上半年GDP位居第8位,僅高于西安。
在增速方面,鄭州卻以8.5%的增速排名九大國家中心城市之首。
對于增速排名首位,王建國認為,在和其他中心城市比較速度時,鄭州因為經濟總量較小占據一定優勢,“不過,鄭州縮小與其他城市差距的勢頭是很不錯的。”
26個省會城市,鄭州GDP總量和增速均排名第七
一般而言,省會城市在本省經濟總量中都占據相對較高的比重。而從省會城市經濟發展情況的對比,也可看出各省份之間經濟規模和增長的速度、質量。
河南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全國26個省會城市中,只有南寧的數據暫無法查詢,其他25個城市都已公布了各自的主要經濟指標。26個省會城市中,廣州以較大優勢排名第一,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長沙分列2~6位。鄭州則排在了第7位。
增速方面,其中20個省會城市的增速高于全國6.8%的平均水平。貴陽以11.1%的數據排名增速榜首位。與GDP總量一樣,鄭州在這一數據上也排名第7位。
在分析鄭州在省會城市中的發展現狀時,王建國提到,鄭州在經濟總量和人口承載能力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經濟首位度,就要靠鄭州提升發展質量,擴大經濟總量。人口首位度方面,城市的承載能力還需要提升。首位度低,省會城市就難以發揮較大的輻射帶動作用。但正是因為鄭州目前的首位度較低,說明其可挖掘的潛力還很大。”
中部六省省會:武漢遙遙領先 鄭州、長沙之間差距在縮小
2009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由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常被放在一起比較。
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在GDP方面,武漢以6780.4億元的數據排名第1位,領先第2位長沙1700多億元。鄭州則位居長沙之后,距離武漢差距還相對較大。
近年來,鄭州能否在GDP上超越長沙、何時能夠超越的討論有很多。目前來看,兩者的差距逐漸縮小。僅以上半年的GDP數據作比較,2016年上半年,鄭州與長沙相差743億元,這也是近年來鄭州與長沙在上半年的最大差距;2017年上半年相差約717億元。而今年上半年,鄭州僅比長沙少了448.6億元。王建國表示,從數字來看,鄭州與長沙的數據在縮小,但長沙的發展后勁兒不容小覷,“長沙的重工業、文化創意等,都為其提供了強勁發展動力。”
就增速來說,中部六省GDP增速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南昌和太原都取得了9.1%的增速,鄭州則以8.5%的增速排名第3位,高于武漢、長沙和合肥。
評價
創新驅動發展上 鄭州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雖然成績不錯,但王建國表示,以鄭州目前的情況來看,絕不能滿足于目前的增速,要注意數量和質量。
王建國說,河南是個過億人口的大省,GDP在全國排名第5位,鄭州作為經濟大省、人口大省的省會城市,就要拉高自己的標桿,把經濟總量提上去,進一步優化結構,“與其他國家中心城市比,鄭州在經濟總量和產業結構的合理性上都有一定差距。”
“在強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創新驅動的內生動力要進一步強化。”王建國表示,城市之間的“人才爭奪戰”說明了人才、創新在城市競爭中的作用,“對于鄭州來說,如何才能吸引人才,為他們提供有良好發展前景的產業平臺,這需要鄭州市好好謀劃、思考。”
王建國還特別提到西安未來可能會給鄭州帶來的挑戰和沖擊,“雖然目前經濟總量位居鄭州之后,但西安創新驅動的后勁兒還是很強的。”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了31省份上半年GDP數據。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2017年各國GDP總量,經過換算,廣東超過全球第13大經濟體澳大利亞,江蘇可與全球第14大經濟體西班牙比肩,山東則與全球第15大經濟體墨西哥旗鼓相當。
國家統計局16日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4189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面對異常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內需成了國民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發展的“定盤星”。
據貴州統計局提供的數據,貴州一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2904.7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4.87億元,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1285.93億元,增長10.0%;第三產業增加值1253.99億元,增長11.2%。
近日,中部的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六省的一季度經濟數據已陸續公布,總的來看,中部六省經濟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全年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實現良好開局。
今年地方“兩會”,多位省級政府一把手轉正。從目前各省份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多地調低GDP目標,努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大力推進“租購并舉”,提高民生保障,解決群眾住房生活等需求,成為新亮點。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中國經濟年報:GDP首破80萬億元,增速6.9%,實現2010年來首次回升。十幾天里,全國31個省份也陸續公布了其一年來的經濟數據。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全國31個省市(區)去年的經濟數據陸續公布,去年GDP總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沒有發生變化,重慶排名趕超天津,遼寧增速由負轉正。從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和2016年同期相比,去年我國GDP總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沒有發生變化,重慶排名趕超天津。
不過寧吉喆也坦言,十年前就發現地方數據總量加起來超過全國數據的情況,“比如2016年地方加起來的地區生產總值比全國核算的地區生產總值高出3600萬元。除了上述原因,范子英還總結稱,財政下行趨勢明顯,增收難度加大同樣倒逼各省“擠水分”。
1月18日下午,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2017年全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地區生產總值核算工作,將按照統一的核算方法,遵循真實準確、規范統一和公開透明的原則,進行統一核算,并統一公布核算結果,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的基本銜接。
2017年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8750億元,同比增長21.9%,比上年同期加快12.5個百分點。世界經濟溫和復蘇,國內經濟穩中向好,推動全年中國外貿進出口持續增長。
先是內蒙,核減了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0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40;之后是天津,將2017年預期的1萬億GDP直接擠掉1/3,調整為6654億元。” 如果橫向比較則可以發現,這兩個地區出現的統計數據造假問題,在中央巡視組的反饋意見中已經有所體現。
1月4日,鄭州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會議指出,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持續實施“十三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新征程的關鍵一年。
11月26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國誠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7-2018)”在京舉行。
繼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之后,截至目前,已有27個省份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GDP成績單,其中22個省份GDP增速超出“國家線”,貴州反超重慶,與西藏同居榜首。
繼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之后,截至目前,已有27個省份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GDP成績單,其中22個省份GDP增速超出“國家線”,貴州反超重慶,與西藏同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