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20日07:11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本報記者方化祎劉紅濤
盛夏時節,中原大地再次傳來夏糧豐收的佳訊:據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7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我省夏糧總產量722.74億斤,繼續居全國之冠,仍處于歷史高位,屬收成較好年份。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回顧整個夏糧生產,省農業廳廳長宋虎振表示,面對頻發多發的自然災害,我省夏糧生產立足抗災抓生產保豐收,積極推廣優質專用小麥,多災之年夏糧取得較好收成,既穩固了“中國糧倉”,又實現提質增效,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實支撐。
作為全國小麥主產區,河南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更加注重提高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綠色可持續發展,描繪出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更高效:12天收完8600多萬畝小麥
以前麥收有五忙,割拉碾曬藏。提起今年麥收,新蔡縣李橋回族鎮獅子口村村支書李新瑞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快!“過去收麥怎么也得10多天,今年不到4天全村的麥子就都收完了。”
與往年軌跡一樣,中原大地從南到北“機收會戰”依次展開。與以往相比,今年有更多的收割機在麥田飛奔。
中原大地麥收忙,但聞轟鳴難見人。今年麥收從5月28日開鐮,到6月8日基本結束,全省8600多萬畝小麥,僅用12天就全部收獲完畢,創造了麥收歷史最快的紀錄。特別是6月1日至4日的麥收高峰期,4天就收獲了全省近一半面積的小麥,2日至4日連續3天日收割面積超千萬畝。
“麥收進度快、效率高,離不開現代農機。”省農機局局長凌中南介紹,我省農機裝備水平不斷提高,新型高效、大喂入量收割機保有量持續增加,機收效率和作業質量明顯提高。“麥收期間,全省收割機投入總量18萬多臺,參加跨區作業的大喂入量收割機占比七成以上。”
不僅僅在廣闊的平原,近年來我省丘陵山區的農業機械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通過輪式收割機、履帶式收割機、免耕播種機等現代農機高效銜接,前收小麥后播玉米,讓傳統夏收夏種夏管模式提速降擋為“兩夏”。一場由新型經營主體“主演”的“麥收大片”,正在悄然開啟農耕方式轉變新篇章。
更優質:圍繞優質小麥提質增效
老百姓有句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樸實的語言道出了糧食的重要性。小麥是重要口糧之一,我省夏糧生產來不得半點馬虎。
夯實糧食之基,方能筑牢百業之根。近年來,我省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四優四化”持續發力,按照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立足專種、專收、專儲、專用,推動優質專用小麥持續健康發展,產糧大省闖出了發展優質小麥新路徑。
麥收期間,長垣縣豫長種植合作社的苗寨鎮黃河灘區基地,4000多畝麥田一望無際。合作社理事長祝山記說,包括該基地在內,合作社承包的9000多畝地全部種的是優質小麥“新麥26”,實現了專種、專收、專儲、專用。“優質小麥不愁賣,比普通小麥每斤價格高1毛5,這邊收完直接送到收購企業,當天過磅當天結賬。”
作為全國小麥生產第一大省,優質小麥正成為我省夏糧生產和提高農民收入的一個亮點。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達到840萬畝,較上年增加40%,通過多種渠道產銷銜接,訂單率達到88.2%,實現了優質專用小麥價值最大化。
省農業廳種植業處處長李軍介紹,全省840萬畝優質小麥中,一千畝以上單品種片區達1769個,面積756萬畝,占全省的90%。“新麥26”“鄭麥366”“西農979”“揚麥15”等6個主導品種種植面積679萬畝,占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的80.8%。“單品種規模連片種植,將成為我省優質小麥發展方向。”
更綠色:萬頃田疇唱響綠色發展曲
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要算好“綠色賬”,走好“綠色路”,打好“綠色牌”,做好綠色發展這篇大文章。
作為全國小麥主產區,從備耕培訓,到春耕生產,再到春季田間管理,綠色農業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無人機作業、物聯網監測、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綠色生產逐漸成為我省夏糧生產中亮麗的底色。
張甲庚是唐河縣禾健植保合作社負責人,今年對農藥使用“減量化”深有體會:“現在無人植保機一畝地只需500毫升農藥,比人工打藥農藥利用率提高25%~30%,用的全是低毒高效農藥,減量增效控害效果非常明顯。”中科院在河南實施STS項目,封丘縣黃陵鎮莊呼村農民趙振強家的5畝多小麥,在去年秋播期間因陰雨天氣造成晚播,春季又遇倒春寒等不利影響下,通過測土配方減少化肥增施有機肥,畝產沒有降低反而增加100多斤。
減量控害、減肥增效,綠色發展正在逐漸引領小麥生產方式,成為糧食生產的新動力。目前,我省已建立多層級小麥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區,核心面積66.5萬畝,通過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病蟲草綜合防治效果達90%以上,農藥使用量減少30%以上,增產率15%以上,輻射帶動了全省小麥病蟲害防治。
河南農業大學資環學院院長趙鵬說,盡管我國農業在過去的20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糧食生產過度依賴化肥農藥等投入品,帶來了環境污染、農產品質量下降、耕地退化等問題。“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走出綠色生產的道路,實現農業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今年是農業高質量發展年,高質量發展是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發展。”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農村處處長朱攀峰認為,圍繞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效益優先,我省不斷提高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率,農業大省在邁向現代農牧業強省的征途上步履鏗鏘。
7月17日,記者從鄭州海關獲悉,今年上半年,我省外貿增速由負轉正,進出口總值達2128.5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長2.1%。上半年,全省民營企業進出口658.7億元,增長18.5%,占同期我省外貿總值的30.9%;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263.3億元,下降4%,占59.4%;國有企業進出口205.8億元,下降2.6%,占9.7%。
7月11日,記者從省交通運輸廳獲悉,為進一步維護全省道路客運市場秩序,我省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客運市場打非治違異地聯合執法行動。根據安排,在豫北6市聯合執法的基礎上,我省將逐步將專項行動向全省鋪開,形成異地聯合執法的常態化、制度化。
昨日,河南省社會治理方面的系統研究報告——《河南社會治理發展報告(2018)》發布,《報告》表明,河南省社會安全形勢總體向好,社會矛盾化解平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狀況顯著改善。
昨日,記者從省民政廳獲悉,上半年,我省下發生活補助資金近70億元,救助保障了1000多萬困難群眾。據介紹,2018年上半年,中央和省級共下達低保、特困等困難群眾生活補助資金69.89億元,救助保障了1000多萬困難群眾。
“有了電子匯總征稅保函,原本要十多天走完的通關流程,變成秒通關。當天,由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開出的首張電子匯總征稅保函,標志著我省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金融服務“開跑”。
7月6日,記者從省商務廳了解到,商務部日前下發《商務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8年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統計工作的通知》,公布調整后2018年全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統計范圍,全國共113家園區入圍。
從近日舉行的全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調劑制度貫徹實施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7月1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調劑制度在我省正式實施。測算結果顯示,基金省級調劑制度能夠較好地均衡地區間養老保險負擔。
2017年河南啟動凈土行動,開展土壤質量狀況詳查,加快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加強治理與修復,給中原父老一方凈土。截至今年6月3日,全省農用地詳查共采集土壤樣品21751件,占設計土壤樣品數的92.75%;制備土壤樣品18314件,占需制備土壤樣品數的93.10%。
針對城市污水管網及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我省正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促進城鎮污水再生利用,同時深化工業污染防治,推動工業節水。
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到達一年最北端,而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也達到全年中的最長。這之后,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時間也漸漸縮短。
治霾,須從源頭抓起。我省堅持精準治理,從源頭上遏制大氣污染問題,自2016年開始重點實施控塵、控煤、控排、控車、控油、控燒“六控”。
(記者 趙柳影) 11日,記者從省發改委了解到,我省轉發國家發改委《關于理順居民用氣門站價格的通知》,并經省政府同意,提出貫徹意見。目前居民與非居民門站價差低于每立方米0.35的市縣,今年一次理順到位;高于每立方米0.35元的市縣,今年按每立方米0.35元理順,2019年6月10日全部理順到位。
6月10日,省交通運輸廳發布了端午小長假出行攻略,河南境內有哪些高速公路免費、哪些節點易堵,記者進行了梳理。豫C牌照7座及以下小型客車且安裝有中原通ETC設備的,行駛洛陽繞城高速公路實行免費通行。
涼爽天氣伴隨著周末結束了,本周“熱力”將持續升級。本周主要天氣過程,周二(12日),西部、北部晴天到多云,傍晚到夜里局部有短時陣雨、雷陣雨;其他地區晴天間多云。
截至2018年2月,我省累計扣繳空氣和水環境生態補償金近2.6億元,獎勵近2.1億元,調動了市縣政府加大污染防治的積極性。據統計,一季度全省環保稅應納3.74億元,依法減免1.18億元,實際征收2.56億元,少排污少繳稅激勵效應初步顯現,企業節能減排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