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10日08:51 來源:映象網
從漁民到移民,他依舊在渠首守著丹江。
生在丹江邊,長在漁船上,聽著捕魚號子長大,風吹雨打中享受水美魚肥……這是很多淅川漁民的生活寫照。但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為了“一灣清水送京津”, 16.5萬淅川人揮別故土。留下的人,默默地守護這灣清水,漁民王泰政就是其中一個。
一支棒槌、一塊白布、一棵草、一朵花,捶出一幅古樸清新的圖畫,成就一門最原始、最獨特的民間印染技藝。
秦三杰,秦氏絹藝的第11代傳承人,他用輕薄柔軟的絹布雕琢的“蟈蟈”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幾可亂真。
吳青峰,一個普通豫劇演員,經過18年苦練,終于把水袖的藝術完美地展現出來,耍10.5米長的水袖,成為“世界上舞動最長水袖的人”。
少林功夫吸引無數洋弟子。一群非洲小伙來到少林寺習武修禪,學習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體驗多姿多彩的河南風情,為中非文化交流與合作,留下了非比尋常的足跡。
零下十幾度的夜晚,1600℃的鐵水,被赤膊的漢子擊打向天空,飛躍的火花與花棚中的煙火相擁,在夜空中綻放,鐵樹銀花,萬點星辰,流光溢彩,驚艷整片夜空。
大型電視系列文化專題片《老家河南》是根據省委“加快構筑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的要求,在河南省委宣傳部指導支持下,由香港衛視國際傳媒集團和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聯合打造的對外宣傳片。
3月25日在黃河濕地豐樂大河牧業種植區航拍的巨幅農業創意圖《老家河南》。據介紹,這幅圖案占地一公頃,主要通過圖案設計、定點測繪、錯季間作、田間管理等環節制作而成,《老家河南》由大象圖案和“老家河南”字樣組成。
“老家河南”第十部:《山藥女神》
“老家河南”微視頻第八部:我的胡辣湯情緣
“老家河南”微視頻工程由河南省委宣傳部、省委外宣辦組織實施,征集公告自2017年10月發布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參與。
由香港衛視河南新聞中心和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共同拍攝的《老家河南》電視紀錄片在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的指導下以及河南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經完成了五集節目的拍攝。祖國的強大與昌盛、河南的奮進與發展、鏡頭中的點點滴滴都會讓他們熱血沸騰、因為他們的祖國是中國、他們的老家在河南!
泥咕咕是歷史悠久的特色傳統手工藝品,浚縣民間對泥塑小玩具的俗稱。因為能吹出不同的聲音,所以形象地稱之為“咕咕”。
2015年春天,兩只翅膀受傷無法遷徙到繁殖地的大天鵝美峽和肖城,在這里戀愛了,并繁殖了孩子,這是黃河流域越冬地大天鵝自然繁殖成功的首例。
2015年春天,兩只翅膀受傷無法遷徙到繁殖地的大天鵝美峽和肖城,在這里戀愛了,并繁殖了孩子,這是黃河流域越冬地大天鵝自然繁殖成功的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