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3日07:27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河南商報記者 王喬琪/文 鄧萬里/圖
去年,鄭州考古研究院在常莊水庫西岸發現了兩處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群,4月22日下午,有市民稱,這里又發現一批疑似春秋戰國時期的墓群。
河南商報記者探訪發現,這個面積有一萬平米的工地上,“扎堆兒”了191座墓葬,現場考古人員表示,初步判定為春秋戰國時期家族古墓群。
現場:一萬平米工地上坐落191座墓葬
22日下午,在鄭州市防汛路與富民路附近的工地處,河南商報記者看到,工地施工已經暫停,周圍被用帶有考古字樣的藍色警示標識圍了起來。圍擋南側,有考古人員正在進行考古發掘。
據現場,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雪松路公寓考古項目負責人劉青彬介紹,該處為鄭州市青年人才公寓工地,大概有一萬平方米,此次共發現191座古墓,里邊有少量陶制隨葬品出土,初步斷定為春秋戰國古墓群,也有少數漢代墓葬,距今約有2000多年歷史。
均為單人墓葬,初步判定為家族古墓群
河南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該古墓群為從南向北有序排列,多數為長約3米,寬2米的墓穴。
“一萬平方米,191座墓葬,均為單人墓葬,我們初步猜測這是家族古墓群。”現場,劉青彬介紹,從布局和排列來看,該處為有規劃的家族古墓群。
從出土文物來看,屬于是平民古墓群。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此處古墓群的隨葬品主要是陶壺、陶鼎等,還有少量青銅配件,“這些都屬于普通‘配置’,有的墓葬多有的墓葬少,所以判斷為平民墓葬群。”
此外,劉青彬說,從已發掘的20多座墓葬來看,墓主人葬式多為平躺和側臥,屬于自然死亡狀態。
三處古墓群或同屬鄭國、韓國
據附近幾位常莊村市民介紹,附近工地建設發現古墓群已不是首次,早在去年6月,在這附近已經先后挖掘過了兩處古墓群了,此次發現的已經是第三次處了。
隨后,在考古工作人員處,常莊村市民的話得到了證實。
那么,為什么這里接連發現古墓群呢?此次發現的墓群與之前兩處古墓群有何關聯?
劉青彬介紹,從時代來看,這三處古墓群都是春秋戰國時期,可能屬于鄭國、韓國,從發現位置來看,三處古墓群距離較近,可能屬于同一墓地。“古墓群規整有序,初步判斷,該墓地應為有規劃的營造和使用,且持續時間較長。“
此外,劉青彬透露,此次考古挖掘要持續一段時間,資料收集齊全、經文物部門驗收后,可對墓葬群進行回填。
對于此次考古發掘的意義,劉青彬稱對于東周時期的喪葬制度、社會結構和體質人類學的研究都提供了很好的考古學資料,對鄭州歷史文化內涵提升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考古人員介紹,此墓群內有許多謎團困擾著考古人員:一是在已經挖掘的古墓中有空墓穴,墓內沒有尸骨;二是部分尸骨沒有頭顱;部分尸骨沒有上身只有下身,或者有下身沒有上身,有的缺胳膊少腿,還有尸骨雙腿上有明顯金屬捆綁痕跡……
據了解,10月5日,遷安市道路施工建設部門在阜安大路海綿工程惠泉大街至二鎮中段施工過程中,發現地下暴露出部分陶片、人骨、棺釘等古代遺物。
4月24日,河南鄭州西郊東周古墓群發掘現場,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發掘工作。
14日8時許,市民李先生稱:他家在常莊村住,村子拆遷后,發現他家的宅基地下竟然挖出大量的古墓。鄭報融媒記者隨后與鄭州市考古研究院聯系,一工作人員介紹,這群古墓初步判定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群。
在距殷墟70多公里的河南省內黃縣,考古人員日前發現了一處商代晚期古墓群,并在其中發現了商代保存完整的3套柏木棺槨。
(記者張紅中 王展飛) 11月19日,記者從我省考古部門獲悉,洛南縣西寺古墓群累計出土包括銅戈、鏤空青銅車馬件等在內的珍貴文物總數量超過了一百多件。“從已經出土的形制器物來判定,墓葬應該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墓主人級別比較高,應該是個武將或者官員。
7月11日,文物考古專家在長寧縣對一處古墓群進行發掘。目前發現的洞穴有4個,在已發掘的墓穴內,有斗拱,藻井等建筑結構,墓室內壁有保存完好,青龍、白虎、花草、兵器等雕刻圖案栩栩如生。
“內鄉古墓群的發掘,對研究秦、漢時期的南陽有極大幫助。”10月18日,在內鄉縣趙店鄉酈城村的古墓發掘現場,省文物局有關專家告訴記者,這里發現了有16座墓葬的疑似漢代古墓群,目前省文物局正組織挖掘。
4月24日,河南鄭州西郊東周古墓群發掘現場,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發掘工作。現場發掘出東周時期的隨葬陶器、配飾水晶、銅簧、祭祀用的雞骨頭等出土。
近日常德漢壽發現的一處古墓群,就與東晉的酒有關。墓群內發掘出一個青瓷酒瓶,里面存有半瓶液體。“龔侯”與古酒相伴千年,不禁令人揣想當年的魏晉風流。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文物管理所20日透露,該區近日發現一處東漢時期古墓群,并出土了部分陶器、瓷器與青銅器。
記者20日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在湖南寧鄉縣大屯營鎮獅北村發現范圍較大、墓葬數量較多的漢代古墓群,截至目前已發掘出西漢中期至東漢中晚期的墓葬13座,出土器物150余件(套),考古發掘工作仍在繼續當中。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十一團位于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地帶,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宜居、宜游、宜商的重鎮。在該團十三連一片被農田包圍的荒漠里坐落著昆崗古墓群,當地人稱此地為“巨人村”、“羌人谷”。
由于水庫放水,浙江永康的一處沉睡近2千年的東漢末年古墓群重現天日,當地文物考古工作者對它們進行了搶救性清理,見證了中國歷史上的首次大規模人口南遷。
新鄭一工地發現平民古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