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9日07:19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去年年底,在新鄉東區的繁華地段,一家名為“海底撈”的火鍋店,靜悄悄開始了試營業,持續至今已有3個多月。
知名火鍋品牌海底撈落戶新鄉了?24小時營業,如出一轍的菜品、小料,相似的免費美甲服務……此店吸引了眾多新鄉市民前來嘗鮮。然而,本該全國連鎖店通用的充值卡,無法在這里正常使用,再加上服務上的一些細微差別,讓當地不少吃貨發出疑問——這個“海底撈”和那個“地球人都無法阻止”的四川海底撈,到底是不是同一家呢?
昨日,新鄉市工商部門相關人士向大河報記者證實,在接到四川“海底撈”總部的投訴后,因涉嫌商標侵權,工商部門已對新鄉“海底撈”立案查處,并下發整改通知書,要求其更換招牌,消除影響等。也就是說,新鄉“海底撈”原來是山寨版的。
那么,傍名牌的店鋪當時又是如何通過工商登記注冊的呢?請看記者的調查。
事件
新鄉開設了一家海底撈?
連日來,在新鄉市紅旗區金穗大道附近,一家標明為“海底撈嘉億店”的火鍋店內,每到中午和晚上的用餐時間,都有不少市民在此用餐。
“海底撈嘉億店”巨大的招牌左下角,還標有較小的兩個字“嗨派”。“好火鍋自己會說話”的廣告語、24小時經營、免費美甲、如出一轍的菜品等,這讓前來就餐的市民楊女士頗為滿意,“想吃海底撈,再也不用跑鄭州去了”。
然而,也有不少市民對這家火鍋店抱有懷疑態度。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她曾在鄭州海底撈的連鎖店辦過一張充值卡,然而在這里卻無法正常使用。隨后她查詢海底撈的官網,發現在連鎖目錄中,新鄉并沒有海底撈的連鎖餐廳。
這家海底撈餐廳,到底是李逵還是李鬼?
店方
我們是特許經營店,不是李鬼
對此,該店鋪一位牛姓店長接受了采訪。
牛店長表示,首先,他們的火鍋店有合法的經營執照;其次,他們的店鋪屬于海底撈的“特許經營”,是一家加盟店,和普通的海底撈并沒有什么區別。
牛店長提供的工商執照上顯示,他們的火鍋店全名為“新鄉市紅旗區嗨派海底撈店”,系個體工商戶,成立于2017年11月22日,經營者為趙某。
牛店長稱,自去年12月24日以來,他們的火鍋店就開始了試運營,至今仍是屬于試營業狀態。
隨后,該店鋪負責人馬超告訴記者,與其他連鎖直營的海底撈店鋪相比,目前新鄉的海底撈正在試運營階段,在軟件服務方面還有些跟不上。
馬超強調,他們的“海底撈”屬于特許經營店,和普通的直營店有一些區別。簡單來說,也就是在服務上有些區別,尚達不到直營店的標準。
據馬超介紹,新鄉海底撈的菜品、底料等,都是通過海底撈總部配送過來的,目前初步準備在5月份正式營業。
海底撈總部
新鄉“海底撈”是假冒的
此后,記者撥打了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的咨詢熱線。
“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在河南新鄉并沒有開店?!毕嚓P工作人員介紹,第一,海底撈是不開設加盟店的,其店鋪均為直營店;其次,海底撈在新鄉地區也沒有開設連鎖店,“所以,這個海底撈肯定是假冒的”。
既然認定為假冒,是否會采取法律手段維權?
對此,該工作人員稱,其公司總部的法務部已知曉新鄉出現“海底撈”一事,并已介入,但具體進展尚不清楚。
此前,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曾在官網上發表公告稱,公司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加盟、合作、特許經營等申請。而針對新鄉“海底撈火鍋”,該公司也專門做出澄清,稱新鄉市的“海底撈”火鍋店并非該公司直營店面,亦非授權經營的店面。該店與其公司無任何關聯。
店方
服務水平有待提升,不擔心惹官司
一個堅持對方是假冒,一個堅稱自己屬于特許經營,到底誰在說謊?
對于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的表態,馬超有自己的一番說法。
馬超稱,海底撈的官方說法是不做加盟和特許經營,但實際上是有加盟店存在的,這些加盟店都有海底撈高管的參與。也就是說,這些加盟店是海底撈總部給予高管的一種福利,“雖然總部不會承認(這種說法)”。
那么,新鄉的這家海底撈也有總部高管參與嗎?馬超稱,不方便講這件事。
海底撈總部已發公告,稱新鄉海底撈與其無關,那么,新鄉方面是否會擔心惹上官司?
馬超稱,這個他們不擔心,因為他們有正常合規的經營手續。然而,新鄉海底撈需要向新鄉市民表達歉意,由于目前服務水平還有待提升,造成了一些顧客的誤解,店鋪正在努力調整和提升服務水平。
工商部門
已立案查處新鄉“海底撈”
“我們已經對其(新鄉海底撈)立案查處?!?月28日,新鄉市紅旗區工商局東站工商所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證實。
該負責人介紹,春節前工商部門接到了四川海底撈的相關投訴后,東站工商所開始立案調查。經查,該火鍋店注冊名稱為“新鄉市紅旗區嗨派海底撈店”,系個體工商戶,在東站工商所注冊登記。因涉嫌商標侵權,他們已經對該店下達整改通知書,要求該火鍋店在15天之內更換店鋪招牌和標識等,并消除影響。但對方在規定期限內并未執行,此事正在走相關的程序。該負責人表示,這家火鍋店確實屬于傍名牌。
既然是傍名牌的山寨店,為何工商注冊時可以正常通過呢?針對這一疑問,該負責人解釋說,其實當時這家火鍋店注冊時,相關工作人員就提出了異議,認為海底撈屬于知名商標,該店鋪的注冊名稱有傍名牌之嫌。但對方當時堅持要注冊“新鄉市紅旗區嗨派海底撈店”,而工商系統的電腦審批流程也確實可以審核通過,因此最后才得以注冊成功。(記者張波文圖)
去年年底,在新鄉東區的繁華地段,一家名為“海底撈”的火鍋店,靜悄悄的開始了試營業,持續至今已有3個多月。牛店長表示,首先,他們的火鍋店,有合法的經營執照;其次,他們的店鋪屬于海底撈的“特許經營”,是一家加盟店,和普通的海底撈并沒有什么區別。
員工滿足顧客的侮辱性要求,這不應被視為一個企業的優點,恰恰相反,這反映出涉事企業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記者在海底撈北京望京店發現,該門店目前正在對后廚進行整改并且對消費者開放參觀,消費者只要提出參觀后廚需求即可參觀海底撈門店后廚。
9月1日下午3點,鄭報融媒記者跟隨我市食藥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突擊檢查位于農業南路商鼎路交叉口的海底撈火鍋店,結果衛生狀況經得起嚴查。近期,北京海底撈門店被爆出后廚老鼠亂躥、火鍋漏勺掏下水道垃圾等食品安全問題,引發市民擔憂。
從當年的服務水準、供應鏈水平為業界推崇,到如今剩下一場失敗的“成功公關”;海底撈跌落神壇,背后是中國餐飲企業再一次的“造神”失敗。
早在2011年海底撈及其服務被捧上“神壇”不久,掌門人張勇便多次公開表達過自己的焦慮,“盛名之下其實難副?!?/p>
消費者為什么這么快原諒海底撈?主要是一些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底線太低,在食品安全問題頻繁的當下,一些消費者開始形成了一種遇事只比爛的心態:不分對錯,只分更爛。
昨日,北京市食藥監局再次約談“海底撈”,通報了昨日全面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包括消毒記錄不全、餐飲具混放等,將把問題門店記入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同時要求“海底撈”北京地區所有門店一個月內實現后廚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該局要求“海底撈”總部按照承諾對北京各門店實現后廚公開、信息化、可視化,限期一個月完成,同時北京地區負責人能夠主動對各門店進行隨時檢查。檢查范圍包括,對轄區內餐飲服務單位的食品安全狀況進行排查,排查重點對象為餐飲連鎖企業、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單位。
7月底,法制晚報記者進入海底撈北京太陽宮店工作,滿是油漬的轉移箱并不清洗,與洗碗池清洗過的餐盤一起放入洗碗機內。當問到為何突然不營業時,服務員說,由于海底撈店兩旁的商店裝修,油漆味道太刺鼻,所以暫停營業。
海底撈火鍋官方微博8月25日晚間再發情況通報,回應“老鼠爬進食品柜”事件:兩家涉事門店停業整改,全面徹查,聘請第三方公司對屋頂、下水道等衛生死角排查鼠患;組織所有門店立即排查,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海底撈在北京的兩家門店被曝光存在嚴重的后廚衛生問題。新京報記者隨后致電得知,目前海底撈勁松店以內部整頓為由暫停營業,而太陽宮店工作人員則回應稱因接到物業停電通知暫停營業。
很多人都愛吃海底撈,然而,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在海底撈兩家北京門店暗訪近4個月,卻看到了這樣的畫面……
4月9日下午,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巡回審判合議庭在鄭州大學審理了一起關于知名火鍋品牌海底撈商標被侵權案件,最終雙方達成和解,山寨“海底撈”除了需要限期整改外,還要分別支付5萬元到5萬8千元不等賠償金。
資源整合并不是件容易事。有分析人士指出,產業融合需要解決供應鏈問題、人員問題、管理問題和資金問題等。對海底撈而言,最重要的仍然是解決供應鏈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