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03日08:50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本報訊(記者徐建勛王延輝)在城市發展的大潮中,鄭州踩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鼓點快速奔跑,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突破9000億元,距離“萬億俱樂部”更近一步。
3月2日,鄭州市統計局對外公布,經初步核算,去年全年鄭州市生產總值首次突破9000億元大關,達9130.2億元,比上年增長8.2%,經濟總量繼續穩居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17位,占全省的比重達到20.3%,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8.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247.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724.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已優化為1.7∶46.5∶51.8。
經濟運行“穩”字當頭。去年,鄭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191.3億元,比上年增長7.8%,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主導產業支撐作用明顯,“鄭州制造”活力四射,七大工業主導產業增長10.5%,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的比重為70.9%,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96.8%,新動能不斷積聚。去年,鄭州高技術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07.1億元,比上年增長19.9%;高新技術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328.4億元,增長9.4%;新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去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7.1%,太陽能電池增長7.7%,手機增長14.6%。同時,企業效益進一步好轉,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4675.4億元,同比增長9%。
“總體看,2017年全市經濟運行平穩,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保障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不斷穩固,支撐經濟轉型發展的因素不斷增多。”鄭州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③7
中國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盛來運在談及28日發布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時指出,2017年中國經濟實力實現新躍升。除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外,盛來運指出,去年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均邁上新臺階。
隨著全國2017年經濟數據公布,各省份也陸續揭曉了本地的2017經濟“成績單”。河北、北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天津、甘肅等8個地區的2017年GDP增速低于全國增速。
記者昨日從市統計局獲悉,2016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7994.2億元,名列全國城市第17位,比上年前移1位。經濟總量排在鄭州前面的城市分別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長沙、無錫、佛山和寧波。
美國駐華大使馬克斯·西本·博卡斯、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接連來到河南,表示要在經貿、旅游、教育等領域搭建合作平臺;今年5月,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揭牌,河南自此融入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主旋律;
而2014年經濟總量前十則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河北、遼寧、四川、湖北、湖南。
從經濟總量和增長的角度來看,需要指出的是,不僅中國在過去10年經濟增長迅猛,其他3個金磚國家也表現優異,但中國是唯一一個增長超出我們預期的國家。我曾經與中國經濟懷疑論者作過交流,他們認為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社會上沒有充足的男性勞動者參與到進一步的城鎮化進程當中。
按世界銀行標準,已由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中上等收入國家。
人均國民總收入也實現同步快速增長,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已經由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中上等收入國家。
人均國民總收入也實現同步快速增長,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已經由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中上等收入國家。
人均國民總收入也實現同步快速增長,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已經由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中上等收入國家。
人均國民總收入也實現同步快速增長,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已經由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中上等收入國家。
人均國民總收入也實現同步快速增長,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已經由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中上等收入國家。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國家統計局表示,將于明后年推行新的GDP核算體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研究室主任牛犁指出,調整GDP核算體系的原因是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2008年對國民經濟核算國際標準進行了修訂。
●公有經濟和非公經濟共同發展才是中國經濟日益繁榮、迅速強大的根本原因和基本特征 胡鞍鋼:中國巨大的經濟總量和無限的多樣化市場需求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合作領域。
8月9日,記者從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發布的調查報吿中了解到,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間,我省先后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126項,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總量翻了一番多,一大批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