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21日09:40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鄭州2月20日電 題:春運中的一道風景線-- 鄭州火車站行包車間見聞
新華社記者王爍
作為全國較大的行包運輸中轉站,鄭州車站行包車間肩負著一天24小時167趟列車行李車的裝卸運輸任務,如何將行李、包裹安全及時運送到旅客、貨主的手中,是車站行李員每天必須認真完成的一項工作。2018年春運期間,記者走訪鄭州火車站,記錄下春運另外一道風景線——行包車間的故事。
“鮮為人知的行包車間,見證了完整的春運‘發展史’,旅客行囊的‘減負’,它感受最為深刻。”鄭州火車站行包車間副主任邵先亮說。
“以前的行李又大又笨,鍋碗瓢盆、被褥、書籍、家具,過年都(有人)要扛回家。”裝車行李員劉志強回憶道,由于列車停靠時間有限,每站貨物隨客有上有下,“行李房”干活的都是百米沖刺、見縫插針,拉著四五米長的大板車在站臺上到處跑,“既是行李員,又是現場戰斗員,哪顧得上衣服滿是灰塵。卸貨后的包裹在倉庫里堆成一座小山,每次找貨都是頭疼事。”
在全路行包系統中,有句行話叫“鄭州是個筐,啥貨都能裝”。“要把一件貨物安全、及時地從一站裝運到另一站交送到旅客、貨主手中,這期間需要承運、裝卸、中轉、交接、保管、交付六大環節,各個運輸環節層層相扣,缺一不可。貨物運輸說起來簡單,真正干起來,這些中間運輸環節就復雜得多了。”邵先亮說。
春運期間,每當人們提起地處全國路網十字中心,貫穿祖國東西南北的鄭州車站時,首先浮現腦海的莫過于這個“大樞紐”里人山人海的“春運畫面”,而鄭州車站不單是旅客中轉的大樞紐,也是全國最大的行包中轉站之一。記者采訪中了解到,今年春運,鄭州車站行包裝卸總辦理件數將達到60多萬件,日均辦理3萬多件,行李裝車員需要連續工作20多個小時,平均每個班次裝車10列,經手1000余張票據、裝出貨物2000多件……這一連串數據的背后,是一支為確保貨物安全運輸的鋼鐵勁旅在默默地晝夜守候。
“每次聽到列車預報后,我們要從中轉庫的二樓一路小跑到站臺接車,一天下來要反反復復跑上至少20個來回,行李車編組也不一樣,常常要南頭、北頭來回跑。”接車行李員何淑珍擦了一把頭上的汗,拿出了張寫得“密密麻麻”的接車車次表,“如果碰見列車晚點,原本要接的車和正點列車出現交叉重疊,我們還要趕快給行包調度員匯報,安排其他同事‘代勞’,一天下來我們這崗位除了吃飯基本回不了屋。”
春節前后,公路貨運幾乎都停了,貨運的壓力就到了鐵路這里。一張張票據記錄的不單是貨物信息,更是行包人嚴謹細致、默默無聞的真實寫照;一滴滴淌下的汗水反映的不只是工作的辛勞,更是鐵路服務百姓出行的無限熱忱;一件件貨物的終點代表的不單是運輸任務的完成,更圓了千千萬萬旅客貨主的等待和期盼。
“春運40年了,中國在變,春運也在變,旅客手拿的行李也越來越輕便。不過有一點不會變,那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的鐵路人的努力下,旅客回家的路一定是越走越舒坦、自在。”邵先亮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