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09日07:02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記者欒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堅決打贏處置“僵尸企業”總攻戰、大幅增加國有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培育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2月8日,記者從全省國企改革發展暨國資監管工作會議上獲悉,2018年我省國有企業要實現從“啃骨頭”到“有肉吃”,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有骨干企業,努力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補短板打贏處置“僵尸企業”總攻戰
2018年是化解煤炭過剩產能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任務如何完成?當務之急,就是處置千家“僵尸企業”。
根據摸底調查情況,全省國資系統共有“僵尸企業”1055戶,2017年處置完成200戶,2018年尚有855戶待處置。省政府國資委主任李濤說,“僵尸企業”退出,必須讓市場說了算,而不是靠政府決定誰“活”誰“死”,才能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
2017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完成剝離省屬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比國家要求提前一年半。參照2017年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工作模式,河南能源化工集團、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鄭煤集團等集團公司是處置“僵尸企業”的責任主體,今年要主動認領任務,落實主體責任,采取市場化“債券股”手段,確保2018年9月底前處置到位。
提質效增加國有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
從負增長到開始盈利,再到省市兩級監管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2017年省管企業經濟效益增量和增速均創歷史最高水平。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省資本市場規模總體偏小,截至2017年年底,境內上市公司78家,占全國總數的2.23%,市值9778億元,僅占總市值的1.59%;資產證券化比例偏低,不及廣東、浙江發達省份的1/5,拉動經濟和反哺實業的能力不強,缺乏活力也缺乏資本運作的動力。
李濤說,要加快資本證券化步伐,力爭到2020年國有實際控制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大幅提升,資產證券化增速不低于企業資產總額增速。
管資本實現“保值”也要爭取“增值”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既要防止國有資本流失實現“保值”,更要追求回報爭取“增值”。
2018年,省屬企業之間要通過合并重組、深度托管、做大主業等方式,推動實施整體重組和拆分重組,組建專業化公司,培育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更好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優化提升。具體來說,重點抓好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對河南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河南物資集團對河南商貿集團托管,推進鄭煤集團與河南投資集團電力板塊煤電一體化發展,整合省管建筑施工企業相關資源打造省屬大型建工集團。
9月25日下午,全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省長陳潤兒出席并講話。陳潤兒強調,下一仗要乘勝前進,再用一年時間,攻克解決千家“僵尸企業”的處置問題。
《意見》從債務處理、職工安置、社會保險、退休人員醫療、工商注銷、依法破產等14個方面列出了“任務清單”,做好全省出清“僵尸企業”工作。
在本輪市場化債轉股加速推進之時,市場對于是否會有企業通過此手段逃廢債抱有擔憂。在銀監會8月7日下發的《商業銀行新設債轉股實施機構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中再次強調,將扭虧無望、已失去生存發展前景等的企業拉入“負面清單”。
據記者了解,長期停業未經營的房地產開發企業,近3年未取得開發建設用地且無在建項目和竣工業績的,經企業申請,原審批機關可依法公告注銷其房地產開發資質,不再辦理資質延續。
最近一段時間,經濟學界都注意到了“供給側”這一新提法。五場殲滅戰中,如果“去產能”是首要戰場,那么加快處置“僵尸企業”就是關鍵一役。
近一段時間以來,有關“僵尸企業”的話題引發廣泛熱議。除此之外,約束政府對“僵尸企業”的政策扶持和財力支持,也是讓“僵尸企業”盡快退出市場的重要方面。必須借“供給側改革”的機會,把對“僵尸企業”的清理工作放到突出位置,抓出成效。
對于已經連續虧損兩年,并且現在依然虧損的*ST銀鴿來說,留給他們的時間好像也不多了。
2017年去產能正在迎來變局。根據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目標,鋼鐵、煤炭壓減數量分別為5000萬噸和1.5億噸以上,與去年設定的任務相比是“一增一減”,較去年實際完成額皆大幅下降。
繼《五問中國經濟》《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后,9日,他第三次現身人民日報頭版,把脈當前中國經濟的五大問題。投資擴張決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問:從一季度情況看,固定資產投資的回升,對于經濟企穩發揮了關鍵引領作用。
1月15至16日召開的央企負責人會議比上一次稍晚幾天,按照慣例,該會議通常會在上年12月份召開。同樣作為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整體并入另一家世界500強企業中國五礦的重組,則體現了行業龍頭企業重組的特點。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一項一項出臺、一項一項督導,讓各項具體改革舉措落地,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大決策的落實。
記者了解到,我市力爭用兩年時間實現大部分市屬國有“僵尸企業”和空殼公司有序退出。
如果聯系7月中旬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話,習近平的表述則是,“把國有企業降杠桿作為重中之重,抓好處置’僵尸企業’工作”。從行業分布看,“僵尸企業”主要分布于鋼鐵、煤炭、電力、冶金、石油加工等傳統經濟部門和產能過剩行業。
國新辦今天就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有關政策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就“僵尸企業”破產一事指出,屬長期虧損的僵尸企業便不能實施債轉股。王兆星指出,首先,發改委的同事已經講到,這次債轉股有一個政策邊界,哪些企業能夠債轉股,哪些企業不能債轉股,其中提到的屬于長期虧損的僵尸企業,便不能實施債轉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