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29日07:04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鄭州一處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前,不少汽車在充電。
核心提示|限行政策出臺后,河南新能源汽車更火了。在省會鄭州,限行后鄭州新能源汽車平均每天上牌286輛。
河南高速公路充換電設施全覆蓋怎么樣?鄭州、洛陽等重點城市核心城區每半公里建一個公共充電設施行不行?圍繞新能源汽車充電等問題,聽聽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專家、網友怎么說。
現象
新能源汽車充電成難題路邊充電設施難尋
在鄭州市嵩山路與中原路交叉口往南200米路東,有一處充電設施。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不少新能源汽車來此充電,高峰期還要排隊。
“我是從東區過來充電的,找個充電設施真心不容易。”鄭州市民馬先生買了一輛新能源轎車,充電成了他的一大煩心事兒。
鄭州一家專業停車設備公司的經理陳先生說:新能源汽車充電難情況的確存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涉及規劃、用地、電力等多個主管部門和相關企業。在社會停車場所建設充電基礎設施,面對眾多分散的利益主體,建設運營主體不明確,業主自建積極性不高,也不支持他人建設,協調難度大。在私人乘用車領域,對于住宅小區的充電設施建設,存在業主委員會不支持和物業服務企業不配合的現象。
“此外,由于充電基礎設施還涉及公共電網、道路管線等改造,也增加建設難度。”陳先生說。
調查
限行后鄭州新能源汽車平均每天上牌286輛
2017年11月20日起,鄭州作為全國第一批試點城市,在全省率先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
據統計,截至今年1月25日,鄭州市車管部門共發放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17611副,也就是說,67天時間,鄭州新增17611輛新能源汽車,平均每天新上牌263輛。特別是去年12月4日起實行機動車限行政策后,新能源汽車增量明顯。
鄭州市車管所提供的一份數據,也證明了這一說法。2017年11月20日至12月3日,也可以說在限行之前,鄭州共發放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2425副;2017年12月4日至2018年1月25日,限行之后這段時間,鄭州共發放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15186副,這樣來算,限行后平均每天上牌286輛。
2017年12月25日,安陽市、焦作市、商丘市、南陽市和省直管縣(市)滑縣、永城市、鄧州市7地公安交警部門,相繼舉辦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掛牌啟動儀式。啟用首日全省共發放新能源專用號牌503副,其中安陽87副、焦作137副、商丘94副、南陽152副、滑縣17副、永城10副、鄧州6副。
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相關負責人說,他一直參與我省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的推廣,特別是限行政策出臺后,新能源汽車更火了。啟用專用號牌,交警部門能夠更好地參與新能源汽車的管理,讓其規范上路。今年6月份之前,全省其他地市將全部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
不少網友呼吁:河南高速公路充換電設施全覆蓋怎么樣?鄭州、洛陽等重點城市核心城區每半公里建一個公共充電設施行不行?
你說我說
公共充電樁少、電池續航里程低、充電時間長,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
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推行過程中,對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問題做過調查,結果顯示公共充電樁少、電池續航里程低、充電時間長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因素。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省將在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等領域,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施一批產業集群專項和重大科技專項。
省人大代表、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云峰:
我省新能源產業起步晚,一個典型的表現就是在電池材料的制作上還不夠高端。此外還需要把智能制造融進去。把材料做好、智能制造做好,就能保證它的品質,這樣才能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奠定一個好的基礎。
省人大代表、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國網鄭州供電公司總經理劉長義:
要解決新能源汽車快速充電的問題,同時解決充換電設施不足的問題。鄭州、洛陽等重點城市,要大量布局充換電設施,在高速公路上也要全面布局,還要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布局。
省政協委員、省汽車行業商會會長蘇鄭宏:
建議由政府主導,鄭州高校和企業發起成立鄭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通過技術交流、人才互訪、聯合研發等方式,建立系列新能源汽車技術平臺。此外,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發展給予政策支持。
省人大代表、國網集團平頂山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主管孔德風:
建議政府部門把新能源汽車配套基礎設施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用地規劃,拿出細則,加大投入建設力度。如:在新建住宅配建附帶充電設施的停車位;在加油站內配備一定數量的充電樁,節省建設成本;在高速服務區、大型商場、寫字樓等公共停車場建設充電設施,并對車輛進行電費補貼。
回應
2018年,鄭州、新鄉、洛陽、開封核心城區公共充電設施平均服務半徑不超過1公里
河南充換電設施具體情況如何?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充電設施累計投資3.13億元,建成各類充換電站共59座、充電樁533個,分布在全省120個服務站點。
未來規劃打算是什么?據介紹,在高速公路城際快充網絡方面,2018年,省內的國家級高速公路全覆蓋。包括鄭民高速、長濟高速、新陽高速、林長高速等50座快充站。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全覆蓋。建設196座快充站。
城市公共快充網絡也是老百姓關注的熱點。全省十八個地市共分為三類地區,鄭州、新鄉及洛陽、開封為一類地區,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其他地市為二類地區,其他城市為三類地區。一類地區重點建設公共快充站、大型停車場;二類區域重點建設大型停車場(以快速充電樁為主);三類區域重點建設公交車、單位內部停車場。
根據規劃,到2018年,河南省重點城市(鄭州、新鄉、洛陽、開封)核心城區公共充電設施平均服務半徑不超過1公里,非核心區域供電半徑按2公里控制;其他城市核心城區不超過2公里。預計完成20座,其中鄭州13座,濮陽2座,商丘、漯河、開封、焦作、濟源各1座。到2020年,重點城市(鄭州、新鄉、洛陽、開封)核心城區公共充電設施平均服務半徑不超過0.5公里,其他城市核心城區不超過1公里,高速公路服務區快充站規劃全覆蓋。
展望
打造適合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優良環境,實現河南汽車行業彎道超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
省人大代表、上汽集團乘用車鄭州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丁波說,新能源車,是汽車行業發展的方向。打造適合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優良環境,實現河南汽車行業彎道超車。
在丁波看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基礎良好,主要表現在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中屬于第一陣營;而上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和產品布局位列國內前列。
丁波建議,河南應當做一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統籌的、一體化的規劃。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態勢良好的大環境下,河南占據先機,就占據未來。如果操作得當,規劃有效,實時跟蹤、不斷優化,河南可以伴隨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通過新能源汽車實現彎道超車。(記者 王磊 邵可強/文 王亞鴿/攝影)
眼下,全球汽車產業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革,同時也催生了諸多新業態的產生。在這個過程中,汽車的電動化與智能化成為企業發力和行業競爭的焦點。相較于其他國家,我國在汽車電動化方面率先進入產業化進程,自主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
全球正在經歷一場汽車革命,不適時轉型就會有被顛覆的風險。聚焦新能源汽車領域,“新能源戰略層出不窮,全面新能源化已成為國際共識”;“未來誰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誰掌握關鍵的價值點,誰將贏得下一輪的競爭”。
近幾年,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強勁帶動下,動力電池的發展速度一路狂飆。從分析來看,預計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將更多配套三元電池,購買裝配三元電池的新能源車型將成為主流現象。
陳清泰對互聯網造車新勢力作出提醒:應抱有足夠的敬畏心理,虛心向傳統車企學習。徐長明表示,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必須要解決用戶的使用痛點:續航里程不夠,充電時間長、充電麻煩。
新能源汽車大熱,然而受制于電池耐用性因素的顧慮,在二手車市場,當前暢銷的新能源汽車殘值率普遍低于相等價值的傳統燃油汽車。
產銷規模的持續擴張意味著國家財政補貼壓力進一步加大,與此同時,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政策正在落地。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政策穩步推進。日前在京召開的2018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79.4萬輛,銷量77.7萬輛,產量占比達到了汽車總產量的2.7%,連續三年居世界首位。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外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79.4萬輛,同比增長53.8%;累計銷售77.7萬輛,同比增長53.3%,并實現貫穿全年的環比增長。
據《中國日報》英文版周三原因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中國政府今年可能進一步下調新能源汽車補貼,在2020年底徹底取消。
剛進入2018年,就有機構預測,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迎來真正的爆發,一方面由于“雙積分”政策的壓力,傳統車企將加快投放新能源汽車產品;另一方面,以純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造車勢力將在今年集體突破,迎來產品大年。
2017年的中國汽車市場以3%的微增長收官。與之形成鮮明對比,新能源汽車全年實現77.7萬輛銷售規模,同比增長高達53.3%。新能源汽車時代正加速向我們走來。
據美國《汽車新聞》1月14日報道,福特宣布,將加大汽車電氣化投資,2022年之前共投資110億美元,比此前宣布投資的45億美元翻一倍多。
在2017(第八屆)全球汽車論壇上,沈暉對人們期待新造車勢力的“鯰魚效應”也做了回應,他表示“我們要做就做鯊魚,我們不做鯰魚”,并且表示不怕跨國公司,更不怕國企。
單獨搖號、專用號牌、免購置稅……坐享眾多政策紅利的新能源車,近年來可謂風光無限,銷量也成倍增長。記者調查新能源二手車成交價格時了解到,通常傳統燃油車保值率按照每年折舊5%進行計算,然而,新能源車的保值率卻沒有通行的計算公式。
1月9日,比亞迪汽車第30萬輛新能源車正式下線,成為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的又一個里程碑,且獲得了汽車行業內的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