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22日07:53 來源:鄭州日報
本報訊(記者 覃巖峰)共享單車作為共享經濟的代表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時,卻又因為缺乏管理造成了亂停亂放、占用盲道等諸多亂象的發生。連日來,鄭東新區加大共享單車管理力度,通過約談共享單車運營公司、下達停止投放建議等,全方位規范共享單車管理。
龍湖和如意湖是共享單車東區第一批入駐的區域,據不完全統計,以上區域共享單車的投放量達到5萬余輛。鄭東新區龍湖辦事處從源頭抓起,對共享單車運營企業摩拜單車、ofo小黃車進行約談,督促其遵守城市管理規則,維護城市交通環境秩序。龍湖辦事處要求共享單車企業要控制新投放數量,根據目前市場運營情況,暫停龍湖區域共享單車的投放;落實車輛投放和經營管理的主體責任,劃定共享單車停車位,規范騎行者騎行和停放行為;配合辦事處城管部門,加強互聯互通,加強信息報送,實現信息共享。
如意湖辦事處針對會展期間CBD區域摩拜單車及ofo小黃車雜亂停放堆積問題,要求企業停止CBD區域共享單車投放,增加清運共享單車的運輸力量,對破損車輛進行清理維護。同時,增加CBD區域內公司巡查員并統一著本公司醒目工裝,落實片區責任到個人,以便出現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回顧共享單車在鄭東新區發展軌跡,始終是在監管規范中進行。2017年2月,以ofo為首的共享單車殺入鄭州市場,將鄭東新區作為其主戰場。針對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等問題,鄭東新區要求各鄉鎮辦事處完善機制,施劃或規范共享單車停車位,力爭從源頭上解決共享單車發展中的問題,實現真正便民惠民。如今,隨著各個區域共享單車的飽和,鄭東新區正在加大管理力度,形成政府與企業齊抓共管的局面,讓共享經濟在規范中健康發展。
師傅說,對于一些使用共享單車數量較大的小區和城中村,他們在接到居民投訴后,會及時前去清理。
1月12日上午9時許,在二七區長江路與行云路交叉口西南角的人行道邊上,多棵行道樹上都掛著共享單車。法律界人士稱,將共享單車掛到樹上的行為人或將涉嫌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中關于故意毀壞財物的規定,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李某曾做過廢品收購生意,他了解到摩拜單車是全鋁車身,覺得有利可圖,于是在去年9月初糾集鄒某、余某、陳某等人,計劃盜竊摩拜單車切割變賣……
有人竟然把共享單車焚燒,當廢鐵賣。共享單車被焚燒竟然只是為了能賣廢鐵,但焚燒前后價值相差甚遠。
與此同時,杭州公司大部分資產已經變賣,位于西斗門路9號福地創業園的辦公室,已到期清退,員工跟公司失去聯系了。公開報道顯示,1993年,凱路仕品牌創始人鄧永豪在廣州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自行車店。
近期,多家共享單車企業相繼倒閉,大量用戶押金難以退回,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針對個別共享單車企業押金退出困難,吳春耕表示,交通運輸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系統分析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保護消費者利益。
在今日的交通運輸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吳春耕表示,針對共享單車企業倒閉且用戶押金難退的情況,交通運輸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保護消費者利益,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這邊記者到場實地了解情況,那邊ofo小黃車和摩拜公司的巡視員也出現了,忙不迭地開始整理搬運單車。最終,就共享單車亂停放的問題,屬地瑞金二路街道則表示,他們會加大巡查力度,發現亂停放時及時通知共享單車公司,及時清理。
由于共享單車的停放,原本就不寬的道路顯得更加狹窄,行人出行尚且困難,車輛就更加難以通過。這名保安告訴北青報記者,工作日早上七、八點是單車擁堵的高峰期,基本上每天早上都會因為共享單車亂停亂放把路口堵死。
協作路前進路口,一輛共享單車擱置在機動車道內。9月13日,鄭州三部門約談了目前在我市開展共享單車業務的5家企業負責人,明確禁止企業在鄭州市繼續投放單車,并提出對于占壓機動車道、人行道、盲道的共享單車,堅決清除。
高樓的樓道里,小區的草叢里,地下車庫里,從每一個可能的“藏車處”把單車找出來,是共享單車運營專員的主要工作。
有些共享單車由于太陽能板被雜物遮擋,單車運營專員無法開鎖,只能摞起來推著走。大河報記者跟隨朱世運上了他的面包車,由于該車經常要運送小單車,車上的座位已經被拆除。在該地下車庫的一角,大河報記者發現了12輛ofo的黃色單車,其中兩輛車的車鎖還開著。
9月9日,空地上堆放得密密麻麻的共享單車。近半年來,位于昆明市盤龍區的閑置荒地里堆放了大量的共享單車,數量已超萬輛。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認為,共享單車作為新生事物在推行過程當中出現問題,亟須政府、企業、行業和用戶共同努力解決。政府相關部門應重視對城市慢行交通系統的規劃和加大投資,完善人行道和自行車道,為慢行者“讓空間”,從而保障非機動車的路權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認為,共享單車作為新生事物在推行過程當中出現問題,亟須政府、企業、行業和用戶共同努力解決。政府相關部門應重視對城市慢行交通系統的規劃和加大投資,完善人行道和自行車道,為慢行者“讓空間”,從而保障非機動車的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