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0日07:30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賈魯河被稱為小黃河,是一條流淌了兩千多年的河流。如今,這條千年河流上又多了一座富含藝術特質的大橋——中牟縣人文路跨賈魯河大橋。昨天,大河報記者實地探訪發現,該座橋的主體已經合龍,從上空和遠處看,和中國古代樂器箜篌非常相似。
現場
賈魯河上多了一座形似箜篌的大橋
“箜篌,是中國古代傳統彈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劉社說,在中國盛唐時期,中國古代的箜篌先后傳入日本、朝鮮等國。在日本奈良東大寺的寺院中,至今還保存著兩架唐代箜篌殘品。《樂唐書》記載:“鳳首箜篌,有項如軫”。
昨天,大河報記者驅車來到中牟縣綠博文化產業園區人文路與賈魯河交會處,看到了這座富含藝術特質的大橋。
昨日記者在現場看到,賈魯河大橋如絕美的箜篌,背景是湛藍光滑的天空,似乎在演奏著穿越千年的美妙樂曲。
項目工作人員說,現在該橋的主體已經合龍,施工基本完城,只剩收尾。據了解,這座橋總長890米、寬55米,鋼箱梁總重量3273噸。該橋主塔為預應力混凝土構件,主塔高度78米。裝飾塔為鳳首箜篌造型,兼具景觀功能和配重功能,共布置18根斜拉索。
劉社說,箜篌是中華文化歷史源遠流長的見證,以此為創意,建造一座大橋,兼具箜篌的柔美優雅與橋梁的現代時尚。
形似箜篌,位于中牟縣的這座跨賈魯河大橋主體已經完工。
箜篌網絡圖
重點
治理賈魯河帶動城市生態水系全面提升
鄭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說,鄭州正在以實施賈魯河和索須河治理為重點,引領帶動城市生態水系景觀形象全面提升。
他介紹,賈魯河綜合治理項目,作為鄭州市生態建設的頭號工程,統籌治理達96公里,跨越二七區、中原區、高新區、惠濟區、金水區、鄭東新區、中牟縣7個區(縣)。
該項目總投資139億元,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導入文化、體育、旅游、商業等多種功能,努力打造安全河、生態河、幸福河、景觀河、文脈河,項目完成后將新增水面9200畝,新增綠化面積8200畝,進一步提升鄭州市區的生態環境、區位優勢和城市品位,帶動提升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形象,弘揚鄭州城市文化,提高市民生活品質。
目前,賈魯河綜合治理項目藍線內土方工程和兩岸護砌大頭落地,藍線外生態綠化工程前期工作也在穩步推進,2018年春季全面展開綠化工程建設。
索須河生態景觀提升工程分4段實施,北四環橋和天河路節點已完工,“一園、兩廊、三島”,“水闊、路暢、岸美”的生態景觀效果初步顯現。索須河全部治理完成后,將新增河道水面1396.5畝,新增綠化面積1588.5畝。
水系
優化供水結構鄭州建設“全域水系”
缺水,是很多人對鄭州的印象。今后,鄭州如何將河湖整治和水系連通,提升水量?
鄭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說,鄭州將強化“生活用水以丹江水為主,生產生態用水以黃河水為主、再生水循環水為補充”的供水結構,利用黃河“錯峰蓄水”,利用濕地“存水凈水”,連網連庫“循環用水”,提升標準“多用中水”,努力實現城區河道生態景觀水量倍增的目標。
鄭州今后如何建設“全域水系”?據介紹,航空港區結合園博園建設,實施蘭河、梅河生態整治,完善園區水系;鄭東新區龍湖、龍子湖、象湖先后蓄水連通,魏河、七里河下游生態治理正在加快推進;經開區規劃建設“蝶湖、荷湖”,打造“龍渠、鳳河”系列景觀水系,構筑“兩湖、兩橫、三縱”寬闊帶狀水綠交融的生態屏障;高新區治理須水河,實現天健湖蓄水;上街區大力推進“一河一庫五湖”工程;滎陽市圍繞“四庫一河”開展水系連通和生態提升;新鄭市著力構建“一軸、兩帶、四片區”的城市生態水系布局;中牟縣連通雁鳴湖、鷺鳴湖、國家農業公園等生態水系,形成了“河、湖、濕地”相融合的生態水網。河渠暢通、岸綠景美、自然生態的都市區全域生態水系芳容初現。
省水利廳上述人士說,此次實施湖長制,箭頭主要指向天然河流,能達到湖泊水面效果的水庫不在范圍之內。受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湖泊成因等條件限制,我省境內的湖泊都較小,常年水面面積均在10平方千米以下。普查報告顯示,我省達到標準的湖泊一共有8個,所有湖泊都集中在淮河流域。
省水利廳上述人士說,此次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是指導性《意見》,水利部還將會出臺更細的意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將根據各自的情況制定實施方案。其實,去年我省開始實施河長制,涵蓋了河流、水庫、湖泊等不同的水體,上述湖泊也在河長制實施的范圍之內。根據我省去年出臺的《河南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含湖泊、水庫)將全部設立河長,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對當地生產生活有重要影響的,也要設立河長。(記者王磊文白周峰攝影)
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是河南省生態治理的重點工程,是鄭州市的一號工程,也是全市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大事,在鄭州市水利建設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主要工程內容為:河道疏挖、堤防填筑、堤頂道路、岸坡護砌、橋梁工程、生態綠化、節點景觀、攔蓄水建筑物等,并開挖3處湖泊濕地。
12座跨河新橋11月底完成。
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是河南省生態治理的重點工程,是鄭州市的一號工程,也是全市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大事,在鄭州市水利建設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主要工程內容為:河道疏挖、堤防填筑、堤頂道路、岸坡護砌、橋梁工程、生態綠化、節點景觀、攔蓄水建筑物等,并開挖3處湖泊濕地。
明朝弘治年間,劉大夏疏浚賈魯河故道,漕運繁榮持續到清朝中葉,賈魯河又被老百姓稱為“運糧河”。隨著城市工業化的發展,賈魯河水系污染逐步加重,水質惡化,部分河段萎縮,生態系統受損,自身凈化能力減弱甚至喪失。
記者白周峰攝影 改造中的賈魯河已經和象湖連為一體,穿象湖而過。目前,魏河及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正在加快推進,遠期還規劃通過魏河實現龍湖與象湖通航。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連霍高速—象湖)包括疏挖河道,擴大景觀水面及各類配套建筑物,全線岸坡、灘區、淺水區生態綠化,修建游園、廣場等生態景觀。
上海崇明島是中國著名河心島,今后,“國際鄭”的金腰帶——賈魯河也將有自己的河心島。
昨日下午,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楊福平帶領相關部門及施工單位、設計單位負責人,對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進展及有關揚塵污染防治工作進行督導。
昨日上午,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副市長楊福平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相關縣區(管委會)分管負責人、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設計及建設單位主要負責人,沿賈魯河堤頂道路現場察看觀摩治理工程藍綠線融合、征拆、工程進展等情況。
11月30日下午,中牟縣官渡鎮小王村境內的賈魯河地段,賈魯河治理工程施工隊的挖掘機從河水里打撈出了古時貨幣。據了解,咸平元寶為宋代宋真宗趙恒咸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鑄的年號錢;崇寧重寶為北宋徽宗崇寧年間鑄(公元1102年~1106年)鑄的年號錢。
11月30日下午,中牟官渡鎮小王村賈魯河地段,河道治理施工隊從河里挖出古錢幣,消息不脛而走,附近村民紛紛趕來“淘金”。據了解,咸平元寶為宋代宋真宗趙恒咸平年間(公元998年~1003年)鑄的年號錢;崇寧重寶為北宋徽宗崇寧年間鑄(公元1102年~1106年)鑄的年號錢。
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現場觀摩活動昨日舉行。賈魯河兩岸景觀設計和文化、體育、旅游功能設計正在進行,有關各方要做好與設計單位的溝通配合,確保賈魯河兩岸景觀設計方案按期交付各縣、區。
在鄭州,有一條河一直靜靜地守護著鄭州人,她安靜得幾乎讓人忘記了她,然而最近她卻因為一個工程成了廣大市民關注的焦點,它就是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賈魯河水環境直接影響著鄭州對外形象,決定著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的成敗,治理賈魯河是鄭州市水生態建設的重中之重。
“開展賈魯河航運開發工程前期工作。”這是《周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里關于內河航運方面所提到的內容。
昨日,鄭州晚報記者從全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市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方面計劃總投資1527億元,新改建一批高速、國省干線、農村公路、運輸場站等項目。全面啟動公交專用道建設,年底前完成中原西路、文化路、建設路等12條道路共計191.5公里的公交專用道。
包括賈魯河航道鄭州段建設,新增300輛出租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