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02日08:06 來源:人民日報
全球每七部手機,就有一部來自鄭州;中歐班列(鄭州)每周八去八回,是國內唯一實現滿載去回的班列……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地處中原腹地的河南,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創新實踐“空鐵陸海”多式聯運,努力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吸引越來越多國際知名物流集成商和跨境企業云聚鄭州,買賣全球。河南正在用實際行動證明:越開放,越進步。
“空中絲綢之路”發力
鄭州機場西貨站,一箱箱高級時尚服飾正“整裝待發”,準備搭乘盧森堡貨航飛赴歐洲。Inditex集團鄭州麗服倉儲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牟益民透露,“新鮮出爐的冬款服飾將第一時間運往總部西班牙,總部再根據全球銷售門店的款式要求,同一時間運往世界各地,搶占市場。”
與此同時,從西班牙運來的同品牌冬款服飾已全部清關,分揀完成后,1/4留在鄭州門店,剩下的運往全國各地。牟益民告訴記者,以往這個牌子的集散分撥地都在“北上廣”,去年第一次選擇鄭州,也是首次向內地口岸轉移,預計全年將實現空運進出口1萬噸以上,成為僅次于上海、與北京規模相當的分撥中心。
為何選擇鄭州?“體驗非常好。從飛機落地到調撥、清關和分揀,一共只用12個小時,而且都是在夜間,第二天貨物就可以發往各地,其他通關口岸很難實現。”在牟益民看來,由于進口報關程序相對復雜,在選擇集散分撥地時,清關服務效率成為重要考量因素,鄭州海關和檢驗檢疫等部門在機場提供24小時綠色清關服務,隨到隨檢隨放,堅持人等貨,不讓貨等人。
以鄭州為亞太物流中心、以盧森堡為歐美物流中心,覆蓋全球貨運航空網絡的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正成為中原腹地走向開放前沿的先鋒。盧森堡貨航在鄭州機場的定期航班由最初的每周2班加密至每周16班,旺季時還曾加密至每周23班,通航點也由1個增加到14個,洲際航線由1條拓展至3條,集疏范圍覆蓋國內絕大多數城市和地區。
2017年,鄭州機場客貨運規模首次在中部機場位居“雙第一”,躋身全球機場50強,5年來貨郵吞吐量年均增速30%以上,是全行業平均增速的6倍。
中歐班列持續給力
高檔衣帽、汽車配件、電子產品、玫瑰花苗、精密儀器……去年12月25日,鄭州鐵路局圃田貨運站,滿載90個標箱“中國制造”的列車駛往德國漢堡,這是中歐班列(鄭州)自2013年開行以來的第1000班,滿載率109.8%。
空中有“絲綢之路”,陸上有中歐班列,遙相呼應,齊頭并進。
從開行之初的每月去程一班到如今每周八去八回,時速從每小時80公里到如今120公里,集貨半徑從500公里到現在1500公里……全程10245公里的中歐班列(鄭州)已成為歐洲企業家眼中的“黃金班列”,覆蓋境外24個國家121個城市,國內服務企業300余家,合作伙伴1700余家,其中境外合作伙伴780家。
國內集疏以鄭州為核心,公路、鐵路運輸網絡覆蓋1500公里半徑區域,輻射2000公里,覆蓋全國3/4省份,并通過海運、鐵路和公路過境中轉向東輻射到日本、韓國等亞太地區。
目前,中歐班列(鄭州)不僅是唯一一趟滿載去回的中歐班列,還是國內唯一實現國際集裝箱冷鏈業務常態化的班列,為客戶提供“門到門”、全程可視化的冷鏈運輸服務。國內的農產品、食品、醫藥品和精密儀器、電子產品、特殊材料產品在鄭州集結運往國外,國外的乳制品、高檔酒類、休閑食品等運往鄭州,再分撥全國。“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中歐班列(鄭州)的運營主體之一、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文俊說,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不沿邊、不靠海的河南,正走向對外開放的前沿。
“現在只要打開‘鄭州陸港訂艙綜合服務平臺’網站或者手機客戶端,哪天有艙位、價格怎么樣一目了然,分分鐘搞定,方便省心。”讓鄭州名揚窗飾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年青滿意的是,還可以隨時在網上查看物流情況,物流公司負責上門取貨、代理報關清關、送貨至德國客戶倉庫。
“互聯網+”政務服務助力
智利車厘子、皇家葡萄酒、歐洲乳制品……進口美食依托“絲綢之路”,正以越來越實惠的價格,從歐洲市場走進河南尋常百姓家。
這背后,正是近年來河南憑借區位和綜合交通優勢,大力推進多式聯運服務和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的成果,使得“一單到底、物流全球”從構想變為現實,吸引大批國際知名物流集成商和跨境企業紛至沓來。
從深圳搬到鄭州,河南碩威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看中了鄭州的綜合交通樞紐優勢。“這里不僅物流效率高,政府部門辦事效率更高,很多工作一臺電腦就能解決,不用往返于多個政府部門。”公司人事行政部經理呂建華直言。據了解,公司主要從事智能終端、消費性電子等3C產品研發制造,全部用于出口。
從“上一張網、辦所有事”到“平臺之外無審批”,從企業注冊“一窗受理、一表申請、一網歸集”到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河南圍繞“互聯網+”政務服務,連續推出重磅改革,營造更加寬松便捷、優質高效的營商環境。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大力完善貿易便利化服務,有效降低制度性成本,企業紛紛點贊。“十九大報告提出‘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我們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努力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和內陸開放型經濟示范區。”河南自貿區鄭州片區管委會副主任朱召龍表示。
目前,河南保稅物流中心吸引國內外備案企業1300家,輻射全球77個國家和地區,拉動投資近200億元。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集聚富士康、中興等192家智能終端生產企業,30萬名產業工人,2016年生產智能手機2.58億部,約占全球產量的1/7。
12月26日,記者從河南保稅物流中心獲悉,今年以來,鄭州E貿易交易額已突破百億元大關,創造了河南跨境電商業務發展的新紀錄,“網上絲綢之路”閃耀著“河南數據”。
這是河南保稅物流中心依托多式聯運服務體系,創新跨境電商增長模式的一個縮影。“實踐證明,跨境電商發展對多式聯運服務體系的依賴度高,涉及的管理部門多、‘成本與時效’業務痛點集中。
10月12日,河南保稅物流中心員工揮舞著國旗,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在河南保稅物流中心,除小紅書外,聚美優品、唯品會、網易考拉、京東等全球知名電商也云集于此。”連日來,韓愛娟一直沉浸在興奮中,“9月28日,在瑞士日內瓦,河南保稅物流中心受邀參加WTO公共論壇發表主題報告,鄭州模式引起強烈反響,有望為全球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供解決方案。
鄭州片區新入區企業9425家,注冊資本1136億元,分別占河南自貿試驗區的78%和72%記者了解到,鄭州片區不斷加快推進云政務平臺建設,目前,網絡系統已部署到位,100個審批事項已開始網上受理,初步實現了“一網通辦”。
鄭州片區新入區企業9425家,注冊資本1136億元,分別占河南自貿試驗區的78%和72%記者了解到,鄭州片區不斷加快推進云政務平臺建設,目前,網絡系統已部署到位,100個審批事項已開始網上受理,初步實現了“一網通辦”。
9月12日上午,來自澳洲的8108件商品飛抵河南保稅物流中心,這些商品首次成功實現全流程追溯,成為河南跨境電子商務商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的第一例。田艷萍說,河南在跨境電商方面實現全程可追溯,目前在全國13個試點城市中位居前列。
9月12日上午,來自澳洲的8108件商品飛抵河南保稅物流中心,這些商品首次成功實現全流程追溯,成為河南跨境電子商務商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的第一例。田艷萍說,河南在跨境電商方面實現全程可追溯,目前在全國13個試點城市中位居前列。
6月12日~14日,2017“CRI(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外記者看河南”大型采訪活動走進鄭州經開區。“如果鄭州跨境電商貿易規模再大一些,貿易合作商品更多一些,那么鄭州跨境貿易不僅是連通了全世界,更造福了全球人民。
4月5日上午,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河南自貿試驗區”)在鄭州舉行新聞發布會,鄭州市政府副市長黃卿,開封市政府副市長,開封片區管委會主任張松文,洛陽市政府副市長侯占國分別就各自片區對河南自貿試驗區的支持政策和創新舉措等情況進行政策解讀。
不沿邊、不靠海、地處中原腹地的鄭州,近年來,始終把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作為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把開放創新作為發展的主導戰略,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進一步加大宣傳、推介工作力度,積極引導、鼓勵返鄉大學生和農民工創業人員“回流”創業,表彰獎勵先進典型。
1月9日,河南保稅物流中心傳出喜訊:2016年,跨境電商進出口單量達到8290.3萬單,交易額64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5%,在全國試點城市和跨境綜試區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 “商丘有電商發展的基礎,有產業的基礎,需要的正是類似集聚創客匯這樣的平臺,來加速推進商丘跨境電商產業、雙創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據了解,本屆華商節,由政協河南省委員會、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商丘市人民政府、中國僑商聯合會、河南省工商業聯合會、河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承辦。
5月10日,河南保稅物流中心發布消息,該中心承接的鄭州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業務單量已突破7000萬單,綜合指標占據全國綜試區試點城市首位。河南保稅物流中心以打造全球網購物品集散分撥中心為目標,向著“買全球賣全球”全面邁進。
從石家莊海關獲悉,2015年,石家莊海關共接受京津冀區域通關一體化報關單3萬票,占全部報關單比例由2015年年初的20.6%上升到30.34%。
首席記者 袁曉強/圖 東方今報鄭州訊 昨天下午3時,河南廣電喜買網新聞發布會暨合作簽約儀式在鄭州市大河錦江飯店舉行。這場發布會由河南新聞出版廣電局主辦,河南人民廣播電臺、河南電視臺、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協辦,東方今報社、喜買網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