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08:18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本報電 在河南省濟源市王屋鎮譚莊村,村民張領頭因養殖虧損,當了多年貧困戶,動員發展產業他縮手縮腳,一沒資金,二怕再賠本。2017年,駐村干部向他介紹濟源市對發展蔬菜制種產業的貧困戶有補貼政策和保險政策,他壯起膽子,種植了4畝蔬菜種子田。
2017年,張領頭實現脫貧。他說:“種子、地膜等免費提供,還給我上了蔬菜制種特色保險,讓我放心大膽干,不僅脫貧,咱還致富!”在濟源,通過強化貧困戶發展產業的技術和資金保障,降低干事創業風險,激發了脫貧的內生動力,真正讓產業“造血”功能落到實處。
從技術保障入手,濟源實施“百名科技人員包百村進千戶”,對照建檔立卡貧困戶名單,技術人員對所有種養貧困戶分包到戶;從資金保障入手,濟源積極拓展直接幫扶、托管幫扶、合作幫扶、企業幫扶、股份幫扶等扶貧新模式;從風險防控入手,通過與保險公司銜接,增強貧困戶抗風險能力,解除了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后顧之憂。
(劉先銳)
當地相關部門回應稱,該名鎮長在處理村民李某的事情上,“的確存在言行粗魯,有損國家干部形象”。但置于精準扶貧的大背景下,發生在基層的如此一幕,顯然還需要得到更多反思。
為弄點喝酒的錢,閻良一小伙張華(化名)竟將毆打搶劫一位五保貧困戶。2016年11月的一天晚上,張華和幾個朋友喝完酒后回家,途中為籌備下次喝酒的費用,張華竟想到了附近一個村的五保戶老張。
10月22日,黔東南州丹寨縣排調鎮也要村村民李金科起了個大早,到村里的電商服務站給大學畢業在外地工作的大兒子寄土特產。在電商服務站,李金科一邊填單,一邊接通兒子的電話,開心地與兒子聊起家常。
從黃河兩岸到大別山脈,從伏牛深山到豫東平原,黨的十九大報告和習近平同志在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在我省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去年的一天,村里下起了大雨,晚上10點多,梅玉清家停電了,杜鋼拿著手電筒就往她家趕,生怕出什么問題。長期駐村,杜鋼剪頭發都是在村里的理發室解決,但每次剪頭發時他都犯難,“村民老說剪頭發不要錢,我都不好意思。
尖山通過鄭州市貧困山區區域特色經濟項目的實施,帶動羲皇圣地美景、伏羲山大峽谷旅游區、風能發電、伏羲古鎮4個重點項目實現直接投資3.7億元。自2014年以來,新密市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扶持項目在尖山風景區管委會伏羲古鎮實施,建設商業街一處,總建筑面積32219.74平方米,總投資約1.1億元。
從四五箱,到四五十箱;從年收入一千多元,到兩萬余元……河南省新密市樓院村貧困戶陰亭靠養蜂徹底摘下了“貧困帽”,迎來一場人生“逆襲”。
2015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為進一步促進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實現穩定脫貧,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日前出臺政策,對貧困家庭實施培訓扶貧補貼、就業扶貧補貼、創業扶貧補貼。
《通知》明確,對于我省行政區域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建檔立卡適齡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補助資金支持轉移就業脫貧補貼項目包括培訓扶貧補貼、就業扶貧補貼、創業扶貧補貼。各類中介機構、勞務經紀人、勞務信息員成功介紹貧困家庭勞動力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就業協議)并實現就業6個月以上的,每成功介紹一人補貼200元。
尹莊村全村659戶,貧困戶有160戶、728人,許多貧困人口還患有慢性病,勞動技能不足,缺乏主動精神,“等靠要”思想嚴重。
“我連工作都沒有,怎么可能開8家公司?”杜輝說,2016年4月,他曾遺失身份證,名下的8家公司,或與此事有關。
在伏牛山下潁河的發源地,有一個回漢群眾交錯居住的村落——登封市石道鄉西窯村。6月14日晚,驅車行駛在起起伏伏的山路上,不遠處,蜿蜒的燈光像一條玉帶,把夜幕中的山村裝扮得分外明亮。
4月25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在南陽市桐柏縣月河鎮羅堂村走訪貧困戶。
為“幫助”一貧困農戶達到脫貧標準,安徽宿州市村干部王西軍竟然填寫脫貧調查表“造假”,王西軍因此受到黨內警告處分。日前,安徽省紀委通報了七起扶貧領域腐敗問題典型案例,其中宿州市埇橋區蘄縣鎮白安村村委會主任王西軍存在弄虛作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