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8日09:15 來源:廣電一號線
我們今天要關注這樣幾個關鍵詞:自然、和諧、生態、建設、美麗。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做出了“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等重要論述,可以說為未來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了路線。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我國進入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
河南結合自身實際,正在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讓中原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
河南省老君山文旅集團董事局主席
楊植森
因為我們西邊,我們2016年2017年我們已經把樹栽上了,明年要把這一塊,二期工程綠化任務全部完成,一定要在明年三月份開始,把這項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列入我們的重點工作。
正在給員工布置工作的就是河南省老君山文旅集團董事局主席楊植森,從小就生活在老君山腳下,如今已經70歲了。現在,每隔一段時間他都會到老君山上巡山,看見哪個地方還荒涼,就想著盡快把它綠化起來。十九大召開以后,楊植森和員工們認真學習了十九大精神。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等內容,讓曾經當過采礦企業老板的楊植森覺得,這些年自己的轉型是走了一條正確的路。
河南省老君山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楊植森
我們過去損害植被,我們現在又重新恢復植被,實際上是對原來采礦破壞環境的一種補償。
如今欒川縣的滿眼綠色并非始而有之。由于地處豫西伏牛山腹地,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欒川縣的綠水青山曾一度被大大小小的鉬礦占據,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隨著欒川縣委縣政府提出“以工業反哺旅游”的發展戰略,楊植森響應號召,依然放棄了原來的采礦加工企業,大手筆投入資金對老君山國有林場進行改制,創建了老君山景區,從環境的索取者變為環境的保護者。一方綠水青山慢慢恢復昔日風采,也成為了當地人民的金山銀山:如今,老君山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以旅游業為帶動,2016年,欒川縣累計接待游客111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73億元,推動三產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10年提高了20個百分點。
欒川縣環境保護局局長 高紅彩
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的精神,欒川縣將繼續堅持“生態立縣”發展戰略,以深化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為抓手,以“堅持綠色發展、打造生態欒川”為引領,努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欒川樣板”。
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欒川縣規劃到2020年,全縣林地保有量要穩定在319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在83.26%以上,繼續保持全省第一、全國領先的優勢。
改革開放40年,我國無論物質發展水平還是文化發展水平都取得了巨大提升和飛躍。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的觀念也開始轉變:既要“生存”也要“生態”,既要“溫飽”也要“環保”。 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成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因此,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生態環境被劃上了“重點符號”。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則成為制約我們自身的短板。
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研室副主任孫要良指出:“不平衡”包括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人與自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包括生態文明建設不充分、綠色發展不充分、高質量高效益發展不充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生態產品已經成為重要的民生產品。可以說,保護生態就是保護民生,發展生態就是改善民生。這也是我們黨站在全球視野,對歷史經驗做出的深刻總結。
人類對發展與環境的關系是一個逐漸認識的過程,而且也走過相當長的一段彎路。上世紀40至70年代,是西方國家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幾乎在同一時期,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先后發生過洛杉磯光化學煙霧、倫敦煙霧、日本水俁病和富山骨痛病等轟動世界的環境公害事件,被稱作“八大公害”。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樂章:大自然不是慷慨無私的“慈善家”,而是精細嚴苛的“平衡者”,你從它手里拿走多少,它一定會讓你還回多少。任何物種,只要貪得無厭,都會招來大自然的嚴厲懲罰。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十九大報告里,“美麗”一詞被納入到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之中,多次提出要建立“美麗中國”, 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這不僅是人民的期盼,是時代的要求,更符合科學發展的規律。作為經濟大省,人口大省,河南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環境問題欠賬都比較多。河南省委省政府并明確提出“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環境,環境質量就是生活質量,保障環境就是保障民生”的理念,要求“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此,河南從頂層設計入手,在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有力舉措:
2012年11月頒布《河南省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2011-2030)》;
2014年4月出臺《關于建設美麗河南的意見》;
2014年3月出臺《河南省藍天工程行動計劃》;
2014-2016年連續三年推出《河南省藍天工程實施方案》。在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產業轉型升級、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加強環境和生態建設等方面,不斷加大環境治理力度。
2017年,河南省在持續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同時,又打響了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改善人居環境質量為重要抓手,做好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為居民建立和諧的生態空間。
家住在南陽市中心的市民張萬蘭。每到周末或節假日,她總會帶著孩子和家人到家門口的白河公園轉一轉。
南陽市民 張萬蘭
我們感覺到小寶寶來吸收點新鮮空氣,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我們兩個經常帶孩子,來河邊轉一轉。
作為南陽城市的母親河,白河沿線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系統,成為南陽市區一道亮麗的旅游風景線。
南陽市民
這里水清澈,樹多,環境優美。
南陽市民
尤其是夏天,荷花綻放、柳樹成蔭,冬天呢,水天相連,白鷺翱翔,確實是風景如畫。
環境的日益好轉的背后,是整個城市對水環境嚴格的保護政策。今年6月1號,《南陽市白河水系水環境保護條例》正式實施,作為南陽市首部地方性法規,《條例》以立法的名義對白河進行保護。
南陽市環境監察支隊大隊長 耿再峰
南陽市白河水環境保護條例,是南陽市獲得地方立法權以后,出臺的第一部地方性行政法規。這個主要是體現了,市人大市政府對白河水系的保護的重視,同時也順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的普遍期待。
《條例》的出臺,讓白河水系水環境生態保護納入法制軌道,白河保護從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和眾多南陽市民一樣,不少信陽市民也明顯感覺到,這兩年信陽市的空氣質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信陽市民
空氣變化比以前干凈衛生很多。
信陽市民
以前像車吧,停在停車場,戶外的話,第二天起來,車上邊全部都是灰,現在的話,空氣好了,停在外面,兩三天都沒有問題,灰塵也少了。
今年12月份,信陽在全市開展了城市清潔行動,對城市道路、施工工地等進行衛生大掃除,定時研判PM2.5、PM10數據變化,及時采取管控措施,標本兼治,堅守一方藍天。
除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河南也正在把綠色發展融入到城市發展之中。讓市民享有更好的生態環境。
位于焦作市馬村區的白鷺濕地公園曾經是采煤沉陷區,去年以來,焦作市投資1100多萬元,對其進行改造,融合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現代濕地公園的理念,建設了538畝的景觀帶。昔日的廢棄礦山,已變成市民休閑的樂園。
目前,按照今年才通過的《焦作市北山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全市上下正在積極部署今冬明春的北山綠化工作。
南陽、信陽以及焦作市的生態環境好轉,用了幾年的時間,市民們對環境從不滿到滿意,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改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堅持,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這是執政黨的自信,也是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 王毅
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我們美麗中國目標,實際上是一個加速的過程,意味著我們在未來十幾年的時間里要用更大的力度,更多地投入,更多地關注環境問題,更多地構建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這樣我們才能夠按時,能夠實現我們的目標。
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并部署了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和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4項改革措施,這是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規律的重要舉措,必須全心全意、不折不扣地貫徹好、落實好、踐行好。建設美麗中國,提升我們生態環境的整體質量,方向明確,任務艱巨,時不我待。
南陽淅川縣馬蹬鎮護林員 魏海江
你們看,像這種樹苗,今年9月份開始栽的,現在發芽都已經這么高了。你們挖窩的時間給它避一下。因為這個樹苗都已經成活了。點的籽,你們得避開一下。
12月的淅川縣,最低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在馬蹬鎮的荒山上,護林員魏海江正在帶領村民進行植樹造林。馬蹬鎮緊鄰丹江口水庫北岸,山上不少地方都是石漠化片區。為了保護渠首生態環境,護送一渠清水北上,近年來,縣里大力推進植樹造林工作。魏海林負責著9000畝的荒山造林面積。與往年一年一個山頭的造林不同,今年9000畝山頭要一起推進。為了完成目標,從9月底就開始造林工作。
南陽淅川縣馬蹬鎮護林員 魏海江
現在是冬季造林,因為植樹面積太大,又是困難的地方造林,山也大,有石頭,現在石頭太多了,現在拉不成線,也就是見縫插針。現在不是說很方便,所以很困難。笨鳥先行,冬季造林要早一點兒。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其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魏海江和村民們的干勁更足了。
南陽淅川縣馬蹬鎮護林員 魏海江
習主席我在新聞上也看了,十九大也看了。咱們青山綠山造好了,咱們金山銀山(就有了),是金子也換不來的。
不僅淅川縣馬蹬鎮,現如今,河南各地都在結合自己的實際,把生態環境改善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加大在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水環境質量改善、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工作力度,盡早讓中原大地的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我們必須要走的發展之路。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深刻變革,不僅僅是觀念的變革,更是體制機制的變革,不僅生產方式發展方式要變,個人的生活方式也要變。全社會一同努力,美麗中國的目標一定可以實現。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十九大報告在總結十八大以來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和實踐基礎上,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標和新部署。五年前,壯麗山河畫卷徐徐展開,生態文明理念筆酣墨飽;五年后,美麗中國建設妙手丹青,下筆有神。
在北京東四六條胡同里,住著一位在中國生活了30多年的美國人,他,有一個很中國的名字:龍安志。
建設美麗中國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生態權益的根本保障。美麗中國建設,必須破除將富強與美麗割裂開來和對立起來的思想認識,堅持富強與美麗的辯證統一觀。
高世楫:十八大確立了統籌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高世楫: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主題為“打好生態環保攻堅戰”的集體采訪活動。福建省環保廳黨組書記、廳長朱華,河北省環保廳黨組書記、廳長高建民,遼寧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麗華,湖南省張家界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站分析室主任黃斌,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胡冠九接受采訪。
老楊認為,十九大報告,為綠色發展,提出了一個新任務: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地處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的可可西里,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第三極。這背后,是一代代可可西里人前赴后繼,克服常人意想不到的困難,甚至付出生命代價,保護和守望著這片凈土,譜寫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英雄贊歌。
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院、全國人大常委王毅演講。我覺得中國現在也在提經濟轉型 ,包括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轉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最后一個方面,我想談談關于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指出,生態文明建設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要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把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讓我們攜起手來,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力推進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為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實現綠色發展,為共同構筑生態文明家園、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而努力奮斗!
讓我們攜起手來,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力推進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為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實現綠色發展,為共同構筑生態文明家園、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而努力奮斗!
綠色發展理念既強調生態與經濟在時間軸上的縱向協調,要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家園。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第二次代表會議、中國生態文明論壇海口年會上,我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李洪民、農民黨永富成功當選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這次會議圍繞“生態文明,共治共享——譜寫美麗中國新篇章”這一主題,來自全國各地的千余名專家、學者進行了認真探討。
后發國家應當在追求民族國家利益的同時,捍衛人類整體利益,使自身發展不損害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生態環境,把追求民族國家和人類的整體利益作為生態文明的道德追求,后發國家生態文明理論應當起到引導人們實踐行為的境界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