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9日09:1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題:從幾百元到幾萬元:一畝地里看現代農業新變化
新華社記者許晟、許中科、孫清清
一畝地,如果純種糧食只有幾百元,利用現代化手段改造后產值可達幾萬元……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記者走訪發現,以用現代化思路、現代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增加土地附加值,已在各地普遍推進,成效日顯。
土地流轉:為增值鋪路
“我這兒是山地,上不來水,以前種玉米和小麥,一畝地只有300來斤。”53歲的河南平頂山魯山縣清水營村民高國奇說,他家7口人,共7畝地,除去花銷,一年到頭剩不下什么錢。
“要想發展現代農業,土地流轉是必要的基礎。”浙江米果果生態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照米表示,十九大報告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可以放心大膽去實踐現代農業了。
高國奇把7畝地全部流轉到了合作社,規模化耕種,施放有機肥,不僅改善了土壤,高國奇的收入也成倍增加。土地流轉每年每畝600元,在當地公司做奶牛飼料喂養員每月收入2000多元,“比以前強多了。”他說。
循環農業:讓產出倍增
因地制宜,高國奇所在的平頂山市,流轉土地基本用于發展循環農業。
記者在河南康龍實業集團看到,商品豬的糞便被收集到豬舍旁的發酵池中,一根水管把這些沼液送到近旁的土地里,被施過糞肥的土壤明顯變得疏松,地里紅薯長勢喜人。
“我們要求每個入駐企業或合作社都要建上配套的養殖生產線。”平頂山市農業局局長楊四震說,豬糞稍作處理作為有機肥排入農田,助長農作物;農作物又可以作為畜牧的飼料,實現循環發展。
“種一百畝玉米或小麥,收益最多在20萬元左右,配套2000頭豬即可產生320萬元的產出,相同面積土地產出成倍增加。”平頂山市現代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余二軍說。
“現在我們的觀念變了,搞養殖不僅是為了吃肉,更多是為了有機農業。”楊四震說,過去人們要吃飽,現在要吃好,有機食品正好契合了這個變化。
改種“升級”:荒山變“金山”
“2010年種澳洲堅果的那批農戶,2014年開始掛果后都樂開了,種幾畝地就有幾萬塊錢。這幾年,第一批種的農戶幾乎都換小車了。”廣西扶綏縣夏果種植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葉發權說,澳洲堅果讓扶綏縣的荒山變“金山”。
澳洲堅果是外來物種,對氣候要求較高,種植區域不能有霜凍,也不能有臺風,廣西、云南、貴州等地較適宜種植。
過去,扶綏縣也種澳洲堅果,但由于管理不到位,產量上不去。“其實管理并不難,每年修剪一次,做到合理噴藥預防和施肥就可以。”葉發權說。
2004年,扶綏縣夏果種植公司入駐,整理原來荒棄的果林,流轉土地種新林,果樹4年掛果,6年豐產,在2010年前后,畝產達到1500斤,每畝產值1.2萬元左右,經濟效益顯現。
如今,扶綏縣夏果種植公司已種植澳洲堅果7000畝左右,帶動周邊農戶種植3000多畝。“未來要在5年內,把種植面積擴大到2.3萬畝,并實現深加工,生產澳洲堅果油等多個產品。”葉發權展望。
延長“鏈條”:提升附加值
在一些地方專注于從土地中挖出更多產能的時候,另一些地方則在努力延長農產品的產業鏈,在有限的土地產品上,實現更高附加值。
陳照米為了形成差異化種植,2015年時開始試種火龍果。“但火龍果種出來后,有35%左右的產量因為開裂等原因,沒法直接面向市場,所以開始嘗試深加工。”他說。
如今,他和多個研究院合作研發產品,果面、果醬等產品已經取得經濟效益;對火龍果肉、皮、花、莖的充分挖掘,使產品附加值翻倍提高。
“果肉做成了果干、年糕、面條等;果莖提取營養液做面膜、洗手液;果花通過低溫干燥用于擺盤等可以賣到118元一盒;果皮提取色素用于口紅制作,‘賣’到了口紅價。”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夏文介紹。
陳照米說,通過深加工處理,原來10元錢左右一斤的火龍果,可以“賣到”幾百塊,未來5年內,要把米果果的深加工產值做到5億元以上。
從單純的種植糧食作物,到改種適宜經濟作物;從簡單農產品生產,到融入科技元素的深加工產業鏈……各地人民正走在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大道上。
未來5年,中國共產黨將向世界各國政黨提供1.5萬名人員來華交流的機會;倡議將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機制化,使之成為具有廣泛代表性和國際影響力的高端政治對話平臺……一系列務實舉措彰顯中國共產黨的誠意與擔當。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引起教師和家長的廣泛共鳴。
在這偉大的征程中,思想的火焰將綻放更耀眼的光芒,照亮一個民族走向復興的堅實步履,照亮我們更為美好、更值期待的明天。
新時代共產黨人講政治,第一位的就是要堅定維護習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領袖權威,做到時時處處事事向核心看齊,任何情況下都絕對忠于核心、堅定擁護核心、時刻緊跟核心、堅決捍衛核心。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把我們黨建設成為具有新氣象新作為的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政黨。
新時代給黨的歷史使命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必須緊緊圍繞實現偉大夢想去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
既有權威解讀,又有動員部署,既有歷史縱深,又有時代特色,既有形勢分析,又有任務要求,學員們表示,這次研討班是一次難得的思想洗禮和精神盛宴。他們表示,要把這次學習成果融入工作實踐中,成為指導工作的行動指南,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新篇章。
正確認識和深刻把握這個新的重大政治論斷,對于深刻理解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具有重要理論價值、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羅思義認為,中國的“新時代”將給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更多活力與機遇。意大利前總理達萊馬認為,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主張,契合世界各國的長遠利益和各國人民的普遍訴求。
黨員干部作為先鋒隊,首先要從思想上落實陳希同志提出的要求: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大政方針、發展戰略、政策措施。
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征途中,要深刻、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科學內涵,進一步堅定信心、奮發圖強,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煥發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感召力。
新時代催人奮進,凝聚起磅礴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標定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標明了新起點。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包含有“新時代”、“新征程”、“新矛盾”、“新方略”、“新舉措”和“新要求”等新的內容,具有逐次展開的內在邏輯結構。
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共同托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確保我們肩負好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必須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