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7日08:54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本報訊(記者劉亞輝)在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之際,12月6日,省委常委孫守剛到開封、蘭考調研,強調要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在統一戰線落地生根。
孫守剛首先來到蘭考,懷著崇敬之情拜謁焦陵,瞻仰“焦桐”,到焦裕祿紀念館追思焦裕祿同志的公仆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道德情操。他指出,焦裕祿精神是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全省統一戰線要把弘揚焦裕祿精神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結合起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優勢,最大限度凝聚共識、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新時代河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展現新作為。
調研期間,孫守剛還考察了富士康蘭考科技園、河南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奇瑞汽車河南有限公司,深入了解企業生產運行、科技研發、產品銷售等情況。他強調,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把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推動“個轉企”“小升規”“規做強”,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引導他們堅定發展信心,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譜寫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9月26日,“網上看河南”網絡媒體采風團走進河南蘭考縣,先后參觀了焦裕祿紀念館和蘭考縣脫貧攻堅展覽館,感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焦裕祿精神和脫貧后蘭考的新變化。
54年前,焦裕祿親手種下的一株小泡桐,如今已是華蓋如云。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滄桑,這棵樹始終矗立在那里,被人親切地稱為“焦桐”。
從“蘭考之問”,到“蘭考之變”,再到蘭考最終脫貧,蘭考這中間的變化,讓我們真真切切看到了焦裕祿精神的巨大鏡鑒作用。評論員相信,這種“英雄意氣”,不僅僅是蘭考干部群眾的精神坐標,不僅僅是蘭考一個縣實現脫貧的強勁動力,更是千千萬萬個黨員干部落實人民至上執政理念的初心所在。
用焦裕祿精神填充滿溢人品官德,就要把維護和發展群眾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動力和落腳點,要把為民造福作為從政的基本準則和不懈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曾高度概括的焦裕祿精神,其實質是始終與群眾心連心、與人民保持血肉聯系的宗旨意識。
在共和國歷史上,一個名字與一座城市的緊密貼合度,很難有超越焦裕祿與蘭考的。
8月9日,由蘭考縣文化館《風舞桐花》劇組出演的情景舞蹈劇《風舞桐花》在蘭考縣高場村文化大院上演,“焦書記讓俺們富裕起來,作為蘭考人,得把他的事跡宣傳下去。”
河南格林美中鋼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搶抓政策機遇,在蘭考擴大運營規模。“營造一種生態”,深入持久學習焦裕祿精神,發揚焦裕祿同志的“三股勁”,使焦裕祿精神在蘭考不斷煥發新的活力,營造出更加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
“為民、務實、清廉”,2014年是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年。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全國上下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被總書記選作聯系點的河南蘭考,吸引了全國的目光。
“焦裕祿干部學院的體驗式教學形式新穎,直觀性強,使我產生了強烈的時代記憶和受到刻骨銘心的教育。記者從河南省委組織部獲悉,建成以來,焦裕祿干部學院已辦班326期,培訓2.49萬人;紅旗渠干部學院已辦班165期,培訓1.24萬人,在全國同一時期、同類培訓機構中居于前列。
“焦裕祿干部學院的體驗式教學形式新穎,直觀性強,使我產生了強烈的時代記憶和受到刻骨銘心的教育。記者從河南省委組織部獲悉,建成以來,焦裕祿干部學院已辦班326期,培訓2.49萬人;紅旗渠干部學院已辦班165期,培訓1.24萬人,在全國同一時期、同類培訓機構中居于前列。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由人民日報社和河南省委聯合主辦的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理論研討會今天在蘭考焦裕祿干部學院舉行。中央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中央黨校、中國社科院等單位專家從不同方面對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深入研討。
7月4日,面對記者,聊起被評為“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好干部”,楊正超一臉平靜,“老百姓最可親,最可敬,也最可愛。工作閑暇的時候到田間地頭走一走,陰天下雨的時候到孤寡老人家里問一問,逢年過節到貧 困家庭看一看,是楊正超堅持多年的習慣。
從5月8日開始,《黨的好干部——焦裕祿事跡圖片展》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宮舉辦。在為期近兩個月的展期內,觀者如潮,好評似海,焦裕祿精神深深感動了申城,成為黃浦江畔一場永不謝幕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