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8日06:41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記者侯夢菲
早點鋪、奶茶店、路邊菜攤……市民日常生活與食品生產小作坊、小經營店、小攤點(簡稱“三小”)密切相關。
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昨日,在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上,《河南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小經營店和食品攤販管理辦法(草案)》提請二審。與一審稿相比,二審稿增加了對“三小”食品網絡經營的監管,對“三小”監管從線下延伸至線上。
修法1
擬規定對網上食品“外賣”進行實名登記
公開報道顯示,目前百度外賣入駐商戶近百萬,美團外賣合作商家超200萬。這么多商戶,如何保障公眾吃得放心?有常委會組成人員曾提出,現在網絡食品交易非常普遍,建議把食品“三小”管理延伸到網上。
法制委員會采納了這一建議,并在草案中增加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小作坊、小經營店和小攤點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責任,并檢驗其登記證或者備案卡。
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發現入網食品經營者有違反規定的,應當及時制止并立即報告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發現有嚴重違法行為的,應當立即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
釋疑 >>
目前,外賣第三方平臺規范入駐商家
目前,鄭州的外賣平臺是否進行了實名制登記?記者進行了體驗。
記者分別打開百度外賣、美團、餓了么三款訂餐軟件,均可找到商家的“食品安全檔案”。記者隨機體驗了20家餐飲外賣店,其中18家店鋪上傳了“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照片,還有兩家只有“營業執照”照片。
盡管證件照片相對完善,但也存在部分店鋪照片模糊不清的情況。此外,對于上傳證件的真偽很多消費者也無法判斷。
對此,第三方平臺如何把好商家的入口關?此前,餓了么相關負責人在受訪時曾表示,正常情況下,商戶自主申請線上開店后,合規部門會在24小時內對店鋪進行嚴格審核。店鋪需要在通過資質審核的情況下,才能申請開通。
修法2
開早市、辦夜市,先到食藥監管部門備案
開早市賣菜,想開就能開?草案二審稿將小作坊、小經營店管理從一審稿的“許可管理”變為二審稿的“登記管理”,進一步放低了準入門檻。
同時,草案規定對小攤點實行備案管理。從事小攤點經營活動,應當持本人身份證明、健康證明和擬從事項目的說明進行備案。小攤點應當在批準的地點和規定的時間從事經營活動,并在明顯位置懸掛或張貼備案卡、從業人員健康證明。
草案規定,在發放登記證、備案卡后的兩個月內,縣級人民政府食藥監管部門還要對“三小”進行首次現場監督檢查,并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三小”增加監督檢查頻次。
對于未辦理登記從事生產經營的小作坊、小經營店,食藥監管部門責令限期辦理登記手續;逾期不辦理處500元罰款。
釋疑 >>登記管理降低了進入門檻,但增加了后期監管力度
降低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的“準入”門檻后,能不能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對此,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關少鋒進行了解釋,食藥監管理部門、一線執法人員和從業人員均反映,許可管理,在實踐中會造成大量的小作坊和小經營店因難以達到許可條件而無法經營,易引發社會矛盾,建議修改。
因此,法制委員會慎重考慮了這一意見,經過多次論證,并與省政府及食藥監管理部門磋商后,建議將許可管理變為登記管理。
“我省對小作坊和小經營店實行的登記管理,是一種寬進嚴管的制度設計,事前進入的門檻比較低,事中事后的監管比較嚴。”關少鋒說,既體現了嚴格管理,又有利于放開搞活。
據悉,幾年前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出臺后,已有25個省、市、區按照法律要求,制定了“三小”管理條例,其中大多數實行的都是登記管理制。
修法3
一年內兩次受到責令停產,5年內擬不得從事食品生產
草案二審稿提出,對于輕微違法行為,慎用罰款種類的行政處罰,一般采用先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再給予罰款。對性質較為嚴重的危害食品安全的違法行為保持了高壓態勢,設置了對小作坊和小經營店罰款數額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行政處罰。
同時,還設定了資格處罰,新增規定:小作坊、小經營店在一年內兩次受到責令停產停業處罰的,其業主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五年內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
此外,二審稿還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通過獎勵、資金資助、減免場地租金、信貸支持等措施,支持小作坊、小經營店和小攤點改善生產經營條件,提高工藝技術水平,發展特色食品生產,創建知名品牌;鼓勵建設改造適宜小作坊、小經營店和小攤點生產經營的集中場所,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鼓勵建設特色食品街。
網絡外賣的興起,對方便面形成直接沖擊,二者的消費人群高度貼合。很多原來宅在家里靠方便面度日的年輕人,正是網絡消費的主力軍。現在,隨手一點、網上支付后就可等來一頓美食,這個過程甚至比泡方便面還簡單。
如果規則是公平的、市場是正義的,其實,誰都不需要“溫柔以待”,只要以理相待、以誠相交就好。畢竟,溫柔這件事終究沒有規則靠譜。
傍晚,一位送外賣的大叔因送餐(魚粉)超時被退單,他自掏腰包承擔這單的費用,但還是被訂餐顧客投訴了。王師傅表示,當得知那名顧客投訴自己時,他很難過,因為被投訴意味著可能要被處以200元以上的罰款,而他當外賣騎手3個月從沒被投訴過。
食品安全無小事,雖然“代辦入駐”目前似乎還未帶來食品安全問題,但如果不早治、不嚴治,不排除一些無證餐館會入駐外賣平臺,這將給外賣食品安全埋下隱患。
日前,南京市交管局推出《加強外賣送餐電動自行車管理的若干措施》討論稿,擬從準入門檻、監管、獎懲、保障等方面規范外賣送餐員的交通行為,并對平臺管理方提出要求。
河南省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部張浩說,“順豐和同行業其他快遞公司一樣遇到了在人員招聘方面的困難。張浩說,“順豐實行的是計件制的工資體系,能夠為新入職的員工提供完整的薪資待遇方案。
騎著“電驢”、統一著裝,大街小巷、往來穿梭……國慶中秋“雙節相遇”,閑下來的“吃貨大軍”,潛力再一次釋放。
穿著制服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賣員,開始成為不少城市新的風景。不過隨著外賣越點越多,用過甚至還沒用過就扔掉的一次性餐具也越來越多了。
一些商家寧可在用餐者的口味偏好上花心思、下功夫,怕出錯,比如少糖、少油、不要香菜等,但是對于放不放筷子的問題,則抱著“寧可信其要、也不信其不要”的心態。
外賣行業的“白色污染”固然要及早治理,但原罪“宅生活”及外賣產業的詭譎思維,也該好好思量思量了。
“年產10億噸垃圾,世界最大垃圾生產國”不是什么美好的指標。在針對外賣垃圾的環保治理上,立法和監管都不應有過多的彈性與猶豫。檢視各國對于塑料垃圾的應對,無不以立法嚴令禁止、執法部門嚴格監管為前提。舍此則難有根本治理。
目前已經是火藥味十足的兩大外賣平臺之間將是繼續燒錢的“加時賽”還是由資本主導的“點球大戰”,也將成為影響行業下一階段發展的關鍵。
記者在多個路口蹲點卻發現,外賣小哥違反交規的情況依舊不容樂觀,在閔行區七莘路與寶南路交叉口,短短1小時內竟有50多名外賣小哥闖紅燈。在短短1小時內,大概有80多名外賣小哥違反交通法規,其中逆行的有50多人,闖紅燈的有30多人。
8月24日,餓了么成功收購百度外賣,兼并完成后,百度外賣成為餓了么的全資子公司,仍以獨立品牌和運營體系發展,包括管理層在內的人員架構保持不變。
這幾天,打算在網上訂外賣的用戶發現,美團外賣客戶端上新增了一個“不需要一次性餐具”的選項。如果給這個選項打了勾,就表示不需要使用筷子、餐巾紙、牙簽等一次性餐具。對擁有龐大用戶的美團外賣來說,這樣的舉措將大大減少一次性餐具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