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18:30 來源:映象網-猛犸新聞
河南廣電全媒體記者
(著名時事評論員、央視政論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總撰稿楊禹)
黨的十九大開幕以來,河南廣播電視臺推出了特色系列報道——“我們的十九大”,連日來,這組全媒體聯動的系列報道,在參會黨代表和基層群眾中引起了廣泛熱議。10月22日,中宣部表揚河南廣播電視臺“我們的十九大”系列報道。日前,著名時事評論員、央視政論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總撰稿楊禹,對這組系列報道進行點評,并盛贊報道內容:從老百姓的視角重點展開,契合了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
對于河南廣電全媒體精心策劃推出的“我們的十九大”系列報道,楊禹從三個層面談了自己的感受。
第一:系列報道名稱非常搶眼
“‘我們的十九大’是一種很打動人的表達,這是我們的十九大,不是你們的十九大,也不是他們的十九大,‘我們’這兩個字內涵豐富,‘我們’里邊既包括8900萬中國共產黨黨員,也包括13億人民群眾,黨和人民群眾是緊緊地站在一起的,我們共產黨人都是來自于人民,又要服務于人民,把黨和人民緊緊地連接在一起。‘我們’二字,這是畫龍點睛,體現了這個專欄的靈魂、精神、內涵,非常豐富。”楊禹說。
第二:傳播先進思潮
“這個專欄通過最先進的、最時髦的、很新潮的這種傳播手段,在互聯網平臺上廣泛地傳播,我想這從一個具體的點上,體現了習近平在十九大的報告里,對咱們新聞傳播工作所提出的‘四個力’的要求,這也是特別體現中國共產黨人創造力的一種具體表現。”楊禹點評。
第三:高度契合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
“當河南廣電全媒體推出‘我們的十九大’,選擇從老百姓的視角來重點展開對十九大的報道時,我想這從根本上抓住了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我們站在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站在這個高度上,來做好這個新聞輿論傳播的產品。
共產黨人的使命是什么呢?就是黨的十九大提出,決勝全面小康,并且要分兩步走,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所有這些新的思想、新的目標、新的使命所引發的新任務、新征程,都是意味著黨的前途命運跟中國老百姓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中國共產黨的一次代表大會,其實她不僅影響8900萬黨員,她更深刻地影響著今天整個中華民族前進的腳步。”楊禹說。
在楊禹看來,“我們的十九大”系列報道的內容,最終體現的是黨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如何帶領廣大人民群眾,站在更高的視野上,奔著更高的目標前行,同時居安思危地去不斷地完成自己手邊的具體工作,特別是體現了十九大開創黨和國家事業嶄新局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嶄新境界的高度。
“我想,從這三點上,要為“我們的十九大”這個專欄來點贊。”楊禹說。
朱夏炎強調:好的媒體人要做到心中有導向、腦中有政治、事態有敏感、言語有深度。評論員更要有春風化雨、點石成金的本領。
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朱夏炎在主持講座時講到:好的媒體人要做到心中有導向,腦中有政治,事態有敏感,言語有深度。評論員更要有春風化雨,點石成金的本領。
習近平同志在作十九大報告時說,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沿著這一思想脈絡,可以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僅是一套在中國大地行之有效、裨益良多的社會制度,更是為越來越多國家所關注稱贊的探索。
今天,中國發展的成功,已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黨的十八大戰略部署的全面展開,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整體設計“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一經提出,立即引起海內外高度關注。
—代表委員熱議“四個全面”重大戰略布局 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宏闊明晰的戰略布局浮出水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者協調共進,推動全新征程。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
新華網北京2月25日電 人民日報2月26日評論員文章:讓全面小康激蕩中國夢——二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
全國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在行動:“問癥”群眾 “求醫”基層 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給出明確要求,“要以縣處級以上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為重點”。
“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上個世紀60年代,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的事跡傳遍神州大地,激勵著千千萬萬干部群眾忘我地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開欄的話:金秋送爽時節,新中國即將迎來六十五華誕。 德國《明鏡》周刊認為,中國以強有力的姿態全面深化改革,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點燃新的超級繁榮”。
1921至2014——見證了中華民族歷史命運深刻改變的偉大轉折,鐫刻下黨帶領人民堅定邁向復興的豐功偉績。93載風雨坎坷,砥礪中國人民的奮進意志,考驗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擔當。風疾浪高,考驗著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攻堅克難,方顯責任擔當的勇氣。
中共中央黨校1日上午舉行2014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黨校校長劉云山出席,并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發表講話、提出要求。
中國無神論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13年學術年會8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開。朱曉明在當選為理事長后發表講話說,無神論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思想基礎,是科學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的邏輯前提,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