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5日08:26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制圖/劉志強
本報訊(記者陳慧)10月14日,省政府在鄭州舉辦《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評審會,經過審閱、質詢和討論,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侖,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唐守正等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該規劃。
2008年以來,我省實施了《林業生態省建設及提升工程規劃》,全省共完成造林3990萬畝,森林撫育2242萬畝,至2016年年底森林覆蓋率達到24.12%,比2007年提高了4.76個百分點。但是,河南還是個生態小省,和生態大省相比,差距還很大。我們要建設生態大省、生態強省,面臨的任務還很艱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要求在新一輪林業生態建設中有更好更快的發展。
根據《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評審稿,未來10年,我省對國土綠化、資源保護、森林質量提升、森林城市建設、綠色富民產業等內容將進行全面規劃,著力構建“一核一區三屏四帶多廊道”的總體布局。其中,“一核”為鄭州大都市生態區;“一區”為平原生態涵養區;“三屏”為太行山地生態屏障、伏牛山地生態屏障、桐柏—大別山地生態屏障;“四帶”為沿黃生態涵養帶、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及干渠沿線生態涵養帶、沿淮生態保育帶和大運河及明清黃河故道生態保育帶;“多廊道”為以鐵路、公路、河流等組成的生態廊道網絡。到2027年,規劃國土綠化造林總面積2252萬畝,森林撫育總面積3888.61萬畝,退化林修復374.51萬畝。到2022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7.5%,森林蓄積量達到2.1億立方米;到2027年,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0%,森林蓄積量達到2.5億立方米,森林質量和生態服務功能顯著提升,生態狀況步入良性循環。
據悉,《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評審稿根據專家意見修改完善后,將報請省政府批準實施。
今年湖北省人大會議上,生態補償成為“熱詞”,不少代表認為治霾的首要任務是保護好武漢市周邊地區的原生態,呼吁加大生態補償力度,確保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為保護武漢市飲用水源安全和梁子湖、斧頭湖等重點湖泊水質,咸寧市在項目引進、產業布局等方面受到了嚴格限制。
從規劃到實踐,中部崛起的發展戰略,已經“十歲”了。昨日,國務院批復同意《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中部地區五大重點任務和“一中心、四區”的戰略定位。
“新”是每年省“兩會”上不變的主題,新名詞、新概念、新提法常從此迸發,激發政府智慧,改變百姓生活。【解讀】新年前夕,省長謝伏瞻通過省政府門戶網站發表了2015年新年賀詞,點贊“金融豫軍”,稱金融“中原系”展現蓬勃生機。
習近平指出:“城鄉聯動,就是要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把發展塊狀經濟與推進城市化結合起來,與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結合起來,與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結合起來。
讓生態系統休養生息是立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寬廣視野、對生態文明建設方法論的重大豐富拓展。讓生態系統休養生息是摒棄“先污染后治理、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老路、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路的內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