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07:36 來源: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
砥礪奮進,中原大地碩果累累;
矚目盛會,河南人民歡欣鼓舞。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今天起,河南新聞聯播推出《十九大時光》專欄,和您一起走進革命老區、田間地頭、工礦企業、街道社區,傾聽基層干部群眾愛黨愛國的熱切心聲,感受人們建設出彩中原的火熱場景,聚焦十九大召開的歷史性時刻,共度這段特殊而又美好的時光。今天播出第一集《中鐵裝備:用更優質的中國制造喜迎十九大》。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視察中鐵裝備盾構總裝車間時指出,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制造業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是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也成為中鐵裝備全體員工的孜孜追求。
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電焊高級技師 吳毅
我有幸聆聽了習主席的講話,我們深受鼓舞。這幾年來,我們也是通過不斷改善我們的焊接工藝,并且進行了創新,我們每一道焊后都實行實名制,并且引進了智能化機器人,為我們的產品保駕護航。
歲月鏗鏘走過,牢記總書記囑托,中鐵盾構依靠科技創新不斷引領中國裝備制造業升級。喜迎十九大召開之際,中鐵裝備盾構機總裝車間再次傳來喜訊,一臺開挖直徑達15.03米的盾構機成功組裝完成,很快就將下線,應用于汕頭市海底隧道的施工作業。這個“龐然大物”也是迄今為止我國自主設計制造的最大直徑的泥水平衡盾構機,它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國外品牌多年來在全球超大直徑盾構方面的壟斷,可以為我國掘進機設備采購費用節約近1億元。
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工程師 賀開偉
正好迎上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我們這個產品也即將下線,相當于給十九大的勝利召開,獻上了一個寶貴的禮物。我相信在黨的帶領下,未來中鐵裝備應該會創造出更多的輝煌。
在盾構機國產化的研制過程中,大國工匠李剛和他的團隊用不服輸的精神強力攻關,陸續改進技術100多項,其中兩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特別是他們研發制造的盾構機核心部件液位傳感器,打破國外企業百年壟斷,性能躍居世界第一。
沿著三個轉變的道路繼續前行,中鐵裝備正在加速轉向高精尖、延伸產業鏈,先后成功研制出世界最小直徑硬巖掘進機、世界首創“馬蹄形”盾構、國內最大直徑TBM “彩云號”等,目前多項技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已經成為中國隧道掘進機產業當之無愧的開拓者和領軍者。
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電氣高級技師 李剛
這五年可以說是自豪感比較強,十九大馬上要召開了,我(希望)將來能夠研發一些更新的產品,應用到我們這些盾構機上,希望我們國家的大型裝備越做越好,越來越強盛,希望我們的國家將來在各行各業當中,都有更多的話語權。
河南新聞廣播組織聽眾和網友走進中國中鐵裝備集團車間,感受高科技裝備制造業的神奇魅力。
4月15日上午,中國首個盾構工法地下停車場、綜合管廊示范工程組合式盾構機始發儀式在中鐵裝備集團舉行。中國中鐵裝備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譚順輝介紹,本次投入試驗項目施工的組合式盾構機為國內首創,由中國中鐵裝備集團自主研制。
自7月10日開始,河南廣電全媒體傾力打造的系列報道《聚焦金融業“新河南現象”》,五期系列報道以“挺進中原”、“豫軍突起”、“凝‘金’聚力”、“深耕中原“、“中原突圍”為題,從不同側面,展現出近年來河南金融業的發展和變化,勾勒出河南金融業的未來。節目在河南衛視播出后,在社會各界引起熱議,業內專家學者等紛紛點贊。
豫南山區是革命老區、貧困山區,脫貧攻堅任務繁重。4月25日至26日,心系著脫貧大計、帶著對貧困群眾的深厚感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到南陽市桐柏縣、駐馬店市泌陽縣檢查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五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河南在轉型攻堅中砥礪前行,在從嚴治黨中凝心聚力。
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推動新鄉轉型發展提供了重要平臺,示范區建設情況如何、產業升級進展怎樣,謝伏瞻十分關心。謝伏瞻指出,電池產業是新鄉市著力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鄉提質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希望你們發揮優勢,盡快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實際效益。
連日來,河南廣播電視臺全媒體推出的《百城建設提質在行動》系列報道在各地干部群眾和專家學者中引起強烈反響。專家學者在收看了《百城建設提質在行動》系列報道后認為,河南的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最大的特點是體現了以人為本,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出發點,來謀劃城市建設。
脫貧攻堅是當前黨委、政府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省委書記謝伏瞻第一次強調轉作風了,尤其是在近段時間,謝伏瞻書記在多個場合、多次會議上反復強調了轉作風、抓落實的重要性。
11月22日,記者從省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日前,省政府出臺《關于支持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的若干政策》,為實驗區加快開發建設提供強大動力。為確保支持政策落到實處,切實發揮實效,《政策》還明確指出......
2017年計劃要改善7000所農村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總投資是51.29億元,這其中包括要為4300多所農村學校新建改擴建教室,包括一些寄宿制學校的食堂和一些校外的運動場地的建設,為6904所學校增添教學儀器設備、購買圖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