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0日07:08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文化路賈魯河西側,賈魯河與東風渠交匯
賈魯河棧道對岸,建起了越來越多的樓房
《管子 乘馬》中云,“凡立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
賈魯河,不僅是鄭州的“運糧河”,更承載著千年文化,寓意富庶與繁榮。如今在整體規劃下,它正脫胎換骨、煥發新顏。
【歷史】
秦有“李冰”,元有“賈魯”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黃河下游決口頻繁,十多個州縣被淹,汴河淤積。一時間,屋倒房塌,禾苗盡毀,青黃不接。為父母者,賣兒鬻女,為子女者,難尋雙親。“母親河”變成“奪命河”,百姓流離失所,中原民不聊生。
55歲的河工賈魯臨危受命,出任工部尚書,疏浚河道,征發河南、山東17萬民工,堵塞決口,并開鑿新河道,從新密引水,經鄭州、中牟、開封向南通達淮河。可謂:秦有“李冰”,元有“賈魯”。為表示紀念,人們以其名字將這條河命名為“賈魯河”。
而據史學家考證,賈魯河的前身是楚漢相爭時的“鴻溝”,兩漢時期稱“滎陽槽渠”、“汴渠”,宋朝謂“汴河”。
【文化】
河道通,時運濟 商貿通,庶民興
從唐宋至明清,居于中原的賈魯河(汴河)都是彼時“黃金水道”中的關鍵一環。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與都城的日益繁華,通過運河從東南富庶地區向京都輸送糧食物資,成為維持中華文明血脈的重要支撐。
江浙一帶的茶、米、干果,西南諸省的糖、茶、紙、竹器、雜貨,由大運河、唐河等水系入淮河到周家口(今周口市),再經賈魯河過黃河轉運至山東、京津和西北地區;而河南若遇災荒,賑災物資也順淮河、賈魯河轉運,“每歲荒江淮之粟藉以轉輸,百姓賴之”。
國事興則河道暢,戰禍頻繁則河道失修、堤岸決壞、水流干涸、運河堙廢。北宋末年戰亂頻繁、民不聊生,賈魯河一派“隋堤望遠人煙少,汴水流干轍跡深”的景象。
明朝弘治年間,劉大夏疏浚賈魯河故道,漕運繁榮持續到清朝中葉,賈魯河又被老百姓稱為“運糧河”。
【政策】
規劃發展,治水為先
雍正道光年間,周家口憑借賈魯河的便利,承接山東、京津等地與江淮流域諸省經濟交流,成為不折不扣的商品貿易中心。
時光流逝,斗轉星移。黃河之南、賈魯河源曾經不起眼的鄭縣,經過數十年蓬勃發展,一躍成為中部經濟增長引擎。
鄭州西依中岳嵩山,東接黃淮平原。多數河流發源于滎、密、鞏、登交界帶的山區,向北、向東、向東南和向南分別匯流,其中流經最長的就是賈魯河,鄭州市索須河、金水河、熊兒河、東風渠均匯流至此。
然而,隨著城市工業化的發展,賈魯河水系污染逐步加重,水質惡化,部分河段萎縮,生態系統受損,自身凈化能力減弱甚至喪失。
賈魯河的生態環境事關這座城市生態建設的成敗。2016年,鄭州市提出將賈魯河打造成鄭州市的“金腰帶”,建成安全河、景觀河、生態河、幸福河和文脈河,使之成為鄭州市新的名片,隨后一系列緊鑼密鼓的勘測、設計、施工展開。
【未來】
依水而生,傍水而興
如今鄭東新區龍湖、如意湖風光迤邐,人流如織,但在2003年以前,那只是圃田澤西北部的眾多水塘。
隨著黑川紀章規劃方案獲得采用,昆麗河東引西進,如意河連南貫北,與原有的金水河、熊兒河、 七里河、 東風渠等 “三河一渠” 共同組成完整的龍湖水系,自然與人文交融,水域靚城初現。
建碧水青山,何愁沒有金山銀山。
現如今,龍湖、如意湖水系周邊,高樓拔地而起,經濟發展突飛猛進。
現如今的賈魯河治理,也將為周邊區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幸福】
今日東風渠畔 明日賈魯河濱
2年前,滎陽市廣武鎮的老宋購買花園北路賈魯河邊一套住宅時,有老友勸他,“9000多一平方米買連霍北邊臭水溝邊的房子,這有啥好?”
“山主人丁水主財。”老宋記得,剛來鄭州時,就租住在經三路東風路附近棗莊村一處民宅里。那時東風渠河水又少又臭,“別說約姑娘去散個步,路過都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隨著河流治理工程開展,東風渠河道、沿岸景觀綠化不斷升級完善,2007年,黃河水引入,使其徹底告別了“臭水渠”,變成一渠清水。
如今東風渠岸邊綠草如茵,情侶相偎,孩子嬉戲玩耍,中老年人在水系公園里健身運動,或沿河健步走,或河畔垂釣,“東風渠的現在,就是賈魯河的未來”,擇水而居,這個選擇沒錯。
老宋知道,待到交房時,窗外的賈魯河應已是一泓碧水,喜歡晨練的他,早上可以沿著河濱步道跑上個幾公里,冬日里,老人、孩子可以到濱河公園里曬曬太陽、看看花鳥魚蟲。(首席記者 高瞻展 見習記者 陳媛媛 實習生 劉盼盼/文 記者 劉鴻翔 實習生 郭子煜/圖)
記者白周峰攝影 改造中的賈魯河已經和象湖連為一體,穿象湖而過。目前,魏河及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正在加快推進,遠期還規劃通過魏河實現龍湖與象湖通航。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連霍高速—象湖)包括疏挖河道,擴大景觀水面及各類配套建筑物,全線岸坡、灘區、淺水區生態綠化,修建游園、廣場等生態景觀。
上海崇明島是中國著名河心島,今后,“國際鄭”的金腰帶——賈魯河也將有自己的河心島。
昨日下午,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楊福平帶領相關部門及施工單位、設計單位負責人,對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進展及有關揚塵污染防治工作進行督導。
昨日上午,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副市長楊福平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相關縣區(管委會)分管負責人、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設計及建設單位主要負責人,沿賈魯河堤頂道路現場察看觀摩治理工程藍綠線融合、征拆、工程進展等情況。
11月30日下午,中牟縣官渡鎮小王村境內的賈魯河地段,賈魯河治理工程施工隊的挖掘機從河水里打撈出了古時貨幣。據了解,咸平元寶為宋代宋真宗趙恒咸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鑄的年號錢;崇寧重寶為北宋徽宗崇寧年間鑄(公元1102年~1106年)鑄的年號錢。
11月30日下午,中牟官渡鎮小王村賈魯河地段,河道治理施工隊從河里挖出古錢幣,消息不脛而走,附近村民紛紛趕來“淘金”。據了解,咸平元寶為宋代宋真宗趙恒咸平年間(公元998年~1003年)鑄的年號錢;崇寧重寶為北宋徽宗崇寧年間鑄(公元1102年~1106年)鑄的年號錢。
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現場觀摩活動昨日舉行。賈魯河兩岸景觀設計和文化、體育、旅游功能設計正在進行,有關各方要做好與設計單位的溝通配合,確保賈魯河兩岸景觀設計方案按期交付各縣、區。
在鄭州,有一條河一直靜靜地守護著鄭州人,她安靜得幾乎讓人忘記了她,然而最近她卻因為一個工程成了廣大市民關注的焦點,它就是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賈魯河水環境直接影響著鄭州對外形象,決定著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的成敗,治理賈魯河是鄭州市水生態建設的重中之重。
“開展賈魯河航運開發工程前期工作。”這是《周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里關于內河航運方面所提到的內容。
昨日,鄭州晚報記者從全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市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方面計劃總投資1527億元,新改建一批高速、國省干線、農村公路、運輸場站等項目。全面啟動公交專用道建設,年底前完成中原西路、文化路、建設路等12條道路共計191.5公里的公交專用道。
包括賈魯河航道鄭州段建設,新增300輛出租車等。
10月10日上午,記者在南四環賈魯河附近看到,賈魯河大橋北邊的東岸出現了兩座建筑垃圾山,將十多米深的河道填平了大概半個籃球場大的兩片地方。
7月9日上午,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靳磊深入扶溝檢查防汛工作。扶溝縣有關負責人陪同檢查。
近日,河南商報記者對賈魯河沿岸進行了走訪,發現作為擔負西區泄洪防汛主要任務的賈魯河,河道被占壓的情況十分嚴重。對于此處土堆的來歷,一名馮姓村民說:“這附近都是工地,還有這幾個村莊都在拆遷,整天都有渣土車往這兒跑。
近日,河南商報記者對賈魯河沿岸進行了走訪,發現作為擔負西區泄洪防汛主要任務的賈魯河,河道被占壓的情況十分嚴重。對于此處土堆的來歷,一名馮姓村民說:“這附近都是工地,還有這幾個村莊都在拆遷,整天都有渣土車往這兒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