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07日09:14 來源:經濟日報
編者按:10月5日,《經濟日報》頭版以《河南開啟“空中絲路”新旅程》為題,介紹了開啟于2013年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經過幾年努力,目前已形成引領中部、服務全國、連通歐亞、輻射全球的空中經濟廊道,帶動河南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本報今日予以編發。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鄭州—盧森堡貨運航線已累計執飛航班322班,較去年同期增加49班,貢獻貨物吞吐量5.69萬噸,同比增長約37.11%,通航點增加至15個。
早在2013年,河南省便與盧森堡“牽手”,開啟了“空中絲綢之路”新旅程。
“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需要突破點對點的局限。為此,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構建‘雙樞紐、多節點、多線路、廣覆蓋’的發展格局。”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劉偉告訴記者,以深化鄭州—盧森堡“雙樞紐”合作為基礎,河南省著力拓展樞紐航線網絡、合作領域、服務功能,構建連接世界重要航空樞紐和主要經濟體多點支撐的航線網絡格局,形成引領中部、服務全國、連通歐亞、輻射全球的空中經濟廊道。
2013年3月,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成為全國唯一以航空港經濟為引領的實驗區。經過幾年努力,目前在鄭州機場運營的貨運航空公司有21家,其中境外公司14家;開通全貨機航線34條,其中境外航線29條,基本形成了橫跨歐亞美、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航線網絡。鄭州—盧森堡航線已覆蓋德國、英國、比利時、美國等歐美主要國家,盧森堡貨航每周航班量達到15班,貨運量占鄭州機場1/4以上。
“5年前,在鄭州機場的停機坪上每天只能看到一架國際貨運的全貨機起飛。如今,每天有100架次左右的全貨機從這里飛向世界各地。”河南航空貨運發展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經理許宏宴感慨地說。
今年6月,河南省與盧森堡相繼簽署成立合資貨運航空公司、開展簽證便利業務諒解備忘錄及專屬貨站戰略合作框架等一系列合作協議;鄭州機場國際物流多式聯運數據交易服務平臺上線運行;河南機場集團作為發起人與盧森堡貨航等7家境內外物流集成公司成立了國內首個國際物流數據標準聯盟。
現在,鄭州機場的貨機坪越來越繁忙,進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貨郵吞吐量已經占到機場總貨郵量的六成,貨物種類由過去單一的普通貨物發展到目前的冷鏈、快件、電商等20多類中高端物品,以鄭州為中心向周邊幾十個城市分撥集疏。
借力“空中絲綢之路”,河南以培育特色產業為核心,著眼于打造航空樞紐特色產業體系,重點推進航空物流、冷鏈物流、快遞物流、優質農產品加工和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帶動河南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經濟日報記者 夏先清 通訊員 董 娉)
回眸過去的五年,河南從未像今天這樣接近崛起的夢想,一個“新河南”正展現在世人面前。
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的定位,將讓鄭州發揮物流商貿潛力,將讓批發零售業迎來一個新時代。確實,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鄭州固有且不斷強化的樞紐優勢,將迸發出強大力量,挖掘出物流商貿城的巨大潛力。
“國家支持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不僅給河南機場集團加快發展帶來了新的戰略機遇,也讓‘一帶一路’建設覆蓋的維度更加廣泛。
6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盧森堡首相貝泰爾時強調,要深化雙方在“一帶一路”建設框架內金融和產能等合作,中方支持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國家支持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路”,是立足擴大開放、放眼航空經濟,在“一帶一路”布局中落下的空靈棋子。
大暑時節,比高溫更紅火的是鄭盧“雙樞紐”的靚麗成績單。作為鄭盧“空中絲路”建設的相關單位,河南航投緊抓航線網絡建設,推動設立本土基地貨運航空公司與飛機維修基地,促進航空產業發展。
記者從洽談會獲悉,河南省機場集團公布了打造絲路經濟國際物流生態圈的先行舉措,主要有拓展“空中絲路”通達空間、加長航空產業鏈條、增強“空中絲路”經濟效能等。為拓展“空中絲路”通達空間,鄭州機場將不斷深化拓展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樞紐航線網絡,進一步增強航線網絡的通達性和便利性,力爭到2020年,鄭州機場開通全貨機航線40條以上,形成功能完善、相互支撐的歐美亞全覆蓋的樞紐航線網絡。
記者從洽談會獲悉,河南省機場集團公布了打造絲路經濟國際物流生態圈的先行舉措,主要有拓展“空中絲路”通達空間、加長航空產業鏈條、增強“空中絲路”經濟效能等。
近年來,河南通過構建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建設大都市,充分發揮中歐班列(鄭州)等陸上絲綢之路和國際客貨運航線等空中絲綢之路的優勢,發展多式聯運,打造“承天接地”的大開放格局,讓昔日內陸腹地變成對外開放的高地。通過中歐班列向中國運送貨物,在歐洲很多國家已經成了潮流,目前,中國鐵路總公司已經鋪畫了39條中歐班列運行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