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愛心超市日用品區 劉鵬 攝
中新網蘭考9月26日電 (記者 劉鵬)“你有所需,我有所予。”貧困居民的生活需求與企業的愛心捐贈,在河南省蘭考縣谷營鎮愛心超市里碰撞出愛的火花,讓每一個走進這里的人們,心中都多了一絲溫暖。
“愛心超市”是蘭考縣社會扶貧的一部分,像這樣的“愛心超市”,該縣已有16家。
如果不是門頭上寫著“谷營鎮愛心超市”,走進這里看見玲瑯滿目的生活用品,你不會感覺到它的獨特之處。
從商品種類上來說,它與一般超市并無二致,油鹽醬醋、牙膏牙刷、面粉、衛生紙、保溫瓶、洗臉盆、衣服、鞋子……各種生活用品,這里應有盡有。
愛心超市用品以分值結算 劉鵬 攝
從結算方式上來說,這里卻與眾不同:商品標注的都是需要多少積分,結算時只要積分卡(券)。從分值20多的食用油、面到分值0.5的袋裝醋,各種分值的商品都有。
蘭考谷營鎮黨委委員馮志剛告訴記者,愛心超市是蘭考縣社會扶貧工作“人居環境改造、社會助學、巧媳婦工程”等內容之一,愛心超市主要針對貧困人群和留守兒童等,他們需要根據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的評分來積累積分卡的卡值,然后再憑借身份證和積分卡領取等值的物品。
具體操作中,該縣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月發放30分“愛心對接卡”,同時,還設立“積分卡”。如果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個星期室內外衛生保持好,還能得到10分“積分卡”獎勵。每月最多70分,用這些“分”在超市開放日內領取物品,完全可以滿足一家的日常需求。
如果愛心超市里沒有居民想要的商品,居民可以選擇寫下來,企業或愛心人士可以采購或捐贈相應的物品。在愛心超市里,有一面愛心對接墻,手繪的心愿樹上貼滿了各種愿望,而旁邊的愛心回音墻上,則貼著對需求的回應。
26日,記者在谷營鎮愛心超市走訪時發現,心愿樹上,就有居民在8月17日寫下想要一個燒水壺的小小愿望。而到了8月21日,就得到回應說“燒水壺已到貨”。
據了解,谷營鎮愛心超市自今年7月份運營以來,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支持,截止目前收到捐款捐物共計20余萬余,已有50多戶貧困居民通過積分卡(券),兌換到自己需要的物品。
值得一提的是,愛心超市的工作人員,都是來自谷營鎮的愛心志愿者,他們在這里上班純粹出于義務。志愿者楊楠說,超市開業以來她一直都在這里,像她這樣的志愿者,這里有9名。(完)
誠如牛林所說,谷營鎮愛心超市有錢難花,是因為它“認人”:來這里“購物”的,只能是全鎮評選出來的130余戶扶貧“兜底戶”。蘭考縣評選出一批需要“兜底”的貧困戶,每月每戶發放30分“愛心對接卡”,拿到超市即可換購實物,以此保障其基本生活。
采風團來到了河南省直管縣(市)蘭考縣,參觀學習了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和蘭考脫貧攻堅展覽館,全面了解了蘭考脫貧攻堅歷程,并實地走訪了該縣谷營鎮愛心超市。
扶貧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作為黨員干部,必須增強緊迫感和主動性,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創新幫扶措施,像“愛心超市”般解決實際需要、提供實在幫扶,使扶貧工作精準且溫暖。
昨日,平頂山市四十一中師生向市愛心救助超市捐贈近700件衣物,希望能幫助困難群眾度過寒冬。
時長:21分05秒
為迎接第七個“鄭州慈善日”的到來,10月14日,二七區幸福路小學二年級舉行了“‘愛心超市’——特別的愛,特別幸福行”捐贈活動。
為迎接第七個“鄭州慈善日”的到來,10月14日,二七區幸福路小學二年級舉行了“‘愛心超市’——特別的愛,特別幸福行”捐贈活動。
鄭州團市委首家雷鋒愛心超市分站啟動
為切實解決特困人群的實際困難,體現黨和社會的關愛之心,唐河縣文峰街道在徐莊社區緊鄰新黨群服務中心打造面積30平米的愛心超市示范點一處。
4月7日,河南南陽市西峽縣首家“愛心超市”正式揭牌運營,網上捐贈、網下捐受的互動模式,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
為創新救助模式,服務市轄區的城鄉特困戶,2004年,平頂山市籌資500多萬元,建成了面積為1000多平方米的愛心救助超市,并于當年12月16日正式開業,對困難群眾實施愛心救助,同時接受社會各界的捐款捐物。
愛心超市的救助對象每個人手里都會有一張愛心卡,一年可領取900點的救助物品。
在河南平頂山市,有一家特殊的超市,這家超市專門為困難群眾設立,“購物”全部免費,顧客可以按需領取。這是河南省首家市級愛心救助超市,成立于2004年12月16日,開業10年來,已累計接受社會各界捐贈價值6500多萬元的款物,救助困難群眾48萬余人次,發放各類物品96萬余件,被困難群眾稱為黨和政府與困難群眾的“連心橋”。
原來,這些“愛心卡”是二七區專門為低保家庭和特殊困難群眾免費救助的憑證。據悉,愛心超市自開業以來,已經接待低保群眾899人次,免費發放蔬菜、糧油、服裝等生活用品1717件,低保群眾自選微利商品734件,極大地方便了低收入群體的生活。
生態廊道風景如畫、文化活動如火如荼、捐貧濟困蔚然成風……2013年,二七區不斷完善民生保障體系建設,公共服務水平、社會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轄區居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富強二七、文明二七、平安二七、美麗二七”效果初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