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寫下的打油詩有200多首,涵蓋光學、力學、熱學、聲學等多個領域。
核心提示丨“阿基米德放豪言,給我支點地球掀。也有四兩撥千斤,杠桿原理不稀罕。剪刀鉗子釣魚竿,生活處處有杠桿。”這是周口三中物理教師石磊作的打油詩。在晦澀難懂的物理課上,擁有25年教齡的石磊突發奇想,靠著自己的“八斗才華”作打油詩,讓孩子們快樂學物理,輕松進課堂。
物理課上出“文藝范”,講理論好像說快板,深奧的物理知識,僅憑石磊的幾句打油詩就能說得通俗易懂,這勾起了同學們探索物理世界的極大興趣。目前,石磊已經成了學校的“網紅老師”,有學生“上書”校長,要求課程表上增加物理課。
[直擊]
物理課好像說快板
昨日,窗外的秋雨下個不停,緊鄰沙潁河的周口三中內傳出瑯瑯書聲,然而位于教學樓二樓的一間教室卻出奇地熱鬧,偶爾還“哄堂大笑”。這是九(2)班,同學們正在上物理課,授課老師是擁有25年教齡的石磊。
這節課學的是“內燃機”,同學們的課桌上沒有堆積如山的教輔資料,只有物理課本和課堂筆記。黑板上,石磊寫下的打油詩,被同學們記在了筆記本上。“豪華跑車確實好,沒有熱機跑不了。熱能轉為機械能,工作原理得知道。”寥寥四句話,使得內燃機的工作原理一下簡單明了,同學們不用翻看課本,就可一目了然。聯系更深的理論,石磊同樣寫下四句打油詩:“一個循環四沖程,吸氣壓縮和做功。排除廢氣再吸氣,活塞往復做運動。”
深奧的物理知識,通過一個個順口溜呈現出來,這讓同學們感到學習物理太輕松了。結合每一句話,石磊都進行幽默、風趣的講解,更是吸引了同學們極大的興趣。“拖拉機靠燒柴油作動力,噪音大、冒黑煙,這好比是‘矮矬窮’,私家車、摩托車靠燒汽油作動力,噪音小、速度快,就好比是‘高富帥’。”石磊形象地比喻說。兩個流行的網絡用語,使得孩子們更容易接受。
看到記者拍照,個別好奇的孩子有時注意記者手中的鏡頭,偶爾分散注意力。這時,石磊并沒有批評大家,而是輕松地說:“哇噻,右邊那位帥哥,看過來,老師的表演更精彩。”一席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注意力又全部集中在石磊身上了。
同時,石磊“借力發力”,順便向大家普及了照相機的光學原理。“如今相機很普及,隨手一拍美景記。核心元件是透鏡,它的成像有規律。二倍焦距分大小,學會測距很重要。焦距內外有虛實,動手實驗不可少。”
同樣是一節課,石磊提前做足了備課,絞盡腦汁寫出了“打油詩”,讓課堂效率大大提高,同學們既學習了內燃機原理,又弄懂了照相機原理。
[點贊]
學生追捧“打油詩”,“上書”學校要求增加物理課
“我很喜歡石老師講物理,以前我總以為物理課就是計算公式背理論,每次上課都頭疼。可是自從石老師教我們物理后,我覺得特別有趣,希望以后增加一些物理課。”這是九(2)班一名學生給周口三中校長孫志勇的一封信,他甚至盼望著天天學物理。
據介紹,石磊1992年從周口師范學院物理系畢業,至今已在物理教學崗位上工作了25年。寫打油詩的創意,其實早在幾年前就有。“當時偶爾寫一兩篇打油詩小試牛刀,看看效果,結果發現同學們很有興趣。”石磊說,這樣一來他就有了信心,今年暑假期間,他埋頭在家整理了幾年來寫下的物理打油詩,秋季開學后,全面應用在課堂中。
記者看到,石磊寫下的打油詩有200多首,涵蓋光學、力學、熱學、聲學等多個領域。他說,初中物理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全部包括在了里面。談到光學現象時,他寫下“海市蜃樓不稀罕,折射規律現象顯”;談到聲學現象時,他寫下“聲學要懂三要素,振動是本心有數”;談到重力時,他寫下“重力大小質量定,豎直向下方向恒。太空艙里玩失重,凌波微步沒平衡”。
對于學生們笑稱他是“語文老師教物理”的說法,石磊哈哈一笑回應說:“我是徹頭徹尾的物理老師,只是平時喜歡寫作,年輕時還發表過詩歌。這不過是把寫詩的激情,應用到物理教學中了。”
學校校長孫志勇說,石磊的物理課在全校有名,成績也很顯著,幾年來,他帶的畢業班物理課一直處于川匯區前3名的成績。“我很欣賞石磊老師的才華,他今年都46歲了,卻像個年輕的小伙子,愛鉆研、愛琢磨,學生們喜歡他,同事們也都崇拜他。”孫志勇說。
目前,石磊培養的學生中,有的大學畢業留校在東北師范大學任教,有的在上海交大做物理助教,有的靠自己的摸索發明蓄電池并建廠經營……這些桃李天下的學生,讓石磊感到很驕傲。
石磊說,他打算把自己的物理打油詩印成小冊子,免費向學生發放,讓更多的孩子輕松學習物理課。“物理就是要‘悟理’,不能光為了考試而學習,物理的根本是鉆研、發明、落實、應用,我不希望自己的學生高分低能,而是希望他們忘掉考試,大膽鉆研、動手創新,爭取將來成為物理學家,造福人類。”石磊說。(記者 于揚 實習生 李玉坤 文圖 )
4月22日下午和23日上午,崔琦教授偕夫人琳達女士等分別參觀了大營鎮清涼寺村汝官窯遺址、宋宮汝瓷和香山寺,近距離感受家鄉的璀璨文化。崔琦教授走進清涼寺村汝官窯遺址的現場,他一邊看,一邊認真聽文物部門負責人介紹汝官窯,還不時地向家人作以簡要翻譯。
4月22日下午和23日上午,崔琦教授偕夫人琳達女士等分別參觀了大營鎮清涼寺村汝官窯遺址、宋宮汝瓷和香山寺,近距離感受家鄉的璀璨文化。崔琦教授走進清涼寺村汝官窯遺址的現場,他一邊看,一邊認真聽文物部門負責人介紹汝官窯,還不時地向家人作以簡要翻譯。
上月楊中華到威遠倆母山旅游時照的照片。(圖由楊中華家屬提供)據文齊昌介紹,楊中華6月10日上午有第四節課,在前往教室途中突然暈倒。劉春蓮說,楊中華今年47歲,是在1998年調到內江六中任教的,是一名物理高級教師。
在武漢市第六十四中學,老師們有個教學“神器”——“愛心3.0教育云系統”。而這套頁面簡潔、操作流暢的系統的開發者卻并非計算機專業出身,而是該校物理老師張文虎和他的同事們。
鄭州市一個化妝品小店曾經失火,去年店主作打油詩甩賣存貨、轉讓小店。
癌癥,多么可怕的字眼,從2011年11月16日被查出胃癌到現在,七旬老人趙家貴,沒有畏懼,反而樂觀豁達,5年寫12本打油詩,就是為了對抗癌癥,不僅記錄了他與疾病的抗爭史,而且傳遞著他對生活的熱愛。一頁頁地翻開,日記以打油詩的形式,記錄了老人從發現癌癥到對抗癌癥的點點滴滴,字里行間也滲透著濃濃的親情。
泰州市濱江工業園區楊灣村村民馮愛慶寫給梁上君子的一首打油詩。
梁上君子暫別忙, 聽我把話說端詳,我家本和別人是一樣,只因天降大禍來一場,白血病落在兒身上,求醫問藥十三載,弄得傾家蕩產家徒四壁墻。” 這是泰州市濱江工業園區楊灣村村民馮愛慶寫給梁上君子的一首打油詩,家徒四壁的他不堪竊賊屢次光顧,在家中留詩一首,希望竊賊能夠手下留情。
梁上君子暫別忙, 聽我把話說端詳,我家本和別人是一樣,只因天降大禍來一場,白血病落在兒身上,求醫問藥十三載,弄得傾家蕩產家徒四壁墻。” 這是泰州市濱江工業園區楊灣村村民馮愛慶寫給梁上君子的一首打油詩,家徒四壁的他不堪竊賊屢次光顧,在家中留詩一首,希望竊賊能夠手下留情。
11歲男孩創作《學生很忙》、《十一很忙》等,“我眼中的大人們有點荒謬”
原來,這幾人是農民工,來自新鄉衛輝市,念打油詩的是包工頭韋軍亭。”韋軍亭說,這座橋在衛輝市上樂村鎮皇甫村,是河南乾坤路橋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 韋軍亭稱,衛輝市交通局一位杜姓局長負責此事。
陳建斌感嘆:在微博上寫的這些打油詩,達不到發表的標準,首次發到微博就是玩玩,沒想到圍觀者、叫好者眾多。
“居民店家聽我言,搞好防范過大年;過年你忙他不忙,小偷夾包要提防……”的“打油詩”近日在民權縣廣為流傳,這是該縣公安局程莊派出所社區民警張宏軒在春節前自創的保平安提示警句。
最引人關注的是甫奪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重要作品的手稿。在這些由山東莫言文學館提供的手稿上,不僅有著莫言作品真實的改動痕跡,還有其捐贈給文學館時的心聲袒露,讀來令人忍俊不禁,更為之動容。
個人是渺小的,依靠單位或“關系”才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