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郭戈通訊員譚亞敏梁楠)臨近10月,華北、東北地區的玉米即將大量上市,這給玉米市場價格帶來了一定壓力。但對于蘭考縣的河南省蘭鄉約農業有限公司來說,由于已經購買了價格保險,其規模化種植的玉米有效規避了價格季節性下跌的風險,這也標志著我省首單“保險+期貨”項目成功落地。
據悉,這一由期貨領域的“金融豫軍”——華信期貨聯合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人保財險”)開封市分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共同推出的保險項目已于9月20日正式簽約運作。其中,投保玉米的價格下跌風險,將由華信期貨的風險管理子公司上海華信物產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期貨市場進行對沖。
根據此次的玉米價格保險條款,在9月20日至12月20日的3個月間,若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貨1801合約每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平均值低于目標價格區間的上限,則投保的河南省蘭鄉約農業有限公司將按照合同約定獲得差額賠償。
為了減少涉農企業和農戶負擔,該項目在設計上著重考慮了保險費率的壓縮。據華信期貨產業研究員路書香介紹,此次的項目采用亞式價差期權設計,設有目標價格區間上限和下限,二者之差決定了每噸玉米的最高賠付限額。這種設計最大的好處是滿足了企業的個性化需求,節省了保費——該項目的保險費率僅為1.95%,低于大部分的玉米價格保險。
據了解,積極聯合保險機構在蘭考開展“保險+期貨”試點,是2016年底華信期貨與蘭考縣政府簽訂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內容之一。同時,該公司還為蘭考縣的種植專業合作社提供免費的雞蛋價格“保險”(場外期權)。
“隨著‘保險+期貨’試點穩步推進,期貨市場、保險市場在提升服務‘三農’水平方面,邁出了關鍵而堅實的步伐。”我省資深期貨業專家師秋明評價,通過與保險公司的優勢互補、有效銜接,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及其風險管理子公司創新性地解決了期貨市場支農惠農以及助力精準扶貧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期待‘保險+期貨’項目在蘭考及全省其他地區有更大作為,真正實現‘糧賤不再傷農’。”
9月11日,新華保險青島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史廣林,開發區支公司總經理李學收代表公司,在服務人員的陪同下前往H女士家中對其進行慰問,助其早日康復!
9月16、17日下午,河南保協組織36家保險公司分別走進建華街小區、開元麗景小區,開展今年第四階段的保險進社區宣傳活動。
8月27日晚間,中國太保最新公布的2017年半年報顯示,凈利潤為65.09億元,同比增長6%。綜合此前發布的平安、國壽、人保,保險四巨頭均有不同程度增長,上半年實現凈利超700億元。
8月16日,中國聯通在香港舉行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披露了混改的具體情況,其展示的路演材料顯示共有14家戰略投資者入股,中國人壽出資最多,以217億元認購10.22%股權。
5月13日下午,沐浴初夏和煦的陽光,頭頂五月湛藍的天空,在文博廣場,21家保險公司給消費者獻上又一臺保險大戲,再一次唱響了保險好聲音。
可以預見的是,保險行業此次的“跨界打劫”已經開始,必將對于實現保險行業與安全技術服務行業轉型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保監會于2017年1月發布了《2016年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
11月22日20時許,家住澗西區中州西路華山路10號街坊的李女士哭著報警稱,遭遇家暴。接警后,值班民警迅速趕到現場處理了該警情。
法院審理后做出判決,由被告某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商丘市中心支公司在交強險限額內賠償、第三者商業責任險限額內賠償196618.4元,傷殘鑒定費1300元的80%即1040元由被告張某承擔。
令她遺憾的是,她尋找了幾家養老機構,符合她要求的機構沒有床位,有床位的機構卻只有照顧功能,卻對醫療幾乎不觸及。
令她遺憾的是,她尋找了幾家養老機構,符合她要求的機構沒有床位,有床位的機構卻只有照顧功能,卻對醫療幾乎不觸及。
今后,老人養老去哪里?
通話快結束時,業務員說,按“1”字鍵對他的業務做評價。在竇先生的手機短信記錄里記者看到,7月20日上午11時41分,百年人壽給竇先生發來短信,顯示竇先生尾號4118保單的保險費1334元已轉賬交費成功。
就在北京商報對P2P滲透保險營銷亂象報道之時,保險業內人員爆料,又有銷售者以某保險公司的名義邀請該公司老客戶聚集,
最新數據顯示,保險營銷員已突破500萬人。將出現營銷風險,警惕銷售誤導死灰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