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答題贏紅包!抽獎還得千元話費獎勵!從9月20日起,“一法兩規一決定”網絡安全知識有獎競答活動正式啟動啦!這次活動由河南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辦、大河網承辦,為期一個月,凡參與活動的網友均有機會獲得最低1元的紅包獎勵,進入抽獎環節后,幸運的網友還將獲得50元、500元、1000元不等的話費獎勵。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不可阻擋地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中,與之伴生的網絡安全威脅也不期而至,個人信息泄露、網銀被盜、社交賬號被盜……經常上網的你,是否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呢?對于網絡安全知識,又了解了多少?
為深入宣傳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及國家網絡安全法律法規,進一步普及互聯網基礎知識,宣傳互聯網發展和管理的政策法規,切實增強全省廣大人民群眾的網絡安全意識,在2017年河南省網絡安全宣傳周(9.18-9.24)期間,河南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大河網推出“一法兩規一決定”大型專題,并開啟“網絡安全知識有獎問答”活動。
獎勵方式
本次有獎競答活動將持續一個月,內容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行政執法程序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等一系列互聯網法律法規,網友點擊答題按鈕,系統將自動生成一套含有5道題目的答卷,題目形式為單項選擇題,在線答題完畢后,提交答案和真實手機號碼,系統將自動給出分數。
參與答題的網友,均有機會獲得紅包。5道題全部答對者可立即獲得一元紅包獎勵,并可進入下一輪抽獎資格。活動設置特等獎、一、二、三等獎及集體獎。答題次數最多、準確率最高者,可評為特等獎,獎勵5000元手機話費;此外,一等獎5名,各獎勵1000元手機話費;二等獎50名,各獎勵500元手機話費;三等獎500名,各獎勵50元手機話費。獎品(特等獎、一、二、三等獎)將以手機話費充值的形式,在活動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到賬;參與獎將以微信紅包的形式發放。根據全省各地參與人數及答題情況,我們將進行排名,并評出集體獎若干。
答題方法
1、PC端:登錄大河網(www.dahe.cn)PC端首頁,點擊進入“網絡安全知識有獎問答”頁面,開始答題。
2、移動端:點擊鏈接http://exam.dahe.cn/introduce直接答題。
原標題:2017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提升網民網絡素養 共建清朗網絡空間”分論壇成功舉辦 9月19日上午,由中央網信辦指導,上海市委網信辦主辦,東方網、上海網絡文化協會承辦的2017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提升網民網絡素養 共建清朗網絡空間”分論壇在上海舉辦。
我們日常使用互聯網時,多一份理智、多一份警惕、多一點法律意識、多一點理性包容,便也是為網絡安全盡一份心力了。
昨日,由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工信委、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等共同主辦的“2017年河南省網絡安全宣傳周”在鄭州啟動。省黨政軍領導王炯、趙素萍、張維寧、史濟春、宋存杰等出席啟動儀式。
在螞蟻金服展臺,只要用手機掃一掃就能提示您安全風險。殷立勤 攝 9月17日,2017網絡安全博覽會暨網絡安全成就展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展會宣傳普及網絡安全知識和技能,注重知識性、趣味性、體驗性。
為提高轄區居民對網絡安全周活動的知曉率,增強轄區居民的網絡安全意識,隴海馬路街道辦事處“三步走”積極做好轄區網絡安全宣傳工作,助推2017年河南省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
缺少了網絡的安全,信息化建設就如同空中樓、水中月;缺乏信息化技術的保障,網絡安全就成為紙上談兵,不堪一擊。
一圖速覽,2017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新亮點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推進網絡安全工作,提升全省廣大人民群眾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營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2017河南省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定于9月18日至9月24日舉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于2016年11月7日通過,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5月23日,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召開第四次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省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
互聯互通的機遇我們不能失去,但風險共擔的局面也必須面對。從上到下警鐘長鳴,安全才不會成為互聯網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只要你用手機、只要你用網絡、只要你生活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網絡安全就與每個人的權益與自由息息相關,與國家的利益和秩序生死相依。
再過幾天,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即將在浙江烏鎮拉開帷幕。記者梳理盤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歷次講話,一起讀懂總書記的網信戰略。要抓緊制定立法規劃,完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維護公民合法權益。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網絡資源普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既為我們帶來了便利也為我們帶來了問題。
現在很多高校都已經在推進網絡安全教育這項工作,但有的大學生對信息時代的安全風險還是認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