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省內新聞 > 正文

                堅持文化自信打造文化高地丨“牢記囑托 出彩中原”系列述評七

                2017年09月15日21:30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5034

                  從一個中原小村陳家溝開始,沿“一帶一路”鋪展的“世界百城千萬人太極拳展演活動”,9月10日,亮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繼續著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接力壯舉。不同地域、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人們,在緩緩舒展的“太極云手”中,“撐開一片天,劃出一道云”,共同感受太極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蓬勃活力。

                  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曲阜參觀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他高屋建瓴地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p>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類的精神家園。

                  中原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從遠古先民摶土制陶,到殷商工匠冶鑄司母戊大方鼎;從倉頡造字泣鬼神,到《詩經》三百風雅頌;從“天地之中”巍峨的嵩岳寺塔,到龍門石窟神秘的盧舍那大佛……中原大地處處閃耀著文明之光。

                  感國運之昌盛,立時代之潮頭,發文化之先聲。

                  河南省第十次黨代會首次明確提出:“加快構筑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這是繼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加快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加快建設文化強省”之后,河南對文化發展的再思考、再認識、再提升。

                  一個充滿文化自信的厚重河南,正昂首闊步,行走在更加出彩的大路上。

                  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焦裕祿干部學院同在此學習的蘭考縣部分鄉村干部學員座談時說:“焦裕祿同志在群眾心中鑄就了一座永恒的豐碑。”

                  守住根脈

                  凝聚“復興之魂”

                  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習近平

                  人類社會的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

                  中國先秦時期,百家爭鳴,開創了中華文化的一個鼎盛階段;歐洲文藝復興,啟人心智,揭開了近代歐洲文明發展的序幕。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凝聚自信——

                  9月1日,全國數以億計的中小學生在開學當天,收看了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載道、絲綢新路”,伴隨著詮釋這五大內容的一幅幅畫面的流動,孩子們沉浸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薄拔幕孕?,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腹有詩書氣自華。河南最應該有這份自信。

                  在這里,至今仍保留并傳承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基因,那些影響深遠的文明成果,都能找到它的根與芽。

                  讓我們“折疊”時空,回到古老而深邃的中原——

                  8000多年前,舞陽賈湖。一聲悠揚的笛曲劃破湖面的寧靜,我們目睹手執骨笛的先人們載歌載舞,迎來了華夏文明的曙光。

                  6000多年前,濮陽西水坡。我們看著祖先把數千枚蚌殼細心雕琢、擺放成“中華第一龍”。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4000多年前,鄭州新鄭。我們循著軒轅黃帝的足跡來到這里,追隨他把炎黃融合統一的功績載入史冊。

                  3000多年前,殷商都城。我們在殷王朝占卜記事的現場駐足凝神,驚艷于刻畫在龜甲、牛骨上那些神秘符號的樸拙之美,見證它們一步步演化成今天的漢字。

                  2000多年前,函谷關下。我們圍坐在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老子身旁,聆聽他闡釋《道德經》的精奧高玄。

                  1000多年前,宋都汴京。我們泛舟御河,在柳岸柔風中,緩緩駛進世界第一個超百萬人口的大都市,欣賞一派繁華盛景。

                  今天,我們置身充滿濃郁中國風的河南博物院:春秋的編鐘傳遞著華夏正聲,精美絕倫的蓮鶴方壺照亮了青銅時代,四神云氣圖壁畫描摹“敦煌前之敦煌”的瑰麗,女皇武則天的“除罪金簡”訴說著歷史滄桑。

                  ……

                  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中原文化,哺育著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賦予了中國人獨有的精神氣質,積淀了河南文化自信的豐厚底蘊。

                  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感慨道:“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脈,這是其他任何地方不能取代的。”

                  文化涵養精神——

                  2015年元旦前夕,當人們在電視機前聆聽習近平主席發表新年賀詞時,細心的觀眾發現,主席身后書架的顯著位置放著一套《群書治要》。

                  《群書治要》是唐初著名諫官魏征、虞世南等人遍覽六經、四史、諸子百家,采擷精華編輯而成的一部匡政經典。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p>

                  無論在世界政要云集的國際舞臺演講,還是接受記者采訪;無論是與公眾交流,還是行文著述,總書記運用詩詞典故總是信手拈來,把治國理政的思想表達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令人興致盎然,印象深刻。

                  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獻身精神等,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傳統中有民族的精神基因,文化中有共同的價值追求。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就是弘揚13億人民共有的復興之魂、強國之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最深層次的要素,必須融入時代,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

                  中原,從來都是英雄輩出、精神不老的厚土。

                  偉大的精神是時代開出的花朵。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優秀的中原文化孕育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當代中原人文精神。

                  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是不懼挑戰、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力量。近年來,河南以焦裕祿干部學院、紅旗渠干部學院、大別山干部學院與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南水北調精神教育基地為平臺,大力推進文明河南建設,讓這些產生于中原沃土的偉大精神深入人心,鼓舞著億萬中原兒女不忘初心,繼往開來,勠力前行。

                  文化編織夢想——

                  文脈與國脈相通,文運與國運相連。

                  2014年3月27日,作為首位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中國國家元首,習近平主席在這里深刻論述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指出,“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p>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將其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行謀劃,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書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壯麗篇章,為實現中國夢凝聚起無窮的文化力量。

                  對文化領悟的高度和深度,決定了文化發展的力度和廣度。如果把中華文化比作一棵參天大樹,那么中原文化就是它的重要根脈。

                  根深才能葉茂,本固方能枝榮。從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在省第十次黨代會上的工作報告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中原文化高地隆起的藍圖和景象——

                  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全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全社會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風尚更加濃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加快建成全球華人根親文化圣地、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示范基地、中華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

                  “加快構筑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是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的內在要求,與“十三五”國家文化建設目標相一致,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深刻影響著河南的現在和未來。

                  風云雄氣象,筆墨辟鴻蒙。

                  中原文化建設掀開了新的篇章。

                  改革創新,

                  實現文化勃興

                  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來做好工作,以此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習近平

                  “延安的城門成天開著,成天有從各個方向走過來的青年,背著行李,燃燒著希望,走進這城門。”

                  75年前,延河邊的這座小城里,毛澤東同志向廣大文藝工作者發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文藝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根本方向,開啟了中國文化發展新紀元。

                  3年前,首都北京,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文藝界代表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的話語:“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在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p>

                  “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解決了,接著的問題就是如何去服務。”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讓文化更好地服務于人民大眾?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回應時代關切,高擎改革旗幟,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指明了前進方向。

                  2014年2月,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審議并通過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這是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的第一個專項小組改革方案。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做到服務人民、惠及群眾,努力創作生產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讓人民精神文化不斷邁上新臺階。”省委書記謝伏瞻這樣勉勵河南文藝工作者。

                  近年來,河南連續出臺了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等一系列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的政策舉措,河南文化建設駛入快車道。

                  公共文化陽光普照中原——

                  在焦作,“百姓文化超市”大受歡迎。前不久,溫縣“百姓文化超市”網站發布演出信息,北冷鄉西南冷村的李國林看到消息后,通過手機客戶端下單,希望送戲進村。3天后,懷梆《刁小姑》如約進村首演。臺上演員演得精彩,臺下觀眾看得入神,掌聲、歡呼聲、笑聲不斷。

                  借助“互聯網+”,建立數字文化服務網絡,線上訂單,線下配送。這種發端于焦作、在全省鋪開的“百姓文化超市”,真正打通了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百姓文化超市”只是河南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個縮影。

                  一組數字看變化。全省建成的288個博物館(紀念館)、157個公共圖書館、203個文化館(群藝館)、2399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4萬多個鄉村文化大院和農家書屋,目前已全部實現零門檻免費開放。

                  “教你一招”受歡迎。以廣場舞編排、戲曲功夫操、大眾魔術等文藝小絕活為主要內容,“教你一招”活動共培訓基層文藝骨干近百萬名,打造了一支在群眾中留得住的文藝“輕騎兵”,成為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緊密對接的“金鑰匙”和“連心橋”。

                  一顆種子薪火傳。在鄭州、洛陽等地的中小學校園里,常常聽到韻味醇美的戲曲旋律。作為中宣部“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試點省份,河南推出“雙百雙千”活動,百名戲曲名家聯系百所高校、百所戲曲院團聯系百所中小學,戲曲走進千所鄉村學校少年宮、千所鄉村音樂廳,讓傳統戲曲的火種播撒校園,為“戲曲進校園”在全國開展提供有益借鑒。目前,全省各級各類院團已經進校園演出5000余場,舉辦各類戲曲知識講座近1000次。

                  一批品牌熱中原。只花5元錢就可以欣賞到專業院團的演出。由河南省委宣傳部推出的“中原文化大舞臺”,用2000場演出、3萬場電影,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它與“舞臺藝術送農民”“春滿中原”“百城萬場”等文化惠民品牌攜手發力,實現了全省舞臺藝術惠民全覆蓋。

                  五年來,河南進一步加大公共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著力提升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科技含量,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讓人民群眾擁有了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文藝精品創作碩果累累——

                  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

                  偉大的時代呼喚文藝精品,偉大的作品呼喚文藝大家。

                  “焦書記,蘭考人民脫貧了。俺心里跟您一樣高興、激動?!?月13日,著名豫劇演員賈文龍在蘭考凝視著焦裕祿雕像,再次與焦裕祿跨越時空,深情對話。

                  為了塑造好焦裕祿的舞臺藝術形象,賈文龍和豫劇《焦裕祿》的主創人員扎根蘭考,在生活中追尋焦裕祿的印跡,感悟焦裕祿精神。

                  身子撲下去,形象立起來。在去年的全國文代會聯歡晚會上,賈文龍演唱了《焦裕祿》中的“百姓歌”。演出結束后,習近平總書記上臺接見演員時對他說:“你演得入心入理?!?/p>

                  在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河南深入實施中原人文精神文藝精品創作工程、文藝普及工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文藝人才培養工程、特色文化基地建設工程等“五大工程”,廣大文藝工作者用心解決創作的“本、源、質、效”問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潛心創作,推出了一大批有筋骨、有溫度,沾泥土、帶露珠的精品力作。

                  豫劇《焦裕祿》《程嬰救孤》《香魂女》《常香玉》,越調《老子》,話劇《紅旗渠》,舞劇《風中少林》《水月洛神》等作品在全國重大賽事中屢創佳績,河南實現了“五個一工程”獎戲劇類九連冠、國家舞臺藝術“十大精品工程”八連冠、中國舞臺藝術政府最高獎“文華大獎”五連冠,在全國獨領風騷。

                  “中國戲劇看河南!”一位國內著名戲劇評論家由衷贊嘆。

                  中原文化的繁榮發展也讓古老的曲藝大放異彩。2016年8月,河南省雜技集團成功將美國密蘇里州布蘭森市的綜合藝術活動中心納入麾下,樹立了河南乃至中國雜技產業走向國際的標桿。同年10月14日,該集團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海外上市啟動儀式,邁出了開拓海外市場的重要步伐。

                  “在我最熟悉的中原大地挖出一口文學的深井,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創作源泉。”在長篇小說《生命冊》榮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后,著名作家李佩甫動情地說。

                  河南作家、書畫家、詩人、音樂家、舞蹈家、攝影家等文藝工作者,深入中原出彩的火熱實踐,把中原大地的輝煌巨變寫進書里、繪在紙上、誦成詩篇、譜成旋律、編成舞蹈、裝進鏡頭,優秀作品呈現井噴之勢。從中國書法蘭亭獎、中國戲曲梅花獎,到中國攝影金像獎、中國電視金鷹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河南文藝作品頻頻折桂,有力提升了“文藝豫軍”在全國的地位和影響力。

                  文化產業發展強筋壯骨——

                  從喧鬧的鄭州市二環支路轉進一條小巷,走進“瑞光創意工廠”,一棟棟具有時代感的老舊廠房搭配紅瓦、綠樹、水泥地,讓人恍若回到30年前??Х葟d、攝影基地、服裝設計室等多元創意空間又讓這些舊廠房枯木逢春,老樹發新芽。

                  “城心老巷子,文創新圈子”。舊廠房、老車間一旦注入文化創意,便煥發了生機。它們變身畫廊、舞臺、文化公園、遺產博物館等新業態,成為社區的文化中心,居民百姓的好去處。

                  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引領,移動多媒體、數字出版、動漫游戲、文化娛樂等業態蓬勃發展:“婦好鸮尊”茶壺、“云紋銅禁”書簽、“中原拓片”U盤……這些帶有河南印記的文創產品,讓人感慨“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對傳統唐三彩進行創新轉化,洛寧縣愛和三彩小鎮欣欣向榮;野生動物園、主題演藝公園等九大主題公園的入駐,讓原本并不知名的中牟成為亞洲集中布局主題樂園最多的地方。

                  2015年,全省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首次超過千億元,2016年又實現新的突破,增加值保持著12%的增長速度,全省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居中部六省之首,河南文化產業發展釋放出“洪荒之力”。

                  媒體融合提升傳播效果——

                  互聯網給輿論生態帶來了全方位的深刻影響,對媒體傳播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一個風清氣正的輿論場,建立健全有利于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體制機制,“畫好網上網下同心圓”。

                  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廣電傳媒控股集團為龍頭的河南新聞媒體,把建設新型主流媒體作為重大戰略任務,以“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為目標,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6月6日,新版“中央廚房”正式上線,標志著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的融合發展提升到了一個新水平。目前,集團上下已經形成載體多樣、渠道豐富、覆蓋廣泛的強大新媒體矩陣,綜合用戶超過1億人。9月7日,“中國主流媒體App排行榜2017年8月榜”發布,河南日報客戶端再次名列前茅,持續保持強大的傳播影響力。

                  大河網絡傳媒集團與大象融媒集團閃亮登場,廣電融媒新聞島投入使用,一個以傳統主流媒體為龍頭、融媒體集團為主導、“三微一端”為支撐的河南主流媒體矩陣已初具規模,朝著“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邁進,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講好河南故事,傳播好河南聲音,打通“兩個輿論場”,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市場主體煥發嶄新氣象——

                  5月11日,中宣部召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座談會,發布了第九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名單,中原出版傳媒集團再度入圍。

                  加快產業升級、加強資本運作、加大對外開放,中原出版傳媒集團走出了一條融合升級的發展道路。2016年,該集團資產總額達到140.37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35.16億元、利潤15.24億元。

                  剛剛揭曉的“2016—2017中國報刊經營價值排行榜”顯示,河南日報位居全國省級日報第五名,多元產業良性發展,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經營業績逆勢增長,整體實力不斷增強。

                  改革出活力,改革增效益。

                  河南自主品牌奧斯卡電影院線,扎根本土,輻射全國,在烏魯木齊、西安、太原等主要城市落地。目前該院線已在全國擁有影城210家。2016年,票房收入增幅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截至目前,全省188家國有文藝院團全部完成改革任務,302家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完成了轉企改制,企業活力和市場主體生存能力逐步增強。

                  以人民為中心,以改革為動力,以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目標,河南文化建設大河奔涌勢正雄。

                  高地漸起,

                  彰顯河南新氣質

                  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

                  ——習近平

                  1700多年前,“建安才子”曹植面對洛河兩岸的美景,寫下千古名篇《洛神賦》?!捌湫我玻嫒趔@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

                  《洛神賦》塑造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個美麗的女神形象,令后人一詠三嘆,心馳神往。

                  借助“洛神”的經典意象,鄭州歌舞劇院創作了大型舞劇《水月洛神》,把這段人神相戀的美好愛情故事搬上舞臺,被譽為“千古絕唱,中原名片”。

                  活態傳承,“厚重中原”翻唱楊柳詞——

                  6月11日,二里頭商代遺址博物館在洛陽偃師破土動工。這是“十三五”期間全國重大文化工程項目,若干年后,人們可以在這里觸摸到“最早的中國”,瞻仰3000多年前中國最早的“紫禁城”,逛逛中國最早的中軸線布局的大型“四合院”。

                  “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讓世遺委員會驚呼“震撼”,稱贊這是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業革命前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土木工程項目。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以通濟渠、永濟渠為“人”字狀兩大撇捺延伸,全長2700多公里,成為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河南提出在保護大運河遺址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遺產所蘊含的價值,打造多形態并存的大運河文化帶。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安陽殷墟、鄭州商城、新鄭鄭韓故城等一批考古遺址公園和大遺址保護展示園區相繼亮相,展示著城市的底蘊,延續著城市的文脈;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產業結合,木版年畫、剪紙、泥咕咕等大批民間手工藝品走進當代人的生活,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俠肝義膽,“大愛河南”傳遞正能量——

                  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陽市一棟居民樓火光沖天。租住在一樓的王鋒為救人三入火海,幾乎被燒成了“炭人”。五六十米長的救人路上,留下了他一串帶血的腳印。

                  2016年度“感動中國”的頒獎詞這樣評價王鋒:“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一場愛的馬拉松,長跑三十九年,沒有終點。一座愛的大院,滿是善良的人,溫暖的手,真誠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離不棄的深情。鴿子飛走了還會回來,人們聚在一起,就不再離開?!边@是2014年度“感動中國”寫給“隴海大院”的頒獎詞。

                  住在鄭州隴海大院里的這群平凡人,39年如一日,像對待親人一樣照顧一位高位截癱者,愛心接力,大愛無疆。

                  2017年第五屆“媒體公益與社會責任”研討會公布的全國“天天正能量”大數據顯示:河南成為全國最具正能量的省份!鄭州成為全國最具正能量的城市!

                  在中原這片有著優秀道德基因的土地上,近年來誕生了16位“全國道德模范”,13位個人和一個群體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802人入選“中國好人榜”,各類先進人物有220多萬……河南好人,享譽全國。

                  在中原這片充滿正能量的土地上,上演著“一碗面感動一座城”的生動活劇,傳頌著“精誠大醫”胡佩蘭、“誠信雞蛋哥”任慶河的感人故事,活躍著無數個志愿服務和愛心團隊……

                  奉獻他人、提升自己,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大愛河南”匯聚起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強大正能量。

                  文潤百業,“活力中原”再添新動能——

                  文化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越來越強大,轉變發展方式、增進民生幸福、促進社會和諧,文化都是重要推手和衡量指標。

                  “文化+”,無限大。

                  “文化+城市”。水繞城郭,蓮荷吐芳,這不是江南水鄉,而是許昌的蓮城風姿。隨著“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水系工程的打造,許昌成了一座“在水聲中醒來”的城市。在“2016年河南省城市居民獲得感調查”中,許昌居民的獲得感、信心感等指數均居全省第一。

                  “以綠蔭城、以水潤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讓生于斯、長于斯的群眾為這片土地自豪。河南省省長陳潤兒指出:“河南許多城市都有著優秀、獨特的歷史文化傳承,要打好‘文化’牌,將文化元素更多、更好地融入到城市形象塑造、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和城市建設中,讓當地百姓更有歸屬感、認同感。”

                  “文化+旅游”。徜徉開封清明上河園,走進古樸的書店街,漫步七盛角,享用美食小宋城,帶著宋文化韻味的煙火氣息撲面而來。作為全國唯一以一座古城為整體打造的文化產業園區,開封市2016年的文化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為5.6%,遠高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

                  “世界那么大,我想回老家”。依托厚重的根親文化資源,河南旅游打響“老家河南”牌,每年吸引大批游人到中原尋根。2016年,河南旅游總收入5764億元,入境游客294萬人次,分別增長14.47%和9.56%,增速雙雙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文化+科技”“文化+制造”“文化+共享”“文化+農業”……猶如點石成金的魔棒,“文化+”正在中原大地催化出一批批新興業態,為出彩河南挖掘潛力、注入動力、釋放活力、帶來紅利。

                  溝通交流,“魅力中原”綻放新氣質——

                  2016年10月18日,百余名美國明星盛裝來到美國電影奧斯卡獎頒獎劇場杜比大劇院,欣賞一部來自河南的傳統戲劇《程嬰救孤》。這是杜比大劇院首次上演中國戲劇作品。豫劇亮相好萊塢,再登百老匯,打動了美國觀眾。

                  中原文化走出去,讓世界更好地了解河南、認識河南、點贊河南。

                  今年春節期間,河南派出300多人的龐大團隊,奔赴21個國家和地區展示中原魅力;《功夫詩·九卷》先后到哥倫比亞、菲律賓參加中哥、中菲旅游年開幕式,掀起一股中原風;13個大型文物外展在瑞典、法國、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向世人展現厚重中原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卷。

                  隨著文化交流項目年均人次和數量大幅度增長,河南為國家文化對外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原文化的風采飛揚五洲四海。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堅持文化自信,建設精神家園,河南任重道遠。

                  打造文化高地,決勝全面小康,河南壯志凌云。

                  江河浩蕩千帆競,從來文采更風流!

                文章關鍵詞:堅持文化自信;文化高地;牢記囑托;出彩中原 責編:王芳菲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欺凌小故事动图gif邪恶| 制服美女视频一区|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美女裸体a级毛片| 影院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婷婷丽春院影视| 午夜精品视频5000| a级毛片在线观看| 拍拍拍无挡视频免费观看1000| 午夜人妻久久久久久久久| 韩国无遮挡羞羞漫画| 成年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网址| 人成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 老熟妇乱子伦牲交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麻豆|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香蕉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在线看| 欧美又大粗又爽又黄大片视频 | 樱桃视频高清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视频| 又大又黄又粗又爽的免费视频| 香蕉视频污网站| 女人被免费网站视频在线| 亚洲啪啪AV无码片| 精品人妻VA出轨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啪精品|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 |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豪妇荡乳1一5白玉兰免费下载|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线| 久九九久福利精品视频视频| 欧美三级电影在线看|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软件app| 91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樱桃视频影院在线播放免费下载| 人人超人人97超人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