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8日晚,王甲在濮陽縣某路口撿到一個錢包,內有魏某的身份證及銀行卡等物品。王甲將此事告訴其丈夫王乙后,二人經商議決定破解密碼,將銀行卡中的現金取出。次日,王甲先到濮陽縣城某銀行自助取款機上嘗試輸入密碼取款未果。隨后,王乙在濮陽縣的另一個銀行自助取款機上輸入了魏某身份證上的出生年月,破解密碼成功。接著,王乙就將魏某銀行卡中的存款取走了2萬元。案發后,贓款被追回并已發還給被害人魏某。
王甲、王乙夫婦二人認為,他們是從撿到的銀行卡上取的錢,銀行卡不是非法得來的,不應被認定為信用卡詐騙罪。
結果
濮陽縣法院經審理,以信用卡詐騙罪分別判處被告人王甲和王乙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拘役5個月,緩刑1年;并均處以罰金2萬元。
法理解析
法院審理后認為,雖然王甲、王乙夫婦是拾得的銀行卡,可銀行卡是他人的,二人破解密碼后以他人名義取得卡上的錢財,即是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為。依據刑法的規定,王甲和王乙已觸犯信用卡詐騙罪,法院遂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提醒
該案的主審法官提醒廣大讀者,即使是撿來的銀行卡,也不要隨意破解其密碼,更不能妄圖貪占小便宜而盜刷亂刷他人的銀行卡,否則可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記者李夢揚通訊員孫伯韜張芳)
”昨日,岐山縣蔡家坡經開區市民王先生向華商報反映,3天前他的農行卡內錢被盜刷一空,他質疑農行防御系統有缺陷。王先生立即向警方報警,轄區派出所出警后,介于涉案金額較大,案件交由岐山縣公安局刑偵部門調查。
如今期限已至,是否所有的達標市民都能享受到免費午餐?帶著問題,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地區多個銀行網點。記者發現,部分銀行對于新舊客戶的免費服務門檻不一致,疑似“喜新厭舊”。
自2014年8月份起,監管部門就已經要求銀行對于符合一定要求的銀行卡免除賬戶管理費和年費,但是這一規定在執行中被打折——部分銀行未能及時告知,結果就是三年來仍有部分儲戶對此一無所知,自然也不會主動去申請。
刑法上“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以及“買賣居民身份證件罪”已很明確,現在需要的是法律的剛性執行,別把這些再看成“灰色”的,它就是犯罪。
法官建議,發現賬戶異常變動時,持卡人應做到“三個盡快”:盡快到最近的發卡行服務網點ATM機或銀行營業場所證明人卡未分離;盡快致電發卡行客服電話,辦理臨時掛失;盡快到當地派出所報案。
近期,蘇州一家銀行網點因一張銀行卡掛失,意外牽扯出一個洗錢團伙。為爭奪銀行卡中的9145元錢,洗錢團伙與出售銀行卡的人上演了一出“黑吃黑”,結果誰也沒討到好果子吃。
卡里突然轉入7萬元錢,趙女士一開始覺得是騙局,后來發現確實入賬了,又想著快點找到失主。
卡里突然轉入7萬元錢,趙女士一開始覺得是騙局,后來發現確實入賬了,又想著快點找到失主。卡里突然多了7萬多元,趙女士并沒覺得天上掉餡餅了,“不是自己的錢,心里總是個事”。
李先生趕忙來到位于航海路未來路交叉口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反映情況,經客服人員查詢后,告訴李先生,他的這些錢居然是2月7號當天,在泰國被人取走的。
每人在同一銀行只能有一個Ⅰ類賬戶,同行異地存取款將免手續費,ATM機轉賬24小時內可撤銷……本月起,央行一系列新規開始實行,我們使用銀行卡的習慣也將發生不少變化。
河南男子小黨近日到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辦房貸時,發現自己名下莫名其妙多出了6張郵政銀行卡,因為辦卡張數超過6張,他已辦不了新卡辦房貸。在小黨的多次要求下,中國工商銀行濰坊青州支行將他名下銀行卡的辦卡存照發送到鄭州。
“柘城縣人社局說以前所交新農保的養老金會退給我,結果幾個月過去了也沒收到錢……”張先生說,按照柘城縣人社局的要求開了相關的證明,也登記了卡號,前前后后跑了好幾趟,結果幾個月過去了,還是沒收到應退的錢,“不知道為何自己在提交了相關的手續后,遲遲沒有領到退回的新農保養老金參保費,希望幫辦能提供幫助!”
工作人員建議,如果名下銀行卡成了空卡,用戶最好盡早到銀行網點銷戶處理。
楊先生稱,2014年12月15日10時,他收到署名為建設銀行的3次手機短信提醒,發現自己的銀行卡被分別支出9010元、10000元、360元。于是,他趕緊查看錢包,發現銀行卡安然無恙地在自己錢包里,自己也沒有在網上購物消費,怎么會有這么大筆的支出呢?楊先生當即趕到銀行掛失并報警。
在報紙上看到別人的儲蓄卡被盜刷,就主動將自己追回盜刷款的經驗進行分享,這位尤女士的風格值得肯定,從她的講述看,她和石女士的遭遇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