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省教育廳發布《關于加強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通知》,對加強我省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出意見。記者獲悉,從2017年秋季開始,各中小學校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必修課列入課程計劃,所需課時在學校課程中統籌安排。
要求:小學生每學年上夠12課時
根據通知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各學段學生認知特點,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基礎性、階段性、規范性和實效性。
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從2017年秋季開始,各中小學校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必修課列入課程計劃,所需課時在學校課程中統籌安排。小學各年級每學年不少于12課時,中學各年級每學年不少于14課時。
在學科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師要自覺提高素質,把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工作之中。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通過社團活動、興趣小組、專題講座、經典誦讀、比賽展覽、藝術文化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通過家校合作,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溝通,與家長一起共同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教材:配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
由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等單位共同編寫出版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小學6冊、初中3冊)已經河南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作為全省中小學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用書。
各中小學校要配備一定數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用書供師生使用。每所學校按每個年級班數進行配備:一個年級4個班以下的要按1個班級人數配備,5——8個班的按2個班級人數配備,9個班以上的按3個班級人數配備。
教師:將加強骨干教師培訓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教師的配備與管理,逐步形成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
中小學校要選配具有一定優秀傳統文化基礎的在職教師,通過培訓后轉崗從事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或兼職承擔教學輔導工作。
城市學校和農村規模較大的學校要配備優秀傳統文化專職教師,其他學校要配備兼職教師。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教師的培訓和培養。要將優秀傳統文化教師的培訓納入整體培訓計劃之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多種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
從2017年起,省教育廳將制訂培訓規劃,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骨干教師的培訓工作。
意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
我省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著良好的傳統,不少地方和學校在長期的教育教學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還存在不少問題,教育內容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明顯不足,課程和教材體系有待完善,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升,教學教研有待進一步加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明,在中小學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學生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傳承創新,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奠基工程,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行為規范和文化素養的養成工程,也是培養學生珍視祖國優秀文化,增強民族自尊、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感的提升工程,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周曉荷)
(1/1)內容提要:傳統文化就像一顆種子,埋在孩子們的心中,只要悉心培育,在未來收獲的將是一整片郁郁蔥蔥的“森林”。傳統文化就像一顆種子,埋在孩子們的心中,只要悉心培育,在未來收獲的將是一整片郁郁蔥蔥的“森林”。
” 2013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指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弘揚及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中,習近平強調要努力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經濟發展的戰略構想中,習近平注重借鑒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精神和歷史經驗。
陳寶生透露,教育部已采取三項措施解決優質教育資源均等化,一是優質學校集團化辦學,二是學區化管理、中學小學連片進行,三是均衡配置資源。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佛教應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發揮積極作用。在我擔任方丈的北京龍泉寺,近年來積極引導信眾參與地震救災、奉送愛心粥、捐資助學、捐建鄉村圖書館等公益慈善活動。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綜合體現,集中反映著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思想觀念、價值理念、道德規范,影響著一國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也是引領社會發展的精神旗幟。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源泉。
10月17日,第三屆河南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在鄭州舉行,本屆年會的主題為“傳承歷史文化打造文明河南”。本屆年會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密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個總”戰略謀劃以及打造“四個河南”、推進“兩項建設”等重大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先導和價值引領作用,深入發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淀和豐富內涵,把“文明河南”建設轉化為全省人民的精神追求和自覺行動,為加快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凝聚強大的發展能量。(記者 李鳳虎 實習生 焦莫寒)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文化現代化,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社會工作局主辦,搜狐網承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上行:孔子誕辰網絡文化活動”日前落下帷幕。為了讓網民更加系統地了解傳統文化,此次活動對錢遜、姚中秋、陳少明、郭齊勇、任鋒、杜維明、楊國強、楊國榮、陳赟和許紀霖等多位儒家學者進行了專訪。
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對于社會層面的概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與儒家學說在此點上亦是一脈相承。其多年來關注于南宋浙東學派思想的發展,在他看來,浙東學派的事功理論是值得當代人學習的。
李克強8日晚來到開封七盛角民俗文化街,在王素花汴繡館長時間駐足。82歲的王素花多年繼承創新宋代傳統刺繡工藝,是汴繡領軍人物。他鼓勵老藝人弘揚工匠精神,讓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7月6日,省政協常委會舉辦學習講座。省政協主席葉冬松,副主席張廣智、梁靜、靳克文、錢國玉和秘書長王樹山,出席省政協十一屆二十二次常委會議的省政協常委,住豫全國政協委員,各省轄市、直管縣(市)政協領導,省政協機關干部等參加講座。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基因,不僅要根植在當代人的心中,還要使其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各地師生評價這些活動時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燈塔,它照亮了我們前行的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標尺,它規范著我們的一言一行。
鄉愁是一種眷戀家鄉的情感狀態,是遠離故鄉的游子對故土的思念、對家鄉的感情。記住鄉愁,就是要記住本來,延續根脈,傳承幾千年來深藏于我們文化基因中的家風祖訓、傳統美德和家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中指出:“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
今天(12.9)上午,中原周易文化研究院在鄭州成立,省領導張程峰、鐵代生、鄧永儉出席成立大會。中原周易文化研究院是經河南省民政廳批準,由一批教授、專家、學者組成。研究院的成立,對深化周易文化研究,弘揚易學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