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趙力文)記者9月7日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底,我省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圓滿完成了階段性整改任務。自2016年11月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意見以來,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切實把整改落實作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重大政治任務,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以打好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河南。
加強組織領導和完善長效機制,推進整改工作任務落實。省委書記謝伏瞻、省長陳潤兒對整改工作負總責,成立了由陳潤兒任組長,19個職能部門和18個省轄市、10個省直管縣(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河南省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安排整改工作任務。同時,省委、省政府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深度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研究出臺了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政策。
2016年,全省聚焦重點源頭、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狠抓控排、控塵、控車、控油、控煤、控燒“六控”措施落實,全省大氣環境質量出現歷史性拐點;2017年,強化集中供熱供暖、依法取締“散亂污”企業、燃煤散燒治理、揚塵污染治理等措施,全省PM10、PM2.5平均濃度繼續“雙下降”。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突出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取締“八小”企業、消除黑臭水體等六項重點工作,強化目標管理,全省水環境質量總體趨好,部分河段水質明顯改善。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廳際聯席會議制度,開展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試點。
針對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的問題,全面打響轉型發展攻堅戰,印發實施《關于打好轉型發展攻堅戰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和化解過剩產能等5個專項攻堅方案,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積極化解過剩產能,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煤炭鋼鐵化解過剩產能目標。嚴格控制燃煤總量,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提升油品質量,努力從源頭上減少環境污染。
認真查找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實。全面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規范化建設,保障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積極保護濕地資源,組織在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濕地修復試點,對沿黃濕地自然保護區存在的生態破壞問題進行全面排查整治。明確禁止開發的紅線區域,全面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嚴格執法監管,2017年以來,全省共查辦環境違法違規案件670起,罰款金額14411.08萬元,著力解決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截至今年8月底,我省95項整改任務已基本達到了整改目標,其中已全部完成73項,占任務總數的76.8%;其余22項完成了階段性任務,按照既定時限持續整改,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各項環境保護重大決策部署逐步落實,一大批環境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圓滿完成了階段性整改任務,取得了明顯成效。
今夏以來,河南加強頂層設計,制定了“1+6+7”的“治霾”戰略:“1”是關于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6”是黨政同責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網格監管制度、排污許可制度、生態補償制度、目標考核制度等6個制度性保障文件;“7”是7個專項攻堅方案。
22個工作組工作人員對照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和水污染防治攻堅工作方案,認真檢查各地工作任務進展情況,逐項核查落實,重點排查“散亂污”企業整治取締、燃煤“雙替代”等情況。
這是2016年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三項攻堅任務,即農村脫貧攻堅戰、國企改革攻堅戰、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這是201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四項攻堅任務,即農村脫貧攻堅戰、國企改革攻堅戰、環境治理攻堅戰(包括大氣污染治理和水污染治理)和發展轉型攻堅戰。
12月15日,由省工信委副主任聶春山帶領的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督導組蒞周,督導我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情況。會議結束后,督導組一行還來到監測站點、建筑工地、“小散亂差”企業等,實地檢查督導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具體實施情況。
河南也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列為與脫貧攻堅、國企改革并列的“三大攻堅戰”之一,2016年7月4日,河南召開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動員會議,吹響了向大氣污染宣戰的號角。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和省公安廳、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商務廳等7個省廳向省政府遞交《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
全省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拆改任務完成3255臺…… 8月下旬以來連續藍天白云的好天氣,展示了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良好成效。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回應百姓期盼,點亮“藍天白云常在”的美好生活,讓百姓真切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2013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從天津市武清區丁家瞿阝村開啟了考察天津的第一站。2013年5月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考察中新天津生態城。
有人稱之為“環保法制時代的勝利”——肆意破壞環境的時代一去不返,若有人膽敢挑戰法律,面臨的不僅是天價罰單,還有更為嚴厲的刑事處罰。在強化執法工作的同時,環保部門積極推行“陽光執法”,《環境監察稽查辦法》不僅是對環保執法人員的督促,也是一種有效的保護。
“今年我們的目標是,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下降2.3%以上”,在昨日召開的全省環保工作會議上,空氣污染防控有了“逗硬”目標。老百姓關注的空氣質量,“25個省控城市中,仍有5個空氣質量不達標,其中攀枝花市SO 超標,成都、自貢、樂山、南充市PM10超標”。
今年以來,河南PM10、PM2.5平均濃度、優良天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了“兩降一增”,但對標中央要求、對標全年任務仍有相當差距。為確保環境治理成效,陳潤兒提出,要依法落實生態補償、依法進行環保調度、依法加強督查問責,“三措并舉”完善機制、強化約束。
對下一階段工作,陳潤兒強調,完成今年目標任務仍然艱巨繁重,在提振信心的同時要務必保持清醒認識,持續傳導壓力,并提出了5點要求:省紀委對6起損害生態環境典型問題查處情況,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對25起典型環境違法違規企業問題查處情況分別予以通報。
全省上下要堅決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改善我省環境空氣質量。
6月22日,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討論研究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等工作。陳潤兒強調,要提高思想認識,堅持綠色發展,堅定目標、依法治理、突出重點、標本結合,堅決打贏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河北省副省長張杰輝、天津市副市長趙海山出席了主題為“京津冀一體化:眾行以致遠”分論壇。3月22日,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召開,圖為“京津冀一體化:眾行以致遠”分論壇現場,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發言。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悉,《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或于4月底下發。根據《規劃》,到2017年,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要取得明顯進展,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對接協作三個重點領域,要集中力量先行啟動并率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