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輪地方轉型探索中,力度最大、態度最堅決的也許就是淄博了。
這兩天,筆者應邀參加了由人民網山東頻道和淄博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淄博陶瓷·當代國窯”融媒體山東行活動,收獲頗豐。
一方面,有機會親眼見證淄博悠久燦爛的陶瓷文明,另一方面,也得以更加深入系統地考察淄博產業,尤其是陶瓷產業提質轉型的經驗和模式。
近兩年,針對地方轉型發展這個主題,筆者考察過不少區域:包括長三角地區的江陰、南通,珠三角地區的佛山,中部地區的許昌、開封等。
這些地方,轉型發展的意識,“覺醒”得特別早,而且更多地以政府引導,企業按照產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主動、自發選擇轉型方向和路徑。經過幾年歷練,這些地方提前、主動啟動的系統化轉型升級,也先后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不過,與上述區域不同,淄博轉型發展,尤其是陶瓷產業的新一輪轉型發展,雖然一直在進行中,但巨大的變化和加速,是從去年開始的。
2016年,淄博市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開啟了建陶產業精準轉調的過程:建陶產能由7億平方米壓減為2億平方米;生產線由348條壓減為141條,關停207條,淄博產區將有三分之二的陶企需要產地轉移或退出舞臺……
這份大有壯士割腕,甚至可以說是“史無前例”態勢的轉型之舉,背后隱藏的則是,淄博陶瓷產業長期發展面臨的一系列困境: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層次偏低、節能環保壓力增大等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矛盾和問題越來越突出。
在市場接近飽和,環保政策倒逼越來越嚴格,對品牌、文化、創新,越來越重視的當下,淄博的精準轉調系列政策,顯然是著手產業長遠發展的必然之選。
更何況,在筆者看來,淄博陶瓷產業轉型發展的窗口,尤其隨著經濟新常態帶來的影響,波及的范圍越來越大,要比前面提到的佛山、江陰、許昌等更小,面臨的困難也要大上不少。
而淄博轉型面臨的環境,以及一系列措施和模式,可能對于廣大的中西部地區更有參照和借鑒意義。
所以,除了一系列政策引導之外,筆者想尋找的是,淄博在陶瓷產業轉型上,有哪些成熟的思路和做法。而在這兩天的考察和交流中,筆者也切實發現了不少亮點:
首先,從“精準”著力。
政策的密集、執行的強度等,是淄博建陶產業轉型的特征,但這些方法的核心,指向的是:精準二字。
針對不同企業的發展狀況和基礎,淄博施行了包括兼并重組、就地改造、淘汰落后產能、淘汰等一系列細化政策。
在淘汰一大批產能小、競爭力差的企業的同時,保留優勢產能,并著力打造一批經濟實力強、品牌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和示范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來帶動整個產業加速轉調升級。
其次,著力向商貿、設計等產業鏈、價值鏈高端衍生。
在面臨新的市場環境,以及佛山制造等競爭對手的過程中,如何從差異化的角度出發,走出一條更適合自身產業實際的轉型之路,是淄博陶瓷產業轉型之路的起點。
而淄博的做法是,在提升制造業品質基礎上,向商貿、設計等產業鏈、價值鏈高端衍生。
當下淄博陶瓷產業,正在以建設技術領先、生產集約、生態環保的世界級高端建陶(琉璃)業制造基地和國際采購服務商基地為目標,加快中國(淄博)陶瓷琉璃城“五個中心”建設。
其中,將研發創新與品牌打造相結合、全產業鏈展示與國際營銷網絡構建相結合、交易方式創新與產業鏈金融支撐相結合,成了陶瓷產業轉型發展的關鍵環節。
第三,打好文化牌。
這次參觀的地點中,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把陶瓷廠老廠房改造成了陶瓷文化產業園的做法,既保留了歷史的底色,又融合進去了很多創新和產業的元素和氣息。
這是淄博陶瓷產業轉型發展的另一面:將工業與旅游,將制造與文化,將創新與時尚等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實際上,作為有著悠久燦爛歷史的陶瓷產業,打好文化牌,是對當前更加注重消費體驗和產品文化時代的, 一條產業新路。
第四,用好”一帶一路“政策。
考察中,筆者了解到一個數據,淄博陶瓷企業的產品,已經遠銷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享有盛譽。
這其實是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的一條新路。用好一帶一路政策,不僅能夠帶來新的市場空間,而且能夠通過更復雜的市場需求,帶動企業自身完成從低端到高端的轉型升級。
主持人楊建國和兩位嘉賓梅紹華、陳澤峰一起,為縣域招商,創造了一個“綠色招商”樣本,把綠色發展與精準招商無縫對接起來。
中國標準的背后,帶動的則是整個產業生態。標準輸出是對產品輸出的巨大升級,將會帶動技術、產品、服務、金融、文化等為一體,不僅能將我國一流的技術、制造以及設計施工、運營帶到世界,更能在全球范圍內宣傳、推廣中國制造的全新形象,帶動我國更多的產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上周河南金融扶貧現場會上上,河南省長陳潤兒強調,要在全省推廣金融扶貧的盧氏經驗,而這也充分說明了對“盧氏經驗”的認可。
老楊今天跑到遼寧覺華島,多了幾個佛緣,一是和“失散多年的兄弟”延參法師再次組團參加活動,另一個就是這次活動的主題:菩提文化。結合上午的考察,我覺得咱們覺華島菩提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階段還存在著兩個短板: 第一,菩提文化的影響力相對較小;
鄭州作為“一帶一路”核心節點城市,鄭州航空港又連接著全球資源和市場優勢,對于許昌來說,正是可以“借力”的重要的窗口和機遇。另一方面,許昌優秀的產品和企業,也能借助鄭許一體化的通道,更深入的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將好的產品和產業輸出到國外。
在《老楊會客廳》的“牽橋搭線”和見證下,雙方經過數周溝通和對接后,達成共識。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通過產業發展和項目投資,進一步提升開封文化旅游品牌,助推開封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
6月11日《第一書記邀您來看看》河南廣電全媒體走進大別山 光山篇,在光山縣文殊鄉東岳村新落成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里進行。對于當天河南廣電全媒體主辦的活動,楊建國認為,河南廣播電視臺為光山脫貧攻堅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僅僅是宣傳,還提供了巨大的營銷平臺。
5月12日下午,河南省副省長舒慶向媒體介紹河南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情況。
10號上午老楊參觀考察了開封片區綜合服務中心,現場感受了下被總理點贊的“二十二證合一”創新,隨后老楊與中國(河南)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肖文興好好聊了聊。
李克強總理今天在開封考察時說,開封過去以“古”聞名,今天通過自貿區要以“新”出彩。
“考核工作必須較真碰硬,要嚴肅嚴謹,要公平公正,還要突出問題導向。”楊建國說,河南廣電全媒體的這組評論一針見血,敲響了身邊的警鐘,輿論作用就要警醒不作為、不落實的干部。
楊建國認為,河南廣電全媒體一次次的迅速有效“反應”,本就是主流媒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應有的“落實”。
前不久,河南省召開轉型發展攻堅推進會,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對河南產業轉型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了解孟州產業發展后,楊建國結合之前參加的“全省重點項目暨轉型發展攻堅集中觀摩活動”,他總結目前產業集聚區內企業日子不好過突出的三個問題。
4月1日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揭牌后,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河南自貿區”)的戰略目標、定位、片區功能劃分也正式公布。
在3月28日下午進行的“中日知名媒體人對話會”上,中日嘉賓圍繞“兩國關系持續改善期的媒體責任與作用”的主題,展開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