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的農村信用社都將改制
河南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
河南商報記者 宋曉珊
年內,鄭州乃至河南的農村信用社將“進化”成農村商業銀行。從信用社到銀行,意味著怎樣的改變?
在改制的過程中,農村信用社也越玩越潮流,搶灘“共享經濟”,未來還計劃上市。
【發布】
年內鄭州再無農村信用社
8月份,鄭州市政府發布了一個通知,將成立鄭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籌建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由鄭州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王躍華擔任,副組長由河南銀監局副局長周家龍、人行鄭州中心支行副行長周波擔任。
三位廳官加持,就是要做好一件大事——加快鄭州農信社改制。
鄭州的目標是,今年年底完成鄭州市農信社全部改制組建農商行的任務。
據河南銀監局一位負責人介紹,目前鄭州農村信用社改制的方案已經上報,正在審核中。
從農村信用社“進化”到農商行不是簡單的翻牌和更名,而是經營理念、經營模式等諸多方面的重組再造,更是對管理體制和機制進行的一次脫胎換骨的調整。
【模式】
中牟農商行年納稅額突破2億
是5年前的6倍
要看一項改革到底能帶來什么,實踐是最好的“晴雨表”。
在鄭州,中牟是農村信用社改制的急先鋒。2012年,當時的中牟農村信用社啟動農商行改制工作,歷時兩年,2014年7月12日中牟農商銀行正式掛牌開業。
三年運轉后,改制成功的中牟農商銀行有哪些變化呢?
中牟農商銀行的一位負責人介紹說,改革之初,各項監管指標不容樂觀,不良貸款率高達13.85%,核心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是銀行資本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僅為4.04%。
改革之后,兩項重要數據發生逆轉,截至2016年底,核心資本充足率提升至11.91%。中牟農商銀行成功躋身二級良好銀行序列。
經營的成功,還要納稅額度來檢驗。據介紹,中牟農商銀行年度納稅額突破2個億,相當于5年前0.33億的6倍,榮登全省納稅百強榜。2012年以來累計創造利潤15億元,年人均創利86萬元。
【進展】
河南農村信用社改制
進入掃尾階段
鄭州農村信用社的改制,是河南農村信用社改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7月份召開的銀行業例行發布會上,河南銀監局副局長周家龍提到,河南農村信用社的規模占全省銀行業的17%。河南農村信用社在涉農的領域,特別是在縣域以下,它的市場份額能占到四成到六成。
2015年,河南省政府發布了《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銀行三年專項工作方案》,計劃于2017年底基本全面完成農村商業銀行的組建工作。
“成熟一家,改制一家。”河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主任陳益民介紹說,目前已經改了80多家,預計到今年年底前,全省的108個縣以及縣級市,爭取全部完成組建農村商業銀行的任務。
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農信社改制成為農商行,河南銀監局又明確了“農信社—農商行—標桿銀行—上市銀行”的“四步走”路徑,旨在引導全省農合機構進一步深化改革。
【風潮】
風潮一:
農村金融玩轉“共享經濟”
這是一個共享的時代,各大商業主體都在搶灘共享“潮頭”。8月底,一直低調服務“三農”的河南省農村信用社也出手了。
河南省農村信用社的合作對象是河南移動,將在農村區域建立“金融通信服務站”,具體來說,就是如果一個村子里有移動網點,而沒有農信社網點,農信社就可以通過移動網點的改造,引入銀行業務,提供自助服務設備等。同樣,農信社網點也會讓移動業務入駐。
風潮二:村鎮銀行成為現實
“今后辦理銀行業務,上俺村銀行去。”這可不再只是吹牛了。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河南全省已組建村鎮銀行77家,覆蓋縣(市)區88個,數量居全國第一。全省9個省轄市實現了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
目前,河南村鎮銀行資產總額突破900億元,存貸款余額分別為664億元、498億元。河南村鎮銀行的資產總額、存款余額、凈利潤均位居全國第一,貸款余額全國第二。
值得關注的是資本大鱷對村鎮銀行的關注。比如,恒星科技、中孚實業參股鞏義浦發村鎮銀行。
記者4日從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獲悉,修訂過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定向發行注冊工作規程》(以下簡稱《規程》)及相關配套文件日前正式發布。
2017年中報數據顯示,上半年25家上市銀行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9612億元。另外,上半年國有五大行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542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31億元,同比增速4.45%。
不少小企業主近來發現,銀行機構如今不斷推出小微貸產品,甚至在線輸入企業信息就能生成純信用貸額度,連銀行都不用跑。這其實是越來越多第三方風控平臺提供技術支持的“功勞”。
上周銀行共發行同業存單607期,計劃發行4424.5億元,實際發行3422.7億元,到期金額為3844億元,上周同業存單凈融資額-421.3億元,這是7月以來,同業存單周度凈融資額首次為負。
當前,在互聯網金融、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大大改變了銀行業生存狀態的背景下,創新服務模式已經成為各家銀行求生存、謀發展當務之急的必由之路。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16日表示,7月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延續基本平衡格局。具體來看:一是境內外匯供求呈現基本平衡。
銀行最近遭遇了大規模的監管罰款。而罰款原因中多與房地產有關。近日,上海銀監局官網上就公布了6項行政處罰,就有兩家銀行因與房地產相關業務被罰。其中,花旗銀行的罰單數額超過了千萬元。
從銀行的態度來看,一切似乎已經降至了冰點,有關銀行嚴控涉房貸款的表態反復被強調;然而,目前已經披露出來的半年報數據卻似乎呈現出了略有不同的版本——涉房貸款的總量仍在增加。
記者根據公開信息統計,截至8月10日,“候場”IPO的銀行共有12家,包括9家城商行及3家農商行。其中,除成都銀行狀態為“預披露更新”外,其余11家均為“已反饋”。
日前,銀監會印發《商業銀行新設債轉股實施機構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辦法》明確了債轉股實施機構設立需經銀監會批準,明確新設債轉股實施機構為主要從事銀行債權轉股權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銀行年中攬儲節點已過,不過融360昨日發布的監控數據顯示,7月份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為4.43%,比6月份還高,實現去年12月以來的“八連漲”,并創22個月新高。
記者對于擬上市銀行的招股說明書和2016年年報進行了獨家比對和測算:按照銀行最高發行規模或發行計劃測算,12家目前正常排隊IPO銀行合計募集資金規模上限可以達到620億元(按照去年銀行股IPO情況,發行價大多與當期每股凈資產對應)。
近日,央行通報了多家銀行同業賬戶違規情況,并責令限期整改。這讓隱秘寄生于同業賬戶中的票據中介也被暴曬在陽光下,票據中介通過控制同業賬戶倒賣票據的方式將面臨大清洗。
12家排隊IPO的銀行中有9家的資產規模在2000億元以上,資產規模同比增速11家在10%以上,9家在20%以上;凈利潤11家中有7家在20億元以上,發展擴張速度可稱迅猛。
個人異地本行柜臺取現手續費取消、經營農藥需滿足多項條件、強化對統計違法行為責任追究、軍人鐵路出行將“依法優先”……一批新規將于8月起實施,這些實惠你享受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