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獲得更多客源,不少中介傍上社區 河南商報記者 張郁/攝
河南商報記者 李興佳 王磊彬
一撥又一撥loser離場,又立刻有新手填充進來,以社區為母體的房產中介環社區蔓延寄生。這仿佛是一個永不落幕的情景劇,各家房產中介你方唱罷我登臺,迎來送往、好不熱鬧。
社區是一個江湖,房產中介是落腳的龍門客棧,買賣雙方在這個驛站完成巨額交易后四散。中介有互通有無的掮客之職,又背負攛掇交易的業務重壓。
選擇進駐社區江湖的那天,就要接受或殘酷出局或業績飄紅的兩極結局。銷售不振,意味著悲愴退場;搶奪客戶,避免不了流血和撕咬。幸運的是,大部分尚且還活在明天的希望里。
房產中介選址1
一個社區
入駐9家門店
“養不活恁些房產中介!”河南商報記者發出房產中介數量是否飽和的疑問后,做了5年之久的張帥(化名)不假思索地回答。
張帥在鄭州市工人路一家房產中介上班,主要服務中原新城學府一號社區。該社區一共6棟樓,約2100戶,竟駐扎有9家房產中介。
“這6棟樓只有一半業主有房本。如果全有房本的話,就能養活這些中介。”房產中介李遠(化名)說,無房本房子也能交易,只不過業務員拿不到提成,這就大大壓縮了中介生存空間。
一撥房產中介關門,新的一撥房產中介隨即開業。這仿佛是一個永不落幕的情景劇,各家中介輪番登場,迎來送往、好不熱鬧。
李遠稱,今年春節前后,他所在區域有三家中介退場,一家倒閉,至今店鋪仍空置,一家改換了門頭,另一家被收購。
同一時間前后,又有三家中介開業:一家于去年底開業,一家今年春季納客,一家尚在裝修中。
張帥印象中,房產中介門店數量有所下降,他服務的這家公司,最輝煌時開有30多家門店,如今只剩9家門店在運轉。
“僧多肉少”的格局下,房產中介門店不得不把輻射范圍向周邊社區擴散。李遠所在門店的輻射半徑,往北擴散到建設路,往南延伸至航海路,西到伏牛路,東至嵩山路。
這樣,該門店服務的小區數量超過了100個,其中新小區20多個,輻射業主數量過萬,“中原新城王府一號有2500戶左右,觀瀾小區差不多有2000戶,輻射人數上萬肯定有。”
房產中介選址2
選址講究“套路”
學區布點最佳
因為做的就是社區業主生意,環社區布點,就成了房產中介慣用的“套路”,不過選址也講究“套路”。
多數中介認為,位置是核心因素,“做得好的大部分是因為位置好,當然和業務員水平也有關系。但是同等服務水平下,客戶會優先選擇地段好的門店。”
舉例說明,鄭州市工人路上有兩家房產中介門店毗鄰而居,分別為“達康”和“恒輝”。達康位于T字路口,兩面臨街,恒輝只西面臨路。兩家西面均臨工人路和外國語小學。
“工人路是由南往北的單行道,客戶從南邊走過一眼就能瞅到兩家門店,又依傍著知名小學。但是相比,達康生意要好。它剛好位于交叉口,又靠近停車場出入口。”李遠分析,“事實證明,達康確實是附近十幾家中生意最好的,占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客流量。它位置好、信息全。”
是否有知名學校也是中介選址時看重的因素。“學區房一直有人買,因為是剛需。”張帥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中介江湖·暗斗
有中介挖客戶
“挖”到別人店里
在房產中介眼中,一個社區就是一個江湖。江湖的兵荒馬亂、明爭暗斗,中介全看在眼里,也或多或少正經歷著。同一屋檐下,毗鄰而居,中介因為搶奪同一客戶大打出手也時有發生。
張帥目睹過此類流血事件。2013年的一天,同事看完房子帶客戶回店休息,隔壁門店一中介靠近與該客戶攀談。
“俺同事不愿意了,哪有挖客戶挖到店里的,和對方動起了手。晚上,俺經理把隔壁門店的玻璃窗給砸了。這事兒驚動了兩家公司的區域老總,雙方見面聊了聊,最后不了了之。”張帥回憶。
中介“套房”現象也有發生。張帥解釋,中介找來親戚朋友裝作客戶,在競爭對手引領下去現場看房,借機搭上業主,套取房源。
“中介間的競爭較為常見,客戶信息在網上都有公布,一個客戶可能同時聯系好幾家中介。誰有本事,誰的服務好、技能扎實,單子就是誰的。”業內人士稱。
中介江湖·明爭
一把業主鑰匙
引發兩家中介矛盾
前不久,在位于鄭州市文博東路與科源路交叉口附近,一把鑰匙引發了一起血案。
血案的雙方當事人分別是兩家不同的房產中介。由于附近小區的業主想快速把房子賣出去,就委托了好幾家房產中介代售。
而業主只留了一把鑰匙,給其中一家房產中介,其他房產中介如果帶客戶看房,可來這家房產中介借鑰匙。
然而,另一方房產中介的工作人員來借鑰匙時,持鑰匙方的房產中介卻以種種理由不予出借。
由于借鑰匙方的客戶急等著看房,情急之下,雙方中介人員便吵起來,最后引發了一起多人受傷的血案。
對此,一名目睹了整個事件過程的房產中介負責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中介機構共同的服務對象是業主,中介機構之間相互借鑰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一方面,現在房產生意不好做,中介機構盡可能地把機會留給自己;另一方面,生意平淡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負能量事件。”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就在去年下半年,鄭州市房屋價格猛漲,位于農科路上的鑫苑世家小區門前,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打架事件。
高額的回報
一個單子
收傭金20多萬元
相互競爭的背后是高額的提成和回報。今年6月份,張帥一個同事完成了聯盟新城一套房子的單子,約270平方米平層,總價1300多萬元,單單中介費20多萬元。交易完成后,該中介個人提成7.5萬元。
今年3月份,鄭州普羅旺世一套460平方米的房子,在中介的幫助下以900多萬元成交,15萬元的傭金輕松入袋。
然而,中介的辛酸也不足為外人道。“凌晨兩點回家是常事兒,一個單子往往跟了三四個月后被跟丟了。”李遠說,“這個行業流動性也大,有待了兩三天就離開的,要賺到錢,最起碼在行業得待夠兩三個月。”
從2017年8月8日開始,到8月28日,一場關于鄭州房地產中介市場的專項檢查已經拉開帷幕,檢查對象為鄭州市區域內全部房地產經紀機構及分支機構。
從2017年8月8日開始,到8月28日,一場關于鄭州房地產中介市場的專項檢查已經拉開帷幕,檢查對象為鄭州市區域內全部房地產經紀機構及分支機構。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國土資源部等31部委聯合簽署了《關于對房地產領域相關失信責任主體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推出37條懲戒措施,對失信的房地產企業、房產中介、物業公司及個人進行聯合懲戒。
上海警方前不久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4名犯罪嫌疑人全都是房產中介,在一筆交易中,犯罪嫌疑人就出售了公民個人信息10萬條。
上海警方前不久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4名犯罪嫌疑人全都是房產中介,在一筆交易中,犯罪嫌疑人就出售了公民個人信息10萬條。
針對近期房地產中介機構仍存違法違規、通過各種方式謀取不正當盈利的問題,近日,住建部、工信部等七部門明確指出,要不斷規范房地產中介市場秩序,保持嚴查高壓態勢。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買房面臨的“三大難”是:真實房源信息難獲得;房屋買賣前期交易難達成及后期交易手續辦理難。大多數買房人會選擇找專業人士——房屋中介,對自己中意的房產進行把控。
在剛剛過去的幾個月,全國樓市“漲”聲一片。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除了一路走高的房價,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房屋中介費也成了幾乎所有購房者必不可少的一筆開支。
在剛剛過去的幾個月,全國樓市“漲”聲一片。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除了一路走高的房價,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房屋中介費也成了幾乎所有購房者必不可少的一筆開支。
房產中介這個“活力”充沛的行業,總是能“與時俱進”地根據眼前市況,搞出一些損人肥己的新花樣。此次上海發生的蓄意編造、傳播“房貸新政”謠言事件就是一例。
所謂資金監管,簡單地講,就是將購房款存入銀行監管賬戶,買賣雙方約定:當過戶手續完成時,賣方有權領取購房款;而當過戶不能完成時,買方有權取回購房款,監管方認可這些條件。
整治黑中介、治理中介亂象必須釜底抽薪,改變行業的盈利模式,果斷淘汰黑企業,居住的負擔與風險才能真正降下來。
每到暑期,租房市場都會隨著畢業生的涌入進入“黃金季”,房租高漲、一房難求現象著實讓許多租客犯了難。對此,一些黑中介瞅準商機,以低價房、虛假房源為誘餌,專門給租客挖坑。
從本月起,部分中介費也要漲了。業內人士還表示,今年大部分的中介都會取消傭金折扣。
要規范中介機構房源信息的發布。對隱瞞房屋抵押狀況、查封狀況來誤導或欺騙消費者的行為進行規范,要求提供準確、全面、真實、及時的房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