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移動支付已經非常普及,現金用得越來越少
河南商報記者 張郁/攝
河南商報記者 陳薇
一年前,出門只帶手機不帶錢包,還是真人秀節目里的“挑戰任務”,而時下不帶錢包已成為很多人的生活常態,吃、喝、玩、樂、行,幾乎所有的消費需求都可以通過手機移動支付來完成。
一個月錢包里200元現金往往都沒花完,對很多人來說并不是生活開支減少了,而是越來越多的錢都通過手機支付不知不覺花掉了。
【刷屏】
微信“抽風”一小時
很多生意人急壞了
8月21日下午,微信短時間“抽風”,卻成為一則刷屏的新聞。
當天下午,部分用戶反映微信出現大面積故障,故障除了涉及微信內容無法分享給好友、微信搜索功能故障,更重要的是,零錢提現、微信轉賬功能也失效了。
根據當時網友提供的圖片,零錢提現時會出現“系統繁忙,請稍后再試”的提示,轉賬時則會出現“網絡通信出現問題,請稍后再試”的字樣。
盡管從有用戶反映出問題到微信方面表示功能逐步恢復有一個小時左右,但還是引起了不少用戶的吐槽。
一個APP短暫停擺,立即成為眾多媒體關注的焦點,人們對于微信、支付寶的依賴可見一斑。
“微信怎么可以不能用呢?轉賬功能出故障會耽誤客人下單!”在微信上做化妝品、兒童日用品生意的李茜夕說,下午有個客戶急著找她買奶粉,結果微信轉賬功能不能用了。
對方催著讓李茜夕發貨,看到微信紅包功能還不受影響,硬是把600多元的奶粉款分成4個紅包發了過來。
“我本來想讓她銀行轉賬過來,對方卻說很久不用銀行卡,早就忘了網銀怎么登錄使用啦。”李茜夕說。
【潮流】
看到中國人買東西不用現金 外國總理說“我們有點土”
其實不只是微信,去年11月支付寶出現短暫故障,也引發了用戶的焦慮。憑借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創新手段,中國人對移動支付的依賴讓很多發達國家的人都感覺不可想象。
“在結賬的隊伍里,中國人揮舞著手機,沒有付一分錢現金就買走了栗子。我們覺得自己有點土。”8月20日晚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發表英文演講時,分享了他在上海買栗子的小故事,并稱新加坡已經落后于中國一些智慧城市,現在新加坡商界正在引入中國的移動支付技術。
李顯龍看到的,確實是很多中國人的日常。
在鄭州萬象城的一家粵菜餐廳,市民李女士到店之后不用喊服務員,可以直接掃描桌子右下角的微信自助點餐二維碼進行在線點菜。
在菜單頁面,每樣菜都有清晰的配圖和實時的價格顯示,還有優惠活動等,通過這種方式點菜并在線完成支付,還會有滿減及紅包,比現金支付便宜了不少。如果想開發票,也可以通過吃飯之后服務員提供的小票上的二維碼搞定。
在她看來,吃飯不用等服務員拿菜單來點餐,結賬時也不用在收銀臺排隊付錢,節省了很多時間。
而且要是幾個朋友間AA制消費也非常方便,付款人對一起吃飯的幾人發起群收款,輸入金額和人數,系統就會自動計算出每人應付金額,直接向大家發起收款就可以,不會因為付多付少、找零不便而尷尬。
【商家】
現在要是沒有掃碼槍 不敢想象怎么做生意
消費者對于手機移動支付的依賴,讓商家也在不斷改變著經營習慣。
“三年前支付寶方來店里推廣安裝掃碼器,我愛人還覺得沒必要。”劉先生在鄭州市黃河東路阿卡迪亞小區臨街商鋪經營著一家150平方米左右的便利店,回憶起當初安裝手機支付碼的掃碼槍,他還記得妻子不太愿意花那300多元。
不過,安裝第一年,這個掃碼槍確實沒有太高的利用率,只是一個擺設,最多會有幾個年輕人來嘗鮮,或是實在著急沒有現金拿來應急。
他也沒有想到,不到三年時間,現在這個掃碼槍使用率很高,一多半的客人購物會使用移動支付來結算。這時候,這個掃碼槍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與掃二維碼支付需要輸入金額、密碼相比,掃碼槍小額免密結賬的效率更高。
“烤紅薯的攤子都可以掃碼支付,不用移動支付就會影響生意!”他說,現在店里每天一多半的營業額都是通過移動支付完成的,不敢想象要是沒有掃碼槍怎么做生意。
出租車司機何師傅則是“求”了自己15歲的女兒,幫他把收款二維碼打印粘貼在出租車上。
“別看我才40多歲,其實天天跑出租車挺老‘土’的,手機收錢付錢還沒有女兒用得好。”他說,“我不用移動支付,架不住乘客要用呀!只好讓女兒幫忙弄個收款碼擱在車上。”
自年初放了收款碼,他現在跑一天車就收百十元的現金,而以前出門一天,準備300多元零錢都不夠給乘客找零的。
【生活】
出門不帶錢包
不再是一項“挑戰”
如果說2016年不帶現金出門還是真人秀中的一項挑戰,那么到了今年,出門不帶錢包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沒有什么挑戰,而只是一種常態。
“以前出門要帶鑰匙、手機、錢包‘三件套’,現在就剩下鑰匙、手機‘兩件套’。”在一家活動執行公司工作的聶女士說,她現在錢包里的100多元零錢,經常用半個多月還用不完。
她感覺潛移默化中,很多以前用現金的場合,現在會主動要求用手機支付,錢包的存在感越來越低。
她經常在當當網上選擇貨到付款的方式購書,這么多年送書的快遞員都對她現金支付沒有異議,不過最近半年,快遞員會主動要求她用支付寶或是微信支付。聶女士獲知的原因很簡單,快遞員和公司結算貨款是通過移動支付,收現金對快遞員來說非常麻煩。
然而,強迫使用移動支付的方式也讓聶女士有一些反感。
8月初,微信和支付寶再一次在移動支付領域開始新一輪鏖戰,為爭奪客戶雙方推出“無現金日”和“無現金城市周”。這兩家占據移動支付大半江山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提法引起了央行的關注,“無現金社會”的概念招來頗多爭議。
打開自己的錢包,數數還剩多少現金,過百了嗎?“在必要的時候才使用現金”,已成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接近央行人士昨日向上證報記者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商家拒收人民幣現金屬于違法行為。
有韓國網友總結說,中國發展迅速,直接跳過了信用卡階段,進入移動支付階段,而韓國還沒發展到那一步。
“我們的現金清分業務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下降。”近日,深圳市威豹金融押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豹押運)總經理王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盡管互聯網支付利潤微薄,但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支付作為各個垂直領域移動應用閉環的最后一個環節,其重要性卻不言而喻。而未來,脫離代理模式直接面對商戶服務模式搶占線下POS機,或將是巨頭們布局移動支付的另一條腿。
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很多持卡人都習慣于用手機購物、轉賬、匯款,然而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了持卡人的支付習慣,專門在一些購物中心、休閑場所建立免費的虛假WIFI,不明真相的消費者一旦連接其個人信息就有泄漏的風險。
央行最新發布2014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移動支付業務發展迅猛。
近日,阿里和騰訊兩大“土豪”同時宣布推出紅包活動,除了支付寶和微信,新浪微博、陌陌,以及騰訊的QQ均來參戰。昨日,移動支付概念股爆發,新大陸與證通電子等公司均有上佳的表現,信雅達(600571,收盤價39.43元)漲幅也近5%。
支付是經濟往來和金融活動的重要環節,支付方式的每一次飛躍,都對加速資金流動、優化資源配置、滿足公眾支付需求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隨著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持卡人多元化支付需求的日趨增長,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等各類創新支付方式正在加快深入持卡人日常生活。
移動支付正悄然走進我們的生活,無論銀行還是第三方支付平臺,紛紛瞄準了這塊“大蛋糕”。調查顯示,64%的被訪者表示習慣使用短信動態驗證碼,相較2013年提高了26個百分點。
中青年男性用戶是移動支付最大客戶群。73.5%移動支付用戶來自華東華北華南。女性網民更常用消費性移動支付場景,男性更常用財富管理型。簡單便捷和提升效率是用戶選擇移動支付最主要原因。微信支付用戶男性比例更高年齡更小。
無論銀行還是第三方支付平臺,紛紛瞄準移動支付市場。
如今的Apple pay就是一種典型的土豪式生意,他們沒有必要著急回本兒,更大的野心在于深刻變革人類的支付習慣,可以說,這種狀態是蘋果顛覆現有市場格局的根基。目前,國內移動支付主要有兩股力量,一是銀聯主推的NFC支付,一個是由微信主推的掃碼聲波等依靠互聯網通道的移動支付技術。
非現金支付業務金融增速在放緩,而移動支付業務則依然保持高位增長。8月18日,央行公布2014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央行《2013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移動支付筆數為16.74億筆,同比增長212.86%;市場規模達到9.64億元,同比增長317.56%。
具體來看,在“我的錢包”一欄,點擊“轉賬”并選擇相應好友,再按指示填寫需轉賬的金額、微信支付密碼即可轉賬。事實上,“我的錢包”的表述和“支付寶錢包”格外相似,而好友間直接轉賬功能的實現也使得微信和支付寶業務更加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