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正在加速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省會鄭州,2017年上半年交出亮眼成績單。昨日上午,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聽取“關于鄭州市2017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記者帶你一起來看看。
2 全省A類重點項目建設鄭州排第一
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97.5億元,增長7.2%。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366.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55%。在全省A類重點項目建設上半年考評中,我市綜合排名第一。
3 建成20個創新創業綜合體
三次產業比由2016年的2∶47.1∶50.9調整為1.9∶46.9∶51.2,第三產業占比高于第二產業4.3個百分點。工業七大主導產業增加值1019.8億元,同比增長10.5%。現代服務業快速增長,服務業增加值完成2068.7億元。出口商品覆蓋125個國家。由政府主導的20個創新創業綜合體基本建成,建成面積550.2萬平方米。
4 手機總產量1.06億臺
航空港實驗區正在“騰飛”——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92.4億元,增長11.6%。新興產業快速增長,物流企業超過100家。航空客貨運快速增長,旅客吞吐量113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7萬噸。智能終端產業穩步發展,新增簽約項目9個,新增投產項目4家,手機總產量1.06億臺。
5 開建27個安置房項目
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上半年,開工建設安置房項目27個,20個項目實現群眾回遷,新增回遷面積207.8萬平方米,新增回遷群眾2.7萬人,累計實現群眾回遷80萬人。
6 嵩山路東風路等11條道路中小修
上半年,我市全面推進市政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完成嵩山路、東風路等11條道路中小修;新建公共停車泊位2.7萬個。
7 “放管服”又有新動作
我市 “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對29個部門的48項公共服務事項、311項行政權責事項、5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予以調整。全市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1.8萬戶,增長25.2%。
8 出口繼續位居中部省會城市第一
砥礪奮進的鄭州越來越“國際范兒”——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額完成220億美元,增長10%。其中,出口完成128億美元,增長16%,繼續位居中部省會城市第一。
9 76.8%的投入用于民生
上半年民生支出495.2億元、增長26.2%,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8%。完成248個貧困村和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幫扶計劃編制工作。新建改擴建的36所中小學,14所已開工建設;新建改擴建的30所幼兒園,20所已開工建設。
10 國家戰略優勢繼續疊加
今年,我市又先后入選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國家第三批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全國首批住房租賃試點城市、中歐區域合作第二批案例地區、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示范城市等國家戰略。
下半年 六大重點值得期待
報告提出,下半年鄭州將重點著力于六大重點任務,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進一步奠定堅實基礎。
1 拓展空間支撐
著力改善城市環境,加快推進軌道交通5號線、2號線二期、4號線、3號線一期及城郊鐵路二期建設,全面啟動6、7、8、9、10號線等5條地鐵交叉換乘站點工程。
啟動四環快速化工程建設,加快農業快速路鐵路代建工程建設。積極推進商都歷史文化區起步區、古滎大運河文化區、百年德化歷史文化片區、二砂文創廣場“四大文化片區”建設,原則上“四大文化片區”年底前實質性開工。
2 夯實產業支撐
加快推進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建設,力爭全年金融業增加值達到900億元。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確保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5800億元,網絡零售額達到900億元。力爭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0億元,形成6個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服務業集群。
3 增創發展新優勢
大力開展“五大戰略產業”集群招商活動,確保73個“五職”招商項目年內簽約、年內開工,力爭新引進50個“四力”型項目簽約落地,引進域外境內資金增長5%。
確保全年新增創新創業載體面積100萬平方米。
4 打造良好生態環境
加快推進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力爭年底前工程主體完工。建好園博園,高質量辦好園博會;完成雙鶴湖公園、鄭州商城、苑陵故城遺址公園建設,新增生態廊道160公里、綠地800萬平方米以上。
5 激發強勁動能
全面深化國企改革,加快推進市屬19家國有企業剝離辦社會職能工作。持續深化以“五單一網”制度建設為載體的“放管服”改革。
6 營造和諧穩定社會環境
力爭今年新開工安置房項目73個、回遷群眾35萬人,確保剩余的1.4億平方米安置房建設任務3年內大頭落地。
確保全年新建、改擴建市區中小學校31所,新增學位3萬個以上。支持鄭州大學創建“雙一流”大學。
抓好公立醫院、分級診療等重點改革,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年內建成投用。加快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四個中心”建設,為2018年底前建成投用奠定基礎。(記者 袁帥)
不動產一般登記辦理時限壓縮至20個工作日查封登記和異議登記即時辦理抵押登記不超過10個工作日
力爭到2017年底,初步實現部門在線并聯審批;報建審批事項整合減少20%左右,審批事項平均辦理時限縮減20%左右,申報材料平均減少20%左右;非涉密投資項目網上在線辦理率達到100%。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在全省各級政府部門、事業單位中開展各類證明集中清理規范工作,取消各類不合法、不合理證明;砍掉循環證明、重復證明。
今年,這些便民舉措全都能落地。要積極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全面建立政府定價管理的收費清單制度,年底前實現省、市、縣三級聯動全覆蓋。
6月14日上午,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學習貫徹全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研究部署下一步全省推進“放管服”改革有關工作。
3月底,我省電子政務服務平臺建成運行,初步具備行政審批線上線下融合運行能力;4月初,河南自貿試驗區開封試行“二十二證合一”登記制度;我省還完善便民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行政(便民)服務中心,基本實現企業或群眾“進一個門、辦各種事”。
開年第一場國務院常務會議傳遞的信號再清晰不過了:2017年中央政府施政的“當頭炮”仍然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圖為2016年11月21日,李克強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座談會。
創新永無止境,改革未有窮期。激蕩的改革大潮,呼喚不斷邁向縱深的“放管服”改革,更加美好的現代中國,也需要不斷深化的行政體制改革的托舉。
備受關注的我省“三十五證合一”改革傳來新消息。今年下半年,省工商局將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把小微企業名錄打造成我省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數據平臺和服務平臺。
李克強8日考察河南自貿區開封片區綜合服務中心。當地通過“放管服”改革,新登記注冊企業時間縮短4/5。總理說,開封既不沿海又不沿邊,但通過自貿區試驗照樣創出了一流經驗。開封過去以“古”聞名,今天通過自貿區要以“新”出彩。
5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到河南考察。河南自貿區開封片區在三證合一、五證合一基礎上,按照國務院多證合一要求,整合為二十二證合一 ,以減證帶動簡政。
昨日下午,我市召開行政權力事項清單編制工作推進會議,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編制行政權力事項清單和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工作部署,安排我市相關工作。王躍華要求,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明確任務,強化責任,確保我市“放管服”改革各項工作始終走在全省前列。
4月28日,河南自貿試驗區全面實施“二十二證合一”改革工作推進會在鄭州召開,會議就推廣開封市“二十二證合一”改革試點經驗,在河南自貿試驗區全面實施“二十二證合一”改革進行了部署。
一篇報告的容量有限,報告起草必須體現“精”,精煉、精準、精細,必須真正做到字斟句酌,一句話、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都要反復斟酌。劉應杰:報告思路上突出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工作部署上突出推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抓好“三去一降一補”。
1月29日農歷大年初二傍晚,途經開封鄭開大道與第十二大街的記者發現一座大樓上已掛出“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封片區”的標示(如圖)。走進這座大樓,記者看到了“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封片區管理委員會”的字樣,和即將投入運作的綜合服務大廳。
據了解,今年全省工商系統將繼續圍繞“放管服”改革主線,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在推進工商登記便利化上下功夫,在推進市場監管現代化上下功夫,在推進工商服務優質化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