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回收垃圾箱(藍色)和有害垃圾分類箱
廢棄物垃圾分類箱
河南商報記者 宋曉珊 實習生 竇子昂/文 記者 鄧萬里 實習生 王芝喻/圖
7個“大盒子”亮相鄭州,它們將帶鄭州跨入垃圾分類智能時代。
年內,鄭州將有55個小區試點智能垃圾分類,鄭州市對相關設備費用的投入將超億元,三年后的2020年,鄭州95%的小區都能有智能垃圾分類設備,你準備好了嗎?
【發布】
7個“大盒子”
實現智能垃圾分類
這兩天,鄭州市緯一路12號院來了7個“大盒子”。
“這是一組智能垃圾分類箱。”聯運知慧科技有限公司的于經理介紹說,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分為廢棄物垃圾分類箱、分類可回收箱和有害垃圾收集箱三種。
其中,廢棄物垃圾分類箱有左右兩個垃圾箱,左邊的綠色箱內可投放餐余垃圾,右邊的橙色箱內可投放其他垃圾,中間是智能卡掃描區域 并配有“分好啦”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分類回收垃圾箱整體呈藍色,有4個箱體,分別用于回收紙張、塑料、金屬和玻璃等四類可再生垃圾。
單獨的紅色箱子,是有害垃圾分類箱,上面打著大大的紅色×號,即便不識字也能一眼識別,用于投放廢舊電池等對環境有污染的垃圾,以及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有毒物質。
“8月15日后,這套智能垃圾分類設備正式投放使用。”于經理說,緯一路12號院作為智能垃圾分類設備河南省第一個試點已經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參與垃圾分類,共創文明社區”主題宣傳活動。
【應用】
垃圾投放分三步
緯一路12號院的張大媽說,在看到智能垃圾箱時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不過,她也有點兒小擔心,“在家里還要把垃圾分類,想想就覺得麻煩,多年的習慣不好改變。”
雖然這一組智能垃圾分類箱看起來很多,不過操作起來也沒那么難。“一般來說就三步,分類、刷卡、投放。”于經理說。
為了方便居民投放垃圾,目前設計分類垃圾投放有兩種投放方式。
一種是靠居民實名注冊的二維碼智能卡掃碼使用的。以廢棄物垃圾投放來說,智能卡分為正反兩面,分別對應餐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兩個種類,將智能卡上二維碼對準垃圾箱掃描口,卡面對應的箱門打開即可投放垃圾,大約7秒過后就會自動關上。
如果偶爾忘帶卡,那么垃圾如何投放呢?沒關系,掃描垃圾袋上的二維碼即可實現投放。
可回收垃圾投放就更簡單了,需要居民在家里將所需回收的垃圾進行分類打包,用智能卡對回收箱進行掃描,按照操作品種的垃圾種類進行點擊,打開箱門投放物品。
有害垃圾不用刷卡,居民將有害垃圾裝好后,可直接投放。
【推廣】
年內鄭州投入億元
在55個小區布局該設備
鄭州市城管局市容環衛管理處處長薛芳禮介紹說,目前僅在緯一路省委社區12號院布局了智能垃圾分類設備,本月20日以后,將會有更多的智能垃圾分類設備抵鄭。
年內,鄭州將在金水區、鄭東新區分別布局10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鄭州航空港區、經開區、高新區、中原區、管城區、二七區、惠濟區等區域分別布局5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
也就是說,年內鄭州安裝有垃圾分類設備的小區總數將達到55個。
在這些試點小區里,將按照每100戶居民布局一套智能垃圾分類設備,而這樣高大上的垃圾分類設備售價達十幾萬元,按照每個小區有2000戶居民計算,每個小區垃圾分類設備的投入接近300萬元,在55個小區布局垃圾分類設備,鄭州市在相關設備上的投入將超億元。
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薛芳禮說,預計到2020年,鄭州市95%的小區都將布局智能垃圾分類設備。
【快問快答】
問題一:垃圾投放錯了怎么辦?
再刷一次卡就能取出垃圾,然后投進正確的垃圾箱即可。
問題二:垃圾分類二維碼智能卡和可降解塑料袋需要買嗎?
垃圾分類二維碼智能卡和可降解塑料袋都是免費的。
由居民及物業提供信息,包括住址、姓名、手機號等相關信息,提交給分類垃圾設備企業制卡后發放居民使用。
小區投入使用了積分兌換和垃圾袋發放一體機,垃圾袋可從一體機里取。
問題三:垃圾分類投放有無獎懲?
有獎無懲。目前居民投放垃圾將采用積分制,每次使用智能卡投放垃圾可存入相應的積分。積分可以用來兌換商品。
在廟下鎮下魯村的電子商務進農村服務點里,墻上醒目的位置掛著垃圾兌換積分制度、垃圾兌付標準等示意圖。村民可以把家中儲存的和隨手撿拾的有毒有害垃圾兌換成積分,換取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
垃圾分類作為體系化工程,呈現出鏈條式的遞進關系,其間最基礎也是最關鍵之處,就在于源頭的垃圾分類處理。只有個體能夠實現把垃圾的家庭化分類處理后,才能實現分類投放、運輸和集中處理。
“雞毛換糖”式的垃圾兌換除了給垃圾找到出路,還可以發揮正面倡導、潤物無聲的作用。若其成為常態并被細化到每一個環節中,居民文明素質無疑會顯著提升。
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沒有那個環節不重要,但涉及具體的執行方案,不妨更有針對性一點兒,這也算是抓重點、抓關鍵的一種體現吧。
河南綠色中原環境保護協會負責人匡潔20多年前就開始關注垃圾分類問題,并一直將其視為垃圾減量、資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鄭州市城管局一名負責人還記得,當年市政部門還專門下發文件,要求各區市政部門開展垃圾分類收集工作。
早在2010年5月,匡潔和她的團隊志愿者們,就曾在鄭州市中州大道旁的天裕小區,與物業公司一起,進行了一次垃圾分類的社區試驗。對當前鄭州的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現狀,鄭州市城管局市容環衛管理處處長薛芳禮也不認為是成功的,“行之有效的垃圾分類體系還沒建立起來”。
《經濟參考報》記者不久前在杭州潮鳴街道體東社區看到,社區內的垃圾桶分為綠色和黃色,分別用來盛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為了破解難題,杭州部分小區在垃圾分類推行后開始了垃圾分類“實名制”的基層實踐,但一開始就遭到了部分居民的不理解和抵制。
垃圾分類是垃圾處理的趨勢,要做好一方面須對癥下藥,解決現存問題,另外還有必要回到原點,重新審視此項工作自身的規律。廣州作為國家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經過十多年的探索,理應在這個行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20多歲時,李震留美學習管理歸來從事通訊業,年收入數十萬元。放棄高收入,轉行“撿破爛”。
天河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即便此次落榜,考生們依然機會多多,因為本次考試主要為天河南街、林和街、冼村街、獵德街四條街道招聘垃圾分類專員,另外還有17條街道要陸續招人,預計還將招聘85名垃圾專員。小李是一名工作2年的專科生,他之前在一間民企工作,工資是三千多,“相比起來,有政府背景的垃圾分類專員的工作更有前途。
生活垃圾分類放置,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宣傳,積極引導廣大群眾的參與,讓廣大群眾從思想根源認識到分類放置生活垃圾如同種樹防沙一樣“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只有這樣,才能正真讓生活垃圾這一末端處置落地見效。
核心提示丨在先進地區下大力氣競相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大背景下,在垃圾分類已成新的國家戰略的新形勢下,飽受“垃圾圍城”困擾的鄭州,創新思維、身體力行垃圾分類,已是時不我待。
為了培養孩子保護環境的意識,了解垃圾分類這一環保行動的意義,駐馬店十二小學近期開展“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系列活動
12日晚上10時多,白云山上聚集了大量登高游客,一位環衛工在進行一次垃圾清理工作之后找到一個角落,閉上眼睛休息一會。昨日零時過后,白云山重陽登高客流迅速下降,隨著人流逐漸疏散,白云山也隨即開始準備全山清潔行動。
去年一年垃圾分類花費如此之大的經費,為何未在決算中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