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昨日省人社廳下發通知要求,9月1日起,全省將全面執行2017年版國家《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其中,心腦血管、腫瘤等患者所需的36種談判藥品納入乙類藥品目錄,參保人員個人自付比例統一暫定為20%。 鄭報融媒記者 張翼飛
我省現行目錄中藥品 不在國家版的按規定繼續使用
日前,人社部公布36種藥品進入醫保目錄后的價格談判結果,并同步確定了這些藥品的醫保支付標準。與2016年的平均零售價相比,談判后這些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到44%,最高降幅達到70%,原價每支2萬元的抗癌藥降到7600元。對于患者來說,今后這些“天價藥”不僅變得便宜很多,更大的意義是可以使用醫保報銷。這是中國藥品醫保準入的首次國家談判,這也是自2000年第一版藥品目錄以來的第四次調整。
國家目錄中藥品(含36種談判藥品)全部納入我省藥品目錄范圍。國家和我省現行目錄(2010年版,含我省2016年增補的原新農合藥品目錄內藥品)內名稱劑型一致以及名稱劑型一致但限定支付范圍不一致的藥品,按國家規定執行。國家目錄(2017年版)剔除的上版目錄內藥品從我省現行藥品目錄內刪除。我省現行藥品目錄的藥品,不在國家藥品目錄(2017年版)的,可以繼續按規定使用。
河南版藥品目錄年底前發布 明年起正式執行
國家藥品目錄(2017年版)和我省現行藥品目錄相比,新增乙類藥品(含36種談判藥品)的個人自付比例,全省統一暫定為20%;新增劑型和其他乙類藥品執行各地原規定。我省新版藥品目錄發布后,各地再按規定確定乙類藥品個人自付比例。
省人社廳要求,省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及時做好藥品相關信息在數據庫中的更新完善工作,各統籌地區應于2017年8月31日前完成對接,確保9月1日起執行。我省年底前發布河南省新版《藥品目錄》,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執行。
36種藥品都包括哪些?
據了解,談判成功的36種藥品中包括了31個西藥和5個中成藥。31個西藥中15個是腫瘤治療藥,涉及肺癌、胃癌、乳腺癌、結直腸癌、淋巴瘤、骨髓瘤等常見癌種,其他的藥品分別是腎病、眼科、精神病、抗感染、糖尿病以及罕見病用藥。
業內人士分析道,2009版的《醫保目錄》就催生了數十個銷售額過10億元的品種,新版《醫保目錄》的誕生也意味著我國的藥品市場格局即將被重構。事實上,自人社部發布《2016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來,醫保目錄的調整備受市場關注。
由于目前很多中小型的企業都在生產仿制藥,大多功能類似,本身利潤空間不大,每次降價,中低端的藥品首當其沖受到滅門之禍。” 而另一方面,國家指定的藥品降價后,代理商停止進貨、醫院停止開方、藥廠停產,“降價藥”新瓶裝舊酒,經過改名變新藥,高價再上市,藥品“降價”變成了“漲價”。
北大醫院將于近期進行沙盤演練,為新系統上線做好準備。新政出臺涉及435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的調整以及藥品價格的變動,對此,北大醫院在人力保障上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2017年,我省將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今年初,國務院印發《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要求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行整合。其中,屬新農合目錄甲類藥品的,不再設置首付比例;屬新農合目錄乙類藥品的,首付比例按20%執行。
新版基本藥物目錄出臺進入倒計時。在新增的基藥品種中,醫保乙類藥品品種比重將大大增加。對此,國藥控股高級顧問干榮富表示,未來能被納入醫保乙類藥物的品種,可能成為相關企業最大的利潤增長點。